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使肺组织复张的手术操作
通过闭式引流,可明显缓解胸闷、气短症状,促进肺复张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需行深呼吸练习,有效咳嗽排痰,促进肺复张
该手术可常规在局麻下完成,安全性高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经肋骨间隙将胸腔引流管一端置入胸腔,另外一端连接低位引流装置,以排出胸腔内气体和(或)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恢复功能的手术方法。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是排除胸内积气积液,调整胸内负压,维持纵隔正常位置,促进术后肺膨胀,避免因纵隔摆动而引起的心肺功能紊乱。
常用于各种类型的气胸、
血胸、
脓胸、
胸腔积液的治疗,也作为辅助性操作用于胸部外科手术后。
治疗效果
胸腔闭式引流术可明显缓解患者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促进肺复张,治疗效果佳。
在引流胸腔积液时,还可以同时留送积液标本,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安全性
胸腔闭式引流术通常很安全,偶可见不良反应。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胸腔闭式引流术属于一级手术。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费用在1千元左右,包括检查费、手术费、局麻费、材料费等。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的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
医保可以报销,但医保的具体起付标准、报销比例由各地的医保政策决定。具体可咨询当地的医保机构或者就诊医院。
医院科室选择
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各级医院均可常规开展,一般需就诊胸外科,没有胸外科可就诊急诊科或呼吸内科。
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胸部大量积气、积液及胸部手术后,但部分情况可能不适合进行该操作。
适宜情况
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如下情况。
胸腔穿刺术治疗下肺无法复张者。
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
胸部手术后。
不宜情况
以下情况不适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肝性胸水,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
由于需要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需要换药、进行影像学复查等,患者应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一般为3~5天。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并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传染病指标等,目的是排除手术禁忌证,发现有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等情况时予以纠正。
胸腔闭式引流术有造成出血的风险,因此必要时还会检查血型,以防出血较多时需要输血。
影像学检查
一般进行胸部X线或
胸部CT检查,明确具体病情,决定置管位置。
有时还需要进行胸水B超定位,确定积液量及积液最深位置、
胸腔积液有无分隔等情况,有助于顺利、精确置管引流。
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为必需项目,目的是为进一步排除手术禁忌。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到凝血功能,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简单,在保证操作安全的前提下,往往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控制不作严格的要求。
安排生活工作
单纯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住院时间一般为3~5天,住院时间较短,可视个人具体情况提前安排好休假。
术前锻炼
患者需学习有效咳嗽、
咳痰方法,术后应主动咳嗽,促进肺进一步复张。
用药准备
若患者入院合并感染,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饮食准备
对饮食无特殊要求。
清洁备皮
一般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即可。
留置导管
术前无需留置导管,但术后需放置引流管,接水封瓶或引流袋。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手术时会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同时,手术是在局麻下完成的,一般由操作医师在术前详细说明麻醉情况、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胸腔闭式引流术一般用时较短,主要包括麻醉、切口、置管等步骤。
采用1%~2%
利多卡因或
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试验性抽吸,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气胸引流位置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引流液体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若为局限性积液应依据超声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腔。
扩大创口,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在胸内3cm左右)。
缝合切口,并结扎固定引流管,敷盖无菌纱布;纱布外再以长胶布环绕引流管后粘贴于胸壁。
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到的地方。
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
治疗时间
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简单,安全方便,一般在换药室或床旁进行,手术时间在30分钟左右。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需关注引流管情况,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仅进行
胸腔闭式引流术者,术后可自行返回病房,注意监测患者的
血氧饱和度水平,一般建议术后血氧饱和度仍低于94%者持续吸氧。
胸部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者,术后应给予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度及呼吸音有无异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氧流量4~6L/min。
胸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低于胸部水平,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避免其受压折叠扭曲及堵塞。
拆线前注意保持手术部位清洁,避免伤口沾水。术后鼓励患者多主动咳嗽,促进肺复张。
监测与检查
术后应持续关注患者是否还有胸闷气短的症状,关注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咳嗽时水封瓶内是否有气泡溢出、水柱波动,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
短期内会定期监测血常规、凝血、电解质等指标,出院前可能还会进行1~2次的
胸部CT检查、胸部X线检查。
饮食营养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者普通饮食即可,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以及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
并发症与应对
感染
包括切口局部的感染和胸腔内的感染。
一般情况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后定期对引流管口进行清洁换药,术后多主动咳嗽排痰,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即可预防和应对感染的发生。
出血
若在穿刺置管过程中损伤肋间动脉,或进针过深引起肺组织损伤,可引起出血的发生。
在抽出积血的同时,积极应用止血药物,情况严重发生大出血时输血、外科手术开胸止血。
胸膜反应
部分患者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症状,称为胸膜反应。多见于精神紧张患者,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增强所致。
此时应停止操作,嘱患者平卧、吸氧,必要时皮下注射
肾上腺素。
复张性肺水肿
多见于较长时间
胸腔积液经大量引流或气胸患者。由于引流过快,肺组织快速复张引起
肺水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
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大多发生于肺复张后即刻或1小时内,一般不超过24小时。患者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烦躁、心悸等,继而出现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有时伴发热、恶心及呕吐,甚至出现休克及昏迷。
发生
复张性肺水肿,需要纠正低氧血症,稳定血流动力学,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恢复过程
疼痛情况
术后数天在引流口位置会有疼痛、憋胀等不适,待拔除引流管后可逐渐缓解。若疼痛难以忍受,可以向医生反映,开具止痛药物对症止痛治疗。
拆线、拔除导管情况
术后一般3天换药一次。
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的肺部复张情况而定。若主动咳嗽后水封瓶内无气泡溢出、无水柱波动,夹闭引流管24小时后复查胸部X线或胸部CT未见气胸征象,即可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
拔除引流管后,一般1周后进行拆线。
瘢痕情况
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术切口较小(当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时仅遗留3~4mm引流孔),
瘢痕较小,术后1~2月会有局部的隆起、泛红表现,同时伴有痒痛不适,一般在半年后瘢痕基本痊愈。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主要进行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并非必需。对症治疗包括祛痰、止痛等,常用药物包括
双氯芬酸钠、
氨溴索、
乙酰半胱氨酸雾化等。
康复训练
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排痰,促进肺复张。
进行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增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若患者存在长期卧床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收缩-舒张”运动,也就是腿部肌肉交替做绷紧、放松的动作,家属可以协助进行下肢肌肉按摩。
复查
建议出院后1月应行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
出院后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不适时,应该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
继续遵医嘱进行治疗。
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活动。
术后早期宜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