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嗜酸粒细胞为白细胞数的0%~7%,超过正常值称之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在体内有防御功能,但其增多也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便是嗜酸性粒细胞对肌肉造成的疾病。
研究发现,L-
色氨酸中含有微量色氨酸二聚物,这种化学物质是否就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致病因子或者还有另一种尚未识别的物质在起作用,目前还不清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发病可以是突然的或隐袭的,女性多见。早期表现为低热、乏力、呼吸困难、咳嗽、关节痛、关节炎、皮肤可出现红色
斑疹,但消失很快,病人可有明显肌痛和
肌肉痉挛,肺内可出现浸润性病变。2~3个月后出现
硬皮病样皮肤改变,但无
雷诺现象。病人可有心肌炎和心律不齐,少数病人可出现
肺动脉高压,1/3病人有
嗜酸性筋膜炎的表现。有的病人出现持续性周围神经萎缩,上行性多神经萎缩可导致麻痹和呼吸衰竭。病人可有认知识别能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不能集中注意力等。
停用L-
色氨酸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不能马上消失,需经过一个慢性过程。对病人随访2年,发现除识别能力下降外,多数症状和体征均可改善或消失,但有1/3病人病情加重,周围神经病变无改善。
1. 早期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明显增高。血磷酸肌酶(CK)水平正常。血沉可增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有与
嗜酸性筋膜炎相似的组织病理改变。
2.心肌炎和心律不齐,少数病人出现
肺动脉高压时,
心电图、X线可有明显的变化。
根据皮损的临床表现、周围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及特征性组织病理,可诊断本病。
本病有时需与
成人硬肿症相鉴别,后者常起病于颈项部,随后波及面及躯干,最后累及上下肢。皮损呈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发硬。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组织病理显示胶原纤维肿胀、均质化,其间隙充满酸性黏多糖基质。
皮肌炎累及肌肉往往以肩胛带和四肢近端为主,上眼睑有水肿性紫红色斑和手背、指节背的Gottron征。血清肌酶如CK、ALT和AST以及24小时尿肌酸排出量显著升高等。
3.系统性硬皮病
系统性硬皮病与本病鉴别并不困难,本病无
雷诺现象,内脏受累(尤其肺和胃肠道)少见,无毛细血管扩张,无
抗Scl-70抗体及抗着丝点抗体出现。另外系统性硬皮病无血中嗜酸粒细胞升高,组织病理表现也不同。
病人可有心肌炎和心律不齐,少数病人可出现
肺动脉高压,还有些病人出现持续性周围神经萎缩,上行性多神经萎缩可导致麻痹和呼吸衰竭。
有明显症状时应对症治疗,同时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常用药为波尼松,1~1.5个月后减量。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
环磷酰胺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