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红细胞轻度减少,血红蛋白浓度>90g/L,且低于正常值即为轻度贫血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活动后出现乏力、心慌、气促等
部分轻度营养不良性贫血及遗传性贫血无需治疗,其他慢性贫血需药物治疗
不同原因的轻度贫血预后不同
定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红细胞减少,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
健康成年男性
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而妊娠期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
外周血红细胞轻度减少,血红蛋白浓度>90g/L,且低于正常值即为轻度贫血。
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疲乏感。
分类
根据不同的临床特点,轻度贫血可有不同的分类。
按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80fl≤MCV≤100fl、3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
大细胞性贫血
MCV>100fl、3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5%。
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新生红细胞明显增多的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按骨髓红系细胞增生程度
按贫血发生的急缓
分为急性贫血、慢性贫血。
致病原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
红细胞的生成至少需要功能正常、数量足够的造血细胞,充足的造血原料,适于造血的骨髓微环境以及恰当的造血调节因子分泌。造血原料缺乏所致贫血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贫血。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造血干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下分化成各系列祖细胞,经各系前体细胞发育成各系成熟细胞。
不同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凋亡增加可引起贫血。
造血原料缺乏或利用障碍
叶酸与维生素B12都是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二者缺乏可影响DNA的合成而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铁或铁利用障碍主要影响
血红蛋白的合成,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
骨髓微环境异常
常见于
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各种髓外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
骨髓炎。
可因损伤骨髓基质细胞及造血微环境而影响血细胞生成,引起轻度贫血。
造血调节因子异常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调节红细胞造血最重要的因子,另外白细胞介素(IL)-3、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也对红系造血具有调节作用。
红细胞破坏过多
正常
红细胞寿命为100~120天,当红细胞寿命明显缩短,骨髓造血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破坏过多时,可发生贫血,多为
溶血性贫血。
慢性溶血性贫血多表现为轻度贫血。
失血
轻度贫血多见于大量失血后恢复期或小量失血。
长期慢性小量失血常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假性贫血
由于血容量的增加造成了血液稀释而使测得的
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结果偏低。
高危因素
不均衡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胃肠道疾病(胃癌、肠癌、克罗恩肠病等)、多次妊娠、多次献血等可导致铁、维生素B12、叶酸吸收和利用不足。
长期接触大量的电离辐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苯、
甲醛、杀虫剂、染发剂等可影响造血而导致贫血。
接触疫水、疫区,如血吸虫、疟原虫、利什曼原虫等可增加溶血性贫血发生的风险。
爱泼斯坦-巴尔(EB)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均可能影响造血,发生轻度贫血。
青少年、儿童、婴幼儿可因生长过快、挑食等因素而导致轻度营养缺乏性贫血。
妊娠可影响女性造血原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轻度贫血。
恶性肿瘤侵犯骨髓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化疗后骨髓抑制,均可引起轻度贫血。
主要症状
全身症状
轻度贫血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在活动后可有乏力、心慌,妊娠晚期患者合并轻度贫血,乏力症状可能比较明显。
皮肤、黏膜
轻度贫血患者皮肤、黏膜颜色多无明显改变。
慢性贫血患者皮肤常呈蜡黄色。
呼吸系统
体力活动或激动时可出现胸闷、气促。
神经系统
活动后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一般不严重。
消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部分女性患者可能有月经经期延长、淋漓不净。
伴随症状
巨幼细胞性贫血常有口角
皲裂、
舌炎和口腔炎,舌乳头萎缩,形成牛肉舌、镜面舌,部分患者可有肢端麻木、行走困难。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指甲可呈反甲或匙状甲,部分患者有
异食癖、吞咽时有异物感。
长期慢性溶血患者可合并胆道结石。
慢性贫血患者伤口愈合缓慢。
并发症
神经系统
叶酸、维生素B
12缺乏可导致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
步态不稳;味觉、嗅觉降低等。
循环系统
儿童
婴幼儿、儿童长期贫血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就医科室
血液科
建议首诊血液科,明确病因后可转往其他科室。
妇产科
月经过多引起的轻度贫血可就诊于妇科;妊娠期合并轻度贫血可选择产科就诊。
儿科
儿童患者建议前往儿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当日不化妆、不涂指甲油,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如果有,何时出现的?持续了多长时间?
是否有出血?出血部位在哪里?出血量有多少?
是否有浓茶色尿或酱油色尿?
是否有黑便?如果有,持续多久?大便性状如何?
是否有关节痛?
是否合并发热?最高体温多少度?
病史清单
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史?
是否有恶性肿瘤病史?
是否有胃溃疡、克罗恩肠病等胃肠道疾病史?
是否有电离辐射、有毒化学物质的长期接触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铁蛋白、叶酸等血液学检查。
胸部CT、腹部彩超等影像学检查。
骨髓涂片等细胞学检查。
胃肠镜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血液系统疾病史。
有恶性肿瘤或抗肿瘤治疗史。
有溶血病史或相关家族史。
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病史。
正在妊娠或曾经多次妊娠史。
平时吃饭挑食比较严重。
症状
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胸闷、气促、心慌、乏力等。
溶血:可有皮肤、黏膜黄染。
体格检查
视诊:皮肤、黏膜基本正常或黄染,是否存在特殊面容,是否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
瘀斑等,是否有匙状甲或反甲,是否有舌乳头萎缩等。
叩诊:是否有心脏浊音界增大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是诊断轻度贫血最基本的检查,可以评估红细胞的大小,大致判断贫血的原因。
网织红细胞:可间接判断骨髓增生的情况。
血涂片检查:可初步评估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比例、数量及形态。
血生化:可判断肝功能、肾功能是否正常,有无胆红素的升高等。
尿常规:有助于判断泌尿系是否有出血以及是否有
尿胆原的升高。
便常规:有助于肠道出血的初步判断。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可判断骨髓增生状态以及骨髓内各造血细胞的比例和形态。
骨髓活检:可反映造血组织的结构,有助于骨髓纤维化的诊断。
流式细胞学:有助于血液系统各类疾病的分型和诊断。
部分特殊贫血的检查
缺铁性贫血
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
必要时需行胃肠镜检查。
巨幼细胞性贫血
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100fl),严重时
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均可减少。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
12水平测定:其中一种或两种均降低。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可能呈轻度增高。
诊断标准
轻度贫血的诊断标准为:海平面地区,血常规结果
血红蛋白浓度在90~120g/L之间。
鉴别诊断
诊断为轻度贫血后,需要寻找病因,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治疗目的:寻找导致轻度贫血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治疗原则:部分轻度遗传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无需治疗,其他的贫血治疗关键在于去除原发病。
对症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对于合并感染者,需积极抗感染治疗。
止血
如果轻度贫血患者合并出血,需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式。
压迫止血:适用于浅表的外伤出血。
药物止血:可全身使用
酚磺乙胺、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止血,也可局部应用止血药物如
血凝酶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铁剂
补充人体所需的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铁剂忌与茶同服,否则易与茶叶中的鞣酸结合成不溶解的沉淀,不易被吸收。钙盐及镁盐亦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
应在
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铁剂3个月,以补充体内应有的贮存铁量。
叶酸、维生素B12
适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一般选择口服叶酸、
甲钴胺片或肌内注射维生素B
12,直至贫血恢复正常,若为全胃切除或
恶性贫血,治疗则维持终身。
促红细胞生成素
刺激造血,可用于
肾性贫血、化疗后骨髓抑制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免疫相关性溶血、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免疫相关性溶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雄激素
可刺激骨髓造血,主要用于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抗肿瘤药物
温馨提示
上述药物均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忌盲目调整剂量或停药。
治愈情况
贫血是一类临床综合征,不同原因引起的轻度贫血预后不同。
小量失血
外伤引起的小量失血多在积极止血、去除造成出血的因素后,多数患者
血红蛋白可恢复正常。
良性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小量失血,通常治疗原发病后贫血可恢复正常。
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预后通常较差。
营养不良性贫血
多数轻度营养不良性贫血经调整饮食后可改善贫血,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可自发缓解、较长时间病情稳定,或进展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采用
环孢素、雄性激素或(和)环孢素早期治疗干预,病情可能反复,但5年生存率较高。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轻度贫血患者在饮食上应营养均衡、荤素搭配,避免挑食。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多吃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等含铁量多的食物,非动物性食物可选择菠菜、紫菜等,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柚子、草莓等促进铁的吸收,并忌喝咖啡、浓茶、牛奶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应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黄豆、芹菜、菠菜等,并多吃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鸡蛋、猪肝、海蜇等,注意改善食物的烹调方式。
婴幼儿应及早添加含铁的辅食。
青少年、儿童注意纠正偏食。
孕期应及时补充铁剂。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保持平和的心态。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尽量减少重体力劳动或增加休息。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
病情监测
日常观察是否有活动后乏力、心慌等不适,是否有皮肤、黏膜的苍白等。
随诊复查
部分轻度贫血可能反复甚至加重,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其他相关检查。
慢性疾病者需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要盲目或私自停药。
预防
多数轻度贫血的病因无法预防,及早就医,尽早干预,避免其加重。
均衡膳食,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
轻度贫血患者多无症状,定期体检,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婴幼儿应在6月龄后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如蛋黄、猪肝等。
儿童、青少年注意不挑食,定期筛查寄生虫。
孕期、哺乳期女性应注意补充铁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贫血家族史的人群应进行孕前咨询及产前诊断。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