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胸腔内的气体、液体,使肺组织重新张开的手术操作
经过胸腔闭式引流,肺得以复张恢复功能,胸闷、气喘症状可改善
胸腔闭式引流在局麻下即可完成,通常很安全
术后即可适当活动,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密闭,加强咳嗽排痰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胸腔引流管利用手术操作,通过肋间或肋床置入胸腔内,连接水封瓶将液体或气体引出胸腔,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恢复功能的技术。
胸膜腔是人体的一个密闭式腔隙,外伤或肺内病变或胸膜病变,导致空气或液体(血液或积液)积存在胸腔内,影响肺的呼吸功能。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治疗效果
通过闭式引流,大多数急性
血气胸可以迅速肺复张恢复至正常状态。手术后即刻改善患者胸闷、气喘症状;但对于慢性疾病诸如结核感染、
肿瘤导致的胸腔积液只能长期带管。
安全性
这项手术局麻下即可完成,通常很安全,极少导致死亡。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在我国许多地区,这项手术被列为二级手术。所谓的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这项手术已在我国长期开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进行这项手术的费用通常在1000元以内,包括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等。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麻醉和手术操作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上级别的医院都可以做这项手术。这项手术一般是在胸外科完成。
适宜情况
开胸手术后。
不宜情况
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
由于需要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需要换药、进行影像学检查等,患者通常需要住院。住院时间一般为3~5天。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并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传染病指标等,目的是排除手术禁忌证,发现有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等情况时予以纠正。
一般还会检查血型,是备血所需,以防手术后
血胸继续出血较多,需要输血。
影像学检查
通常要拍摄胸部的X线片,病情复杂时可能需要拍摄CT,必要时进行B超定位,目的是明确积液的量及积液位置,有无分隔,气胸的程度、性质及有无胸腔内器官损伤等,有助于确定手术切口选择位置。
其他检查
通常在手术前还会做
心电图等,判断患者的心肺功能可否耐受手术,对心肺功能较差者在术前、术中等可能使用药物调整。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到凝血功能,如
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安排生活工作
手术住院大概需要3~5天,应提前安排好休息、休假时间,视个人具体病情而定。
术前锻炼
为了手术后的变化可以进行适应性训练,包括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
咳痰方法等。
用药准备
若患者术前合并感染,应予以抗感染治疗,可在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还会提前准备好局部或全身止血性药物。
饮食准备
清洁备皮
一般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即可,毛发浓密者需要由护士在术前进行备皮,剔除手术区域周围的毛发。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手术时会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
留置导管
不能有效排痰或呼吸衰竭者,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氧、吸痰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这类手术一般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的,麻醉医生会详细说明麻醉情况、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该治疗需要术前麻醉,一般包括
局部麻醉(简称局麻)。
1%~2%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治疗部位和切口位置
积气
由于积气多向上聚集,因此气胸引流一般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
积液
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第6或第7肋间隙插管引流,或根据超声定位确定插管位置,病情复杂者可在CT定位下插管。
脓胸
通常选择脓液积聚的最低位置进行置管。
治疗过程
采用半卧位。
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也可采用带针套管穿刺置管。
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2~3cm长的一段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
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治疗时间
该手术大约需要半小时,手术时间可能会受病人配合程度、肋间隙宽度、术前定位等因素影响。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返回病房,密切观察其
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测,并详细记录。妥善安放、固定各种管路并保持通畅。
鼓励并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协助病人咳嗽
咳痰:卧床期间,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坐起、叩背、咳嗽;鼓励并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运动,促使肺扩张,预防
肺不张或
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做好呼吸道护理,主要包括气道的湿化、吸痰及保持管道通畅等,以维持有效气体交换。
保持管道密闭
用凡士林纱布严密覆盖胸壁引流管周围。
水封瓶始终保持直立,长管没入水中3~4cm。
更换引流瓶或搬动病人时,先用止血钳双向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放松止血钳时,先将引流瓶安置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的位置。
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防止引流管脱落。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定时更换引流装置,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引流瓶位置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依靠重力引流,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腔,造成逆行感染。
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和阻塞。
监测与检查
患者术后一般继续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应及时完善血常规、电解质、胸片等检验检查,根据检查检验结果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等。
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密切注意水封瓶长管中水柱波动的情况,以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
饮食与营养
由于是
局部麻醉,对饮食影响较小,治疗后可以正常饮食。
注意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以及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
戒烟戒酒,以利于伤口愈合。
并发症及应对
切口感染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同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采取抗感染措施。
肺部和胸腔内感染
如出现畏寒、
高热或
咳脓痰等感染征象,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处理。
引流管从胸腔滑脱
立即用手捏闭胸壁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以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进一步处理。
引流瓶损坏或引流管从胸壁引流管与引流装置连接处脱落
立即用双钳夹闭胸壁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
恢复过程
疼痛、手术部位恢复情况。术后当天或48小时内通常会感觉到疼痛,随着时间而减轻。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可以向医生反映,开具止痛药物。
何时拔除导管。手术后一般会每3天伤口换药一次。
患者咳嗽不再漏气,
胸腔积液24小时小于100ml即可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但对于慢性疾病引起者,需评价原发病转归情况,再行决定是否需要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
拔管后24小时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
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术后一般会继续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在血常规结果、体温恢复正常后可停止抗生素的使用。
给予患者化痰、雾化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患者身体允许的话,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肺复张,减少
血栓形成风险。
病人取半坐卧位,经常改变体位。
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主动咳嗽、咳痰。出院后仍应继续坚持腹式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尽早开展循序渐进的患侧肩关节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若患者存在长期卧床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收缩-舒张”运动,也就是腿部肌肉交替做绷紧、放松的动作,家属可以协助进行下肢肌肉按摩。
复查
单纯外伤后引起
血气胸,可于术后1月后复查X线或胸部CT。
伴有
肋骨骨折者术后3个月应复查胸部X线,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若出院后再次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时,也应该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
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1月内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屏气动作,不宜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如打球、跑步、抬举重物等。
注意休息、避免感冒。
适当活动,加强营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