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受损的瓣膜进行成形修复或置换的外科手术方法
手术的方式不同、患者的体质或疾病状况不同、年龄不同,恢复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
清淡、低盐、低脂饮食,可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牛奶、鱼虾类、瘦肉等)
药物治疗,定期随访
定义
心脏瓣膜手术是指通过手术方式重新修复好瓣膜或者更换人工瓣膜的手术。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药物治疗无效的心脏瓣膜疾病。
治疗效果
通过手术,大多数患者的心脏瓣膜结构、功能可得到改善,心脏疾病症状得以缓解。
手术后通常可以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安全性
此类手术通常安全性较高,极少导致死亡或严重并发症。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此类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心脏手术的费用因人而异,不同心脏瓣膜疾病费用会有所不同。医院等级、耗材种类、麻醉和手术操作不同,费用也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县级及以上级别的综合医院或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均可进行该类手术,若患者瓣膜病变复杂则尽量选择高级别的综合医院进行治疗。心外科完成手术。
适宜情况
症状明显的心脏瓣膜狭窄患者
心脏瓣膜主要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心脏瓣膜狭窄有可能是以上的其中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如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瓣口关闭不全而导致的心脏病。该类疾病的发作与先天性瓣膜病变、心室异常、风湿性瓣膜病变及退行性瓣膜病变有关。
心脏关闭不全严重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胸痛等。治疗方面主要为手术干预。
人工瓣膜瓣周漏
人工瓣膜置入后,其缝合环和心脏自身瓣环组织之间存在的残余漏口,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特有的并发症,导致血液异常
反流,微量和轻度瓣周漏不会对心脏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中度及以上的瓣周漏通常会影响心脏功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不宜情况
风湿活动未被控制或控制不足3个月的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或全身情况较差而不能经受手术创伤的患者。
住院完成术前检查、术前准备。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并抽血检查传染病指标、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凝血指标等,目的是排除手术禁忌证,发现有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等情况时予以纠正,保障手术安全。
一般还会检查血型,是备血所需,以防手术时出血较多需要输血。
影像学检查
通常要进行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磁共振、心肌核素检查等,目的是了解心脏功能、结构及心脏整体功能的评估,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
其他检查
通常在手术前还会做
心电图、
肺功能检查等,判断患者的心肺功能可否耐受手术,对心肺功能较差者可能使用药物调整。
此外,部分患者术前检查需要同步进行冠状动脉CTA或者造影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冠心病,如果有严重冠心病则需要同期进行冠脉搭桥手术。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到凝血功能,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等疾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行手术,否则可能增加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风险。
安排生活工作
手术住院大约需要3~15天,需据此适当安排休假时间。部分重大心脏手术出院后还需做好休养恢复。
术前锻炼
为了应对手术后的变化可以提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包括练习在床上大小便,也可以向医护人员了解术后正确的咳嗽和
咳痰方法。术后住院期间很可能需要用到一些辅助性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等,因此,在手术前患者的家属需要向医护人员学习患者护理知识。
用药准备
科学调整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为预防感染,术后常需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和麻醉药物前都要做过敏试验,过敏试验阳性者要考虑改用其他药物。
饮食准备
手术一般是在麻醉下进行,所以通常在术前8~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手术前建议戒烟戒酒。
清洁备皮
没有伤口的情况下一般可由患者自行清洗手术部位,然后由护士备皮,也就是剔除手术区域周围的毛发,目的是清洁手术区域。长期不能洗澡的患者,术前要擦身,但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留置导管
全麻手术前一般会留置导尿管,方便手术中排尿,并记录术中、术后的尿量,了解患者身体的液体出入情况。
常用的是气囊导尿管,由尿道口把尿管插入尿道,尿管末端连接引流袋。
全麻手术者留置导尿管一般是在麻醉后进行,患者对此过程不会有感觉,但术后尿道处常会有轻微不适。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手术时会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妥善保存。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这类手术一般是在麻醉下完成的,麻醉医生会详细说明麻醉情况、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全身麻醉需准备芬太尼、咪达唑仑、
依托咪酯、肌松剂等麻醉诱导药物,常规全麻诱导及维持。
局部麻醉区域为导管插入的部位,通常为手腕处或大腿根部。
治疗部位和切口位置
手术部位在心脏。
常规手术:一般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部分选择胸骨或肋间小切口。
小切口及胸腔镜手术:比较常见的手术切口包括右胸小切口、左腋下小切口等。
介入手术:瓣膜介入手术切口通常在大腿股动脉或心尖等区域,通过血管进入心脏治疗。
治疗过程
一般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
常规手术:常用的手术入路一般是经胸骨正中切口,切开心包后进入心腔。
微创手术:通过肋间小切口将内镜与手术器械送入心腔。
治疗感受
全身麻醉,手术中患者没有意识,也不会感到疼痛。
局麻手术,通常患者无明显不适。
治疗时间
手术时间取决于医生的熟练程度、患者自身情况。一般手术需要3~5小时。个别复杂病变病例手术时间可能更长。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常规护理。手术以后嘱患者多注意休息,及时静养。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安静,避免太过吵闹,同时也要保持大小便的通畅,及时排出大小便,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严密监测
生命体征。心脏手术以后各方面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需要严密地监测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以及血氧,这对术后的康复非常关键。
预防术后并发症。心脏手术以后,在卧床休息期间,一定要及时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监测与检查
术后前几天通常会监测生命体征,包括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
抽血检查电解质、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预防水电解质失衡、指导相关药物应用。
动脉压:动脉压检测分为有创压和无创压两种,在心外科手术中和手术后早期,一般采取有创动脉压力连续监测,可以准确反映即时血液循环情况,便于异常的及时处理。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反映心脏收缩功能和血容量情况,可以根据中心静脉压力的变化来判断血容量是否足够,以及是否存在心功能衰竭。
饮食营养
术后麻醉苏醒后通常拔除气管插管观察几个小时后可恢复饮食。
术后第1天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饮食以流食为主,包括牛奶、果汁、肉汤、粥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随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戒烟、戒酒,以利于伤口愈合和心肺功能保护。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这样有助于伤口愈合和维持机体免疫力。
注意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胃蠕动,防止因活动量下降导致便秘。
并发症及应对
术后出血
一般心脏术后患者都要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测及延续给予相应治疗干预,如果出血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时,往往需要开胸结扎相应血管止血,一般还可以通过输注血制品、静脉注射维生素K,根据凝血功能监测指标及时调整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用法用量等措施处理。
切口感染、胸骨感染、心内膜炎
表现为伤口及胸前区红、肿、热、痛,严重时有脓液形成。患者和家属应当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伤口纱布脱落,配合医生定期换药。出院后如果发现伤口有渗液、脓液等流出,提示伤口感染、不愈合,应当立即就医。
心律失常
依据心律失常类型的不同给予物理干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等方式治疗。
心包积液
急性心包积液且积液量较多,通过
心包穿刺术放置导管引流液体或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积液量较少使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
伴有细菌感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术后常规放置心包引流管,密切观察
心包积液多少,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性质,患者是否有气促、发热等症状。
心功能受损、心力衰竭
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减轻心脏负荷、去除发病因素、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给予镇静、吸氧、强心等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症状。
其他脏器损伤
心脏手术后也可以出现其他脏器损伤,比如肺功能损伤、
肾脏损伤、脑部损伤等,根据损伤脏器和程度给予相应药物或相应治疗措施。
恢复过程
术后数天常会感觉到疼痛,随着时间而减轻。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可以向医生反映,开具止痛药物。
手术后一般会定期伤口换药。1天后通常可以拔除引流管、导尿管,拔除尿管前护理人员会指导定期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手术切口愈合后可拆除缝线,高龄患者、合并一些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者愈合时间可能会适当延长。
手术后切口瘢痕会有短期内发红、隆起等表现,一般在半年后
瘢痕逐渐变得平整、颜色淡、质地柔软、没有痛痒感觉。也有敏感体质者后期可能会留下陈旧性瘢痕。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术后通常会使用抗凝药物、抗菌药物等,目的是预防
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训练
术后1~2天,可坐在床边或沙发上,然后离床活动,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体力的恢复。
需要避免的活动:在伤口完全愈合前(约需3个月),不要举重物、拉提重物等。
术后咳嗽排痰时一定要用双手按压胸部切口,以减少胸骨的震动,预防胸骨愈合不良。
在开始进行新的心脏康复程序时,运动过程要缓慢进行,同时需要进行医学监护心率和血压。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体力有了一定的恢复时可以适当的增加运动的力度和时长,期间保持持续的运动对心脏病患者术后的康复是非常重要。
复查
出院后如果发现伤口有渗液、脓液等流出,提示伤口感染、不愈合,应当立即就医。
术后第一个月内进行早期复查,如果中途感觉心脏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手术后第2~3个月进行中期复查,主要项目抽血检查和医生体检,可以根据当时恢复情况为患者调整药物用量,患者为患者更换治疗药物,中途一旦发现异常则需要及时救治。
后期复查也很重要,是在手术后的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复查,主要检查心脏彩超、拍胸片以及做心电图等项目。
日常生活
遵医嘱服药。心脏术后可能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患者应按要求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也不能擅自服用医嘱之外的药。
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补给,维持营养平衡,宜多吃易消化、含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保证足够睡眠。心脏手术患者出院后要注意休息,规律作息。
护理切口。切口多在术后7~8天愈合,一般拆线后就可以洗浴,但注意别受凉,不能用力搓擦伤口,最好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也可用消毒水清洁伤口处皮肤。
注意保暖。天气较凉时减少户外活动,及时添加衣服,以免伤风感冒。
管理情绪。生活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情绪不宜波动过大。
适量活动。患者术后的胸骨伤口一般6周才能较好愈合,因此6周内不宜提重物。对于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较快的患者,出院后一般不限制活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