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础上所引发的相关其他疾病
可表现为口干、多尿、多饮、多食、视物模糊、手足麻木、昏迷等
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等因素相关
需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并针对不同并发症进行治疗
定义
糖尿病并发症是指患糖尿病后所引发的相关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感染性疾病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许多器官系统,包括心血管、视网膜、肾脏、四肢等,可发生心肌梗死、失明、肾功能不全、
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损害生活质量。
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进行及早干预、积极控制血糖,可能不会影响预期寿命;如果放任不管,则预后较差,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具体存活时间因人而异。
分类
糖尿病并发症可以分为急性并发症、感染性疾病和慢性并发症三大类。
急性并发症
指糖尿病急性严重代谢紊乱,主要包括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等。
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血糖控制差者更容易发生。
如肾孟
肾炎、
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疖、痈、足癣、
体癣等皮肤感染等。
慢性并发症
因为长期或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脏器损害。
包括微血管病变(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等)、大血管病变(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下肢动脉病变等)、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等。
发病情况
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的情况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在血糖水平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当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要小得多。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占就诊糖尿病患者的1.6%左右。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在糖尿病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1.5%,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少见。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
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院内
菌血症的风险很高,病死率高达50%。
慢性并发症
以下仅举例常见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型糖尿病病史超过15年者,
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98%;
2型糖尿病病史超过15年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达78%。
糖尿病肾病
发病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有30%~40%发生肾小球病变;约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多数文献报道,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率约占60%。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危险性会增加。
糖尿病足
相关研究表明,住院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别有2.6%和5.2%合并有糖尿病足。
糖尿病并发症排名是什么
糖尿病并发症没有排名,分为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有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以及乳酸性酸中毒等;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较为多见,比较严重,大多病情比较危急,一旦发作需要立即进行救治。
糖尿病除了会出现一些急性并发症之外,还可能会出现一些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并发感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确诊为糖尿病后,应首先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若血糖控制不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什么叫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在糖尿病基础上引发的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主要分为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大血管病变。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出现眼底病变,表现为视物模糊、复视、甚至失明。
2.糖尿病肾病:常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时出现,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晚期能出现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3.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中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心率快等。
4.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高危因素,可导致大血管狭窄。
5.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可出现糖尿病足,表现为下肢感染、伤口不愈合、溃疡等。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高血糖、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可表现为烦躁、淡漠、癫痫、恶心、呕吐、脱水、甚至猝死等。
7.高血糖高渗状态:高血糖,但无酮症酸中毒,血浆渗透明显升高,主要表现为脱水和意识障碍。
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应就诊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在医师指导下规范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对人类健康最大的两个危害是什么?
糖尿病并发症对人体健康没有所谓的最大的两个危害,这种说法错误,糖尿病并发症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可有严重脱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严重者可有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病情危重。
2.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极易合并全身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死亡。
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可有蛋白尿、水肿,后期可有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糖尿病患者应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控制好血糖,延缓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致病原因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有关。
此外,
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血脂、遗传等因素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中也起一定作用。
诱发因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发生常有相关诱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诱因包括应激状态(如感染、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分娩、精神刺激)、
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等。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诱因包括应激状态、不适当中断降糖药物治疗、外源性
葡萄糖负荷增加、摄水减少等。
发病机制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主要是在各种诱因下,使得机体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无法发挥正常作用,身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进而利用脂肪供能。
脂肪分解供能过程中会产生酮体,大量酮体堆积,可引发
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主要因高血糖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排尿过多和脱水。脱水导致血液变得更“浓稠”,从而使血糖上升更高。血糖越高,身体越会努力将多余的糖从尿液排出,于是又会进一步加重脱水。
最后,严重的高血糖和严重脱水会导致意识混乱,甚至昏迷状态。
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感染,与患者血和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有关。
葡萄糖是细菌的营养物质,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绝好的环境。
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降低,白细胞吞噬功能、趋化功能、游走功能及杀菌功能均低于正常人,较正常人更容易受细菌的感染。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凝血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可导致死亡
糖尿病并发症中可能导致死亡的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呼气烂苹果味,甚至昏迷。若不及时治疗,可增加死亡的风险。治疗应该尽快补液、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
2.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典型表现皮肤干燥、血压下降、烦躁、嗜睡甚至昏迷。死亡率较高,预后差。治疗主要是补液纠正脱水,改善高渗状态。
3.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肌病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可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是糖尿病常见的死亡原因。
4.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尿量减少等。治疗主要降糖、降压、减少蛋白尿等,终末期肾病主要是透析。
5.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感觉迟钝、溃疡、坏疽等。严重者可导致足坏死和截肢,继发感染发展为脓毒症等。治疗主要是足部的清创护理、抗感染、改善循环等。
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主要症状
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多,不同并发症的症状也不相同,此处仅介绍常见的相关并发症症状。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加重。
部分可有呼气烂苹果气味,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常伴头痛、烦躁、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一般起病缓慢,初期可有发热、乏力、烦渴、多饮、多尿、头晕等。
若不及时诊治,可造成脱水加重,常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眶凹陷等。
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以下仅举例糖尿病患者常见感染类型。
泌尿系统感染
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肾区叩痛。
皮肤感染
皮肤细菌感染,可见局部红肿、疼痛,可伴发热。
病毒感染,局部可见水疱形成,伴剧烈疼痛。
呼吸道感染
可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
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
结核
可表现为低热、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
咯血、消瘦等症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多没有特异性症状或体征,病情发展可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幕或者
视野缺损,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可出现泡沫尿、高血压、水肿及肾功能异常等,甚至发展为肾衰竭。
大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冠心病,可表现为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等,可表现为肢体一侧偏瘫、吞咽困难、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昏迷等。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出现下肢血液供应不充足时,可表现为走路十分吃力,甚至出现下肢沉重感、不能正常行走以及小腿疼痛,严重时可出现下肢坏疽。
糖尿病神经病变
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疼痛等。
自主神经受累可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胃轻瘫)、腹泻、便秘等。
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可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变黑坏死等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其他
糖尿病还可引起口腔疾病,出现牙疼、牙龈出血等。
此外,还可以引起抑郁、焦虑等。
就医科室
内分泌科
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口干、多饮、多食、多尿症状较前加重,建议及时就诊于内分泌科。
普内科
糖尿病并发症涉及疾病众多,出现相应症状可于相应科室进一步诊治。
出现尿量减少、尿中泡沫增加等,建议及时就诊于肾内科。
出现视物模糊、重影、眼前黑幕等,建议及时就诊于眼科。
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疼痛等,建议及时就诊于神经内科。
急诊科
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剧烈呕吐、意识不清、嗜睡甚至昏迷等,建议立即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如出现呕吐,可以对呕吐物进行拍照留存,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口干、多饮、多食、多尿?
是否有手足麻木、疼痛?
是否在行走过程中会出现双腿疼痛?
是否有视物模糊、视物重影?
是否有尿中泡沫增多、双下肢水肿?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
既往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等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下肢血管超声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既往存在糖尿病病史,多有血糖控制不达标情况。
临床表现
不同糖尿病并发症,症状可有不同,可表现为口干、多尿、多饮、多食、疲乏、视物模糊、手足麻木、泡沫尿、昏迷等。
糖代谢异常程度检查
主要包括
尿糖测定、血糖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
白蛋白测定。
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
血糖测定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正常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 mmol/l,若高于正常值需考虑
糖代谢异常。
糖尿病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l/l以内,若高于其控制目标提示血糖控制不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可反映过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为4%~6%。
作为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的指标,若指标过高提示血糖控制不佳。
糖化血浆白蛋白
可反映过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值为1.7~2.8mmol/L。
作为糖尿病患者近期病情监测的指标,若指标过高提示血糖控制不佳。
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
主要包括
胰岛素释放试验和
C肽释放试验,可反映基础和
葡萄糖介导的
胰岛素释放功能。
胰岛素释放试验
正常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为35~145pmol/L,峰值为基础值的5~10倍。
胰岛素水平过低提示胰岛细胞功能差,过高提示可能存在
胰岛素抵抗。
C肽释放试验
正常人空腹基础值不小于400pmol/L,峰值为基础值的5~6倍。
C肽水平过低提示胰岛细胞功能差,过高提示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
并发症检查
除上述检查外,还需完善相关并发症检查,包括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时的酮体、电解质、酸碱平衡检查,心、肝、肾、脑、眼以及神经系统的各项辅助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
电解质
判断是否存在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升高或降低均提示电解质紊乱。
尿常规
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酮症。
如果尿酮体显示阳性,合并尿糖阳性、血糖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酮症。
生化检查
包括了肝功能、肾功能、血脂。
影像学检查
血管超声检查
可判断有无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血管超声可提示
动脉粥样硬化或伴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
头颅核磁
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疾病,若提示脑内低密度灶,考虑可能合并脑梗死。
心脏血管造影
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合并冠心病,若提示冠状动脉血管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闭塞等,考虑可能合并冠心病。
其他检查
心电图
可以了解是否合并冠心病,若心电图提示异常Q波、ST抬高、
T波低平等,考虑可能合并冠心病。
眼底照相
可以了解有无
眼底出血,若结果提示眼底出血、渗出、视网膜脱落等,考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肌电图检查
了解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若神经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等,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有关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检查
糖尿病自身抗体谱
基因检测
若糖尿病相关基因检测提示有基因突变,需考虑单基因糖尿病可能。
诊断分级和分期
糖尿病并发症众多,不同并发症有不同的分级、分期,此处只介绍三种常见并发症的分级、分期情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以下6期。
II期:出现硬性渗出。
III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
V期:纤维血管增殖、玻璃体机化。
VI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
糖尿病肾病
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以下5期。
I期:为糖尿病初期,肾小球超滤过,是此期最突出的特征,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内压增加,
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
II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尿蛋白排泄率多数正常,可间歇性增高明显(如运动后、应激状态),肾小球滤过率轻度增高。
III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出现持续微量白蛋白尿,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μg/min,肾小球滤过率仍高于正常或正常。
IV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
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尿蛋白逐渐增多,尿蛋白排泄率大于200μg/min,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
肾病综合征。
V期:尿毒症,多数肾单位闭锁,尿蛋白排泄率降低,血肌酐升高,血压升高。
糖尿病足
按照病情发展,可分为以下6级。
0级: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无溃疡。
1级:足部表浅溃疡,无感染征象,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
2级:较深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无
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3级:深部溃疡,有脓肿或骨髓炎。
4级:局限性
坏疽,其特征为缺血性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
5级:全足坏疽。
鉴别诊断
糖尿病的并发症众多,不同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不同,因此需要鉴别的疾病也不同。疾病复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鉴别。
在此,只举例部分常见并发症的鉴别诊断。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需与
消化系统疾病,如
急性胰腺炎、
胆囊结石、
肠梗阻等相鉴别。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可出现脱水、休克、
意识障碍和昏迷,需与
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相鉴别。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失明,需与白内障、
视网膜血管阻塞及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相鉴别。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可出现高血压、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需与肾脏系统相关疾病,如
高血压肾病、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疼痛等,需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如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死、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如静脉栓塞、
淋巴管炎)等相鉴别。
结肠炎是糖尿病并发症吗
结肠炎不是糖尿病并发症,但糖尿病是结肠炎的危险因素。
结肠炎与细菌或原虫等生物感染、环境、遗传、肠道微生态、免疫失衡、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糖尿病人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发生缺血性结肠炎。
糖尿病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昏迷等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各种感染性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心肌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足等慢性疾病。
糖尿病会给身体带来各种并发症,也是结肠炎等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并发症吗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是因为血糖过高具有渗透性利尿的效果,大量的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会导致脱水。而且机体葡萄糖利用障碍,分解脂肪供应能量,生成大量酮体,即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丁酸。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加重,恶性,呕吐,呼气中有烂苹果味,血压降低,心率增快,严重的嗜睡,昏迷等。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需要及时就诊,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治疗目的: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治疗原则: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及时处理相关急症及对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
急性期治疗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一般比较危重,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以免治疗不及时危及患者生命。
糖尿酮症酸中毒
需要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小剂量
胰岛素静脉输注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主要包括积极补液,纠正脱水;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以及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压、
高脂血症)的药物,以及治疗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糖
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常用药物如格列美脲、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阿卡波糖、
西格列汀、达格列净等。
高血压
其中,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药物。
高脂血症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药物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疾病
严格控制血糖为首要措施,胰岛素治疗为首选,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在肾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钠-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其有降糖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对于合并高血压患者,推荐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可延缓白蛋白尿进展。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他汀类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糖尿病神经病变
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前列腺素E1、
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等。
糖尿病足
改善下肢血供的药物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动脉硬化稳定斑块类药物。
营养下肢周围神经的药物有甲钴胺、硫辛酸等。
手术治疗
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在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各种血管重建手术,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
对于
糖尿病足患者,若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外科截肢治疗。
其他治疗
对于晚期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予以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方式包括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有条件的患者可行
肾移植或胰肾联合移植。
糖尿病并发症足部溃烂如何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足部溃烂一般指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导致足部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溃烂、感染症状。一般需要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1.药物:糖尿病足一般可以先通过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在降血糖药物的基础上,可使用一些外用乳膏进行治疗,比如可以通过磺胺嘧啶银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如果糖尿病足的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可以通过清创等方式进行医治,清创可以将局部的坏死组织切除,然后再对局部进行清洗,从而缓解糖尿病并发症足部溃烂的情况。
糖尿病足的患者溃烂面一般难以自愈,需及时前往医院,遵医嘱规范治疗,还需要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并发症眼睛模糊怎么治
糖尿病并发眼睛模糊考虑是药物的不良反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等原因引起的,根据引起眼睛模糊的原因不同需要给予不同的处理措施。例如,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激素治疗等。
1.药物的不良反应: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视力模糊的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的病变时可引起视网膜病变,此类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必要时还可使用激光治疗,羟苯磺酸钙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糖尿病性白内障:主要是因为代谢异常,引起晶状体浑浊,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术前要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患者出现眼睛模糊的情况时建议前往医院就诊,请专业医生进行判断,不宜自行盲目判断。
打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吗
胰岛素并不能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和加重。
胰岛素对糖尿病的并发症,例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并没有治疗的作用,但是如果胰岛素的种类以及剂量使用合适,能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这些并发症出现的时间。
大多数一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初期通过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后期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一步下降,或出现了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时,多数也需要联合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胰岛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低血糖、视觉异常、过敏、脂肪代谢紊乱、注射部位异常等不良反应,且低血糖症、胰岛细胞瘤、对胰岛素过敏者禁用。胰岛素使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愈情况
通过早期诊断及积极治疗,部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相关感染性疾病可以得到治愈。但在糖尿病病程中,如血糖控制不佳,仍可能会再次出现类似情况。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变一般是不可逆的,目前尚不能根治,但积极治疗可以延缓其进展、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因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预后与有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等)、失水和休克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无延误治疗、患者年龄等相关。
糖尿病感染性并发症的预后与患者年龄、血糖控制情况、有无应用敏感的抗感染药物治疗等相关。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后取决于干预效果,早期治疗和长期的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及促凝状态的良好控制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延缓和防止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危害性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在于它会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包括视网膜、神经、肾脏、心脑血管等,可导致失明、肾功能不全、截肢、
酮症酸中毒等,极大地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死。
日常管理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日常管理主要包括饮食管理和运动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远期预后极为有利,可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饮食管理
建议少食多餐,每餐定时定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少吃油炸食品、高胆固醇食品及高糖食物。
运动管理
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应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
对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运动,不要盲目加大运动。
病情监测
包括血糖监测、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监测。
危险因素监测:包括血脂、血压、体重、腰围等;
并发症监测: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眼底检查、
心电图、血管超声、肌电图等。
随诊复查
糖尿病患者需每年至少监测2次糖化血红蛋白。
所有糖尿病患者需每年检查
尿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血钾水平。
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至少每1~2年复查1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则应增加检查频率。
所有糖尿病患者需每年筛查1次糖尿病神经病变。
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每年至少筛查1次。
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
预防
保持理想的体重、适当运动。
日常饮食要以低糖、低盐、低脂肪为主,多摄入优质蛋白、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
戒烟、不过量饮酒、按时作息和保持良好情绪等。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