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并殖吸虫病

更多功能

四川并殖吸虫病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四川并殖吸虫病是四川并殖吸虫囊蚴进入人体后,脱囊的童虫在体内移行所致疾病。潜伏期一般3~6个月,游走性皮下结节为常见症状,因移行可造成肝、肺、心包、脑等不同部位损害。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感染科、皮肤性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
别名
斯氏狸殖吸虫病
临床症状
游走性皮下结节、一侧眼球突出、胸腔积液、颅内占位等。
危害
可引起肝脏损害及较严重的全身反应。
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
游走性皮下结节等临床表现,结合发现童虫等可诊断。
治疗原则
以药物驱虫治疗为主,可结合手术治疗。
治愈性
经及时治疗可缓解或消除症状。
饮食建议
均衡膳食,补充营养。
重要提醒
吃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蚴的淡水蟹或转续宿主等感染,应注意饮食等卫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