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病

更多功能

绦虫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由绦虫在人体内寄生导致的疾病
可无明显症状,常见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消化不良或发现便中有白色节片等
可用吡喹酮、甲苯达唑、阿苯达唑等驱虫治疗
大多数人可以治愈,并发脑囊虫病者预后较差
定义
绦虫病(taeniasis)是由寄生在人类小肠的各种绦虫所致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绦虫有很多类型,其中以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最为常见,其次为膜壳绦虫。
绦虫病具有传染性,可经口传播,人类可因食用生的、未煮熟的牛肉或猪肉(含活囊尾蚴)而感染。
分类
常根据中间宿主分为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也称猪肉绦虫病,是进食含囊尾蚴的猪肉,导致囊尾蚴在人体小肠发育为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导致的寄生虫病。
其幼虫可寄生在人体皮下、肌肉、脑及眼等组织中,发育为囊尾蚴,导致猪囊尾蚴病,亦称囊虫病
本病主要经食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也可因餐具或食物被有活囊尾蚴污染而传播。
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约半数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及消瘦等。
牛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也称牛肉绦虫病,系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牛肉绦虫及无钩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进食生或半生带有牛囊尾蚴的牛肉,或者被牛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可导致人罹患本病。
潜伏期为2~3个月。感染虫数少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因粪便中发现白色节片,或节片自肛门逸出,肛门周围瘙痒等就诊。感染虫数较多者,可有恶心、腹泻或便秘、上腹或脐周隐痛等症状。
膜壳绦虫病
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各种动物,我国发现的人膜壳绦虫病有微小膜壳绦虫病和缩小膜壳绦虫病。
微小膜壳绦虫病是因微小膜壳绦虫寄生于小肠而引起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与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症状为其主要表现。
缩小膜壳绦虫病是因缩小膜壳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轻微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点。
【提示】更多症状内容,请参考下文的症状部分。
发病情况
本病流行于全世界,在我国分布较广。
猪带绦虫病散发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地方性流行仅见于云南。
牛带绦虫病主要于西南各省及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均有地方性流行。
短膜壳绦虫病主要见于华北和东北地区。
肠绦虫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本病在儿童中更多见,4~9岁的感染率最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