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入胃管时会有一过性的咽喉部不适感或恶心
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
常用于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供给和胃肠道疾病治疗等
定义
胃管置入术是指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用于
胃肠减压或灌注流质食物、水、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操作。
胃管置入术常用于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供给和胃肠道疾病治疗。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如
急性胃扩张、上消化道穿孔或胃肠道梗阻、
急腹症有明显胀气者或较大的腹部手术前,通过置入胃管引流出胃肠内容物,降低胃肠内压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为腹部手术做准备。
对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可以灌入流质食物,可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以及水分、药物的摄入。
治疗效果
胃管置入可进行鼻胃管喂养,可提供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维持或促进营养状态、功能和活动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经鼻置入胃管进行鼻饲是
肠内营养支持的常用途径。
当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但因疾病导致吞咽困难、食欲下降,不能经口进食或者进食热量不足时,通过鼻胃管给予患者适宜的肠内营养制剂进行
营养支持,可保证身体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和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供应。
各型
肠梗阻,胃部疾病需要排出胃内容物者,胃肠道手术后以及腹腔内或腹膜后手术引起暂时
肠麻痹者,经胃管下胃肠减压治疗,大多数患者可获得减轻腹胀、胃酸刺激等效果,可有效帮助胃内伤口愈合,促进胃肠活动恢复。
安全性
下胃管及胃管留置可以导致咽部刺激症状,并可影响胸腹压力变化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引起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甚至心律失常等。但这项操作安全性较高,风险较小。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这项治疗已在我国长期开展,操作已经非常成熟,除外治疗禁忌后技能熟练的操作者一般可在5分钟内完成操作。
但是具体时间还与患者的配合程度、患者病情等因素相关。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胃管置入术这项治疗本身花费较小,通常单独胃管置入术的价格在5-50元左右,但还可能会包含胃肠减压、胃管留置、胃管护理等费用。
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等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这项治疗在胃肠外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比较常见,在医院其他科室也可能会需要进行此项操作。
适宜情况
上消化道穿孔或胃肠道有梗阻。
昏迷患者或不能经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和咽喉手术后及食管疾病的患者。
不能张口的患者,如破伤风患者。
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患者以及拒绝进食的患者。
服毒自杀或误食中毒需洗胃患者。
不宜情况
胃管置入治疗没有绝对禁忌证,若危及生命急需进行时则无须考虑禁忌证,下列为相对禁忌证。
上消化道出血不能排除贲门撕裂可能者。
吞食腐蚀性药物食管、胃存在腐蚀性损伤者。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
重度高血压者。
鼻咽部有癌肿或急性炎症的患者。
治疗前检查
由于需要完善相关检查、治疗前准备、了解患者意识状态等,治疗后需要观察患者反应、排除治疗禁忌等,患者需要住院。
急诊情况下进行必要检查后即可开始治疗。
实验室检查
通常无需术前检查。
其他检查
存在基础性
肝病、肝硬化的患者可行
胃镜检查明确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有
支气管哮喘病史的需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等评估目前病情,以上检查为排除治疗禁忌。
治疗前准备
非急诊治疗患者,可根据医嘱进行如下治疗前准备。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治疗时会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
知情同意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治疗情况,以及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操作治疗。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绝大部分患者选择常规方法即可置入,个别过分紧张患者可在插管前给予咽喉部喷局麻药或者给予口服
利多卡因插管,当有麻木感时再行插管可以减轻患者的刺激反射。
体位
患者取半坐位或仰卧位。
治疗过程
医生一般需要准备包括一次性杯子(内盛凉开水或生理盐水)、治疗巾、一次性胃管、一次性注射器、纱布、消毒润滑剂、听诊器、医用灭菌手套、软尺等物品。
操作者洗手,携带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信息,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胃管置入的操作目的及配合方法,戴口罩、手套。
铺治疗巾,置弯盘于口角,检查患者鼻腔,清洁鼻孔,取出胃管,测量胃管插入长度,成人插入长度为45-55cm。
用石蜡油棉球润滑胃管前端,沿选定的鼻孔插入胃管,插入14-16cm(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当患者吞咽时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初步固定胃管,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中。
使用注射器从胃管推入空气,听诊器在胃区听到水泡音,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面颊部。
依据病情需要可连接胃肠减压器等。
治疗感受
通常患者会有一过性的咽喉部不适感或恶心,如果患者存在紧张情绪时,需要操作者安抚与解释,嘱其配合,避免插管进入气管出现
呛咳等不适。
治疗时间
该治疗操作较为简单,大约需要5-10分钟。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胃管护理
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定时翻身、拍背、肩颈部按摩,以减轻因头颈部制动及被动体位带来的不适。
胃管要定期更换,根据病情和胃管材质,决定更换日期。
胃肠减压护理
胃肠减压者负压吸引器压力不宜过大,一般胃肠减压器压下2/3即可。保持胃管通畅,引流装置一般每日应更换一次。
鼻饲饮食护理
如胃管留置用于鼻饲饮食,则每次居家鼻饲前应证实胃管在胃内且通畅,并用少量温水冲管后再进行喂食,每次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h。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防止堵塞胃管。
鼻饲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药片应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监测与检查
一般情况差的患者,建议术后监测
生命体征,包括监测心率、脉搏、血压等。
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
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如排气排便时间等。
饮食营养
胃肠减压患者
患者胃肠减压时不能经胃肠道进食,一般选择静脉输液补充营养治疗。
鼻饲饮食患者
胃管置入进行鼻饲
营养支持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饮食营养的摄入。如果是急性疾病,在早期应该使用低热卡的营养支持,如胃肠功能可耐受,则能量可逐渐提高。
应该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并由专业的医生对蛋白质的摄入量进行充分性的评估。根据静息能量消耗,确立营养治疗的目标能量。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必要时需要请营养科医生协助制定营养方案。
并发症及应对
引流不畅
表现为腹胀无缓解或加剧,减压腹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减少。
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音,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小于冲洗量,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吸入性肺炎
与喉部分泌物增加、不易咳嗽、长期卧床引起胃肠道蠕动减弱或逆蠕动、胃食管反流、口腔细菌增生等有关。
可表现为胸痛、咳嗽、
咳痰、发热、寒战等不适,听诊可闻及
湿啰音,化验可见炎症指标升高,需及时就诊或呼叫医生处理,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衰竭。
对于胃食管反流,可抬高床头,应用抑酸及促进胃动力药物。长期卧床患者应积极排痰,发生
吸入性肺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
胃管可导致患者消化液大量丢失,导致体液丢失、
电解质紊乱。
常见的引起
低钾血症,患者可表现为烦躁、肌肉软弱无力、口苦、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悸、心律不齐等表现。需及时就诊,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上消化道出血
与插管动作粗暴、患者剧烈恶心、不配合、负压吸引致胃黏膜缺血、坏死等有关。
出血量较少者一般胃肠减压引流液由墨绿色变成咖啡色、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出血量较多者可表现为柏油样便,晕厥、出汗、口渴等。需及时就诊,应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
声音嘶哑
行胃管置入术后可造成声带损伤,充血、水肿、闭合不全;也可能因胃管质地较硬,损伤喉返神经;或者是局部的摩擦或胃管的机械刺激导致喉头组织水肿,压迫喉返神经,造成
声带麻痹等。
出现声音嘶哑建议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对因进行治疗。
恢复过程
胃管留置术的时间具体与其原发病有关。
全胃切除手术后保留胃管的目的是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停留1天后可拔出胃管;近端胃切除行胃空肠吻合或双通道重建消化道、远端胃切除重建术,以及各种储袋胃肠重建术后,留置胃管的目的是行残胃内减压,应留置3-4天。
用作胃肠减压的患者拔除胃管的指征可参考患者排气或排便,无腹胀,
肠鸣音恢复良好,引流胃液无胆汁,引流量在200 ml以下。
用作营养支持的患者拔出胃管的指征可参考患者的营养供给情况、经口进食的恢复情况等。
后续治疗
胃肠减压是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穿孔、胃肠手术后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一般病情缓解拔除胃管后,无特殊治疗,需要继续积极治疗原发病。
鼻饲患者出院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恶心、呕吐等不适需要及时就诊。
要定期更换胃管,一般硅胶的胃管15天更换一次,在胃管末端要标注留置时间,在附近医院或者社区医院进行。
日常生活
喂食前要先检查刻度、抽取胃液、注意食液的温度,一般以38℃-40℃为宜,每次注食量不超过220ml,每次以15-20分钟为宜,每3-4小时1次。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胃管进行
肠内营养时,需要将床头抬高30-45度,或者给患者的头、背部垫上枕头,注入食物后也要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偏瘫的患者要将头偏向健侧喂食。
家属可在两餐之间鼻饲温开水,增加水的摄入量。
注食瓶装营养液时,要充分摇匀;如果是粉剂,要搅拌均匀后方可注食。
可以遵医嘱选择整蛋白全营养制剂、要素型营养制剂、疾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等肠内营养专用制剂。
也可以配合使用自制食物匀浆,配制时要注意卫生,同时最好立即使用,如需要放入冰箱,则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喂养前需要加热并搅拌均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