大多数人没有症状,少数出现上腹痛、消化不良、出血
病因不明,与遗传、基因突变、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抑酸药有关
随访观察,较大的息肉可在内镜下切除
散发型胃底腺息肉几乎没有恶变倾向
定义
胃底腺息肉是指生长于胃底体部位、起源于胃黏膜层,向胃腔突出的良性隆起性病变。是
胃息肉当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腹胀、恶心、烧心等临床表现。
胃底腺息肉大多为散发,广基或带蒂,直径一般不超过1cm。
分类
山田分型
Ⅰ型:
息肉呈丘状,隆起的起始部较平滑,没有明确的边界。
Ⅱ型:息肉呈半球状,隆起的起始部有明确边界。
Ⅲ型:亚蒂,隆起的起势部位略小,形成亚蒂。
Ⅳ型:有蒂,隆起的起势部位有明显的蒂部。
巴黎分型
Ip:息肉有窄蒂。
Is:息肉基底部和顶部直径相近,无蒂。
Isp:介于Ip和Is之间。
发病情况
胃底腺息肉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
随着
胃镜检查技术的推广,胃底腺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是胃息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致病原因
胃底腺息肉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存在以下相关危险因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出现全消化道多发的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很高。
FAP发生多发胃底腺息肉的几率高达88%,是胃底腺息肉的高危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根除
幽门螺杆菌后胃底腺息肉可能消失。
质子泵抑制剂
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胃泌素水平升高,促进腺体增生,会导致胃底腺息肉发生率明显增加。
停药后胃底腺息肉的发生率下降。
β-连环蛋白基因变异
研究表明,散发的胃底腺息肉β-连环蛋白基因发生了变异。
基因突变通过APC/β-连环蛋白途径,导致胃底腺息肉的产生。
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导致胃内pH值升高,促进胃泌素分泌,胃腺体增生扩张,从而导致了胃底腺息肉的发生。
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腹胀、恶心、烧心、上腹痛、呕吐、贫血等症状。
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胃底腺息肉往往较小,为良性病变,很少出现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一般轻微,仅仅出现便潜血阳性。
幽门梗阻
胃窦部的
息肉间歇性进入幽门,可能会造成
幽门梗阻,较为罕见。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胃底腺息肉明显增大,直径大于1cm,或出现消化不良、上腹痛、贫血等症状时,建议消化内科就医,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时间和之前诊治的资料信息,便于医生为您诊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腹痛吗?
有恶心、呕吐吗?
呕吐物什么颜色及性状?
大便发黑吗?
有头晕、乏力吗?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
病史清单
长期吃什么药物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尿素呼气试验。
组织病理学检查。
用药清单
近1年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表现
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
体征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面色、口唇、睑结膜苍白。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便常规
幽门螺杆菌检测
可通过碳13或者碳14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方法明确是否感染
幽门螺杆菌。
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胃镜下胃底腺息肉表现为表面光滑、半透明、充血的广基地息肉,可以单发或多发,体积一般较小,最大直径很少大于1cm。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膜深部泌酸腺体局限性增生,腺体不同程度地扩张,内有受压变平的主细胞、壁细胞和颈黏液细胞。
电子染色内镜(NBI、FICE)结合
放大内镜检查,可以鉴别胃黏膜病变的性质。
鉴别诊断
根据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胃底腺息肉可以诊断明确。
如果胃底腺息肉出现了异型增生,需要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鉴别:FAP有家族史,合并胃底腺息肉时会出现大小不等、充满肠道的息肉,病理示绒毛状、管状绒毛状和管状腺瘤,极易癌变。
治疗目的: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择大者内镜治疗,警惕异型增生。
一般治疗
适量运动,充足睡眠,规律饮食。
内镜治疗
胃底腺息肉治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单个胃底腺息肉、没有恶性病变风险,或癌变几率比较小的患者,可以不用将息肉摘除,定期进行随访观察即可。
但如果存在多个胃底腺息肉,并且直径已经超过1厘米,一般要通过胃镜治疗将其切除。
息肉夹除术
在
胃镜检查时,用活检钳夹除直径较小的胃底腺息肉,再送检活组织病理检查。
氩离子凝固术
通过氩离子束的电传导作用将高频电能量传递到病变组织,使其发生热凝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直径0.5-1cm的胃底腺息肉可随访观察,也可行内镜下切除。
治愈情况
胃底腺息肉大多可以治愈,预后良好。
散发的胃底腺息肉几乎不会恶变,出现的异型增生概率小于1%。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部分患者的胃底腺息肉会自行消失。
危害性
对于胃底腺息肉的患者,如果没有发生癌变,一般都属于良性增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以及生活习惯,恢复情况一般较好,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吃饭的时候不宜过快,应细嚼慢咽,减少食物造成的损伤和刺激。
规律饮食,避免生、冷、烫、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管理
规律生活,充分休息。
心理支持
保持良好的心态。
病情监测
警惕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胃底腺息肉一般不需要随访。
预防
饭前洗手,不与其他人混用餐具,餐具定期消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