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切除胃部病灶和周围组织、区域淋巴结,来治疗胃癌
规范的胃癌手术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部分患者可治愈
术后尽早恢复经口进食,从无渣流食逐渐过渡至流食、半流食和正常饮食
后续根据病理分期选择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定义
胃的大部分位于人体中上腹部偏左,上方通过贲门与食管相接,下方通过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
胃癌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唯一能治愈胃癌的方法。胃癌手术需切除病灶及胃周围组织,根据
肿瘤部位及切除范围还需进行相应的淋巴结清扫。
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分期和治疗意愿等,可于术前进行
新辅助化疗,术后开展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风险。
胃癌手术从传统的开腹手术不断改进,并增加了内镜、腹腔镜和机器人等手术方式。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提高了胃癌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分类
按照切除范围
内镜下切除术
早期胃癌指的是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浸润性癌,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内镜下切除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内镜切除方法包括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由于缺乏足够的EMR治疗早期胃癌的前瞻性研究证据,目前更推荐ESD作为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
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且无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若癌肿侵犯较深、无法完整切除,或可能存在淋巴结转移,原则上需要采用标准的外科
根治性手术。
ESD术后的标本需要经过全面病理学评估,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补救性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
要求完整切除胃癌病灶,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并重建消化道。
胃癌标准手术:以根治为目的,切除范围需≥2/3胃,并行D2淋巴结清扫。具体的手术范围与肿瘤的部位以及肿瘤分期相关,包括近端胃切除、远端胃切除、全胃切除以及保留幽门的胃切除。
胃癌改良根治术:主要用于分期较早的胃癌,切除部分胃或全胃,并行D1或D1+淋巴结清扫。
胃癌扩大根治术:肿瘤直接侵犯周围器官时可联合切除脏器(如脾切除),或(和)清扫D2以上淋巴结。对于一些情况,还应该考虑D2以上范围的扩大淋巴结清扫。
D1包括切除胃大、小网膜,及包含在贲门左右,胃大、小弯以及胃右动脉旁的幽门上、幽门下淋巴结以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
D2是在D1的基础上,清扫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和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淋巴结。
非根治性手术
这类手术无法切除原发病灶或无法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根治目的,主要用于缓解并发症。
胃癌姑息手术:主要针对梗阻、穿孔、出血等胃癌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胃姑息性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
减瘤手术:适用于存在不可切除的肝转移、腹膜转移等非治愈因素,并且无肿瘤并发症的患者。目前不推荐开展。
按照手术入路
手术入路,指的是从哪里着手开始进行手术,如从口腔进入内镜,从腹部切口或打孔进行手术等。
内镜治疗: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开腹手术:遵循就近原则选择体表切口,切除肿瘤,常用上腹正中切口。
腹腔镜手术:在腹部打孔,置入镜头和手术器械。包括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以及做腹壁小切口+打孔的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机器人手术:打孔位置根据患者体型、术者习惯等灵活调整,通常采用W型或直线型5孔布局。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用于多种类型胃癌的治疗,具体有以下类型。
胃癌根据病情进展,大体分为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进展期胃癌(侵袭固有肌层或更深,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胃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低黏附性癌、腺鳞癌、未分化癌和
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治疗效果
胃癌手术是胃癌治疗的基础,可根治或最大程度控制肿瘤,降低肿瘤对身体造成的负担,延长患者生命。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90%,但中晚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30%。
切除的病灶标本可进行病理诊断,有助于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特别提醒】
癌症患者的总治疗效果可以用5年生存率来大致预估,指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患者比例。5年后复发概率较低,一般可视为临床治愈。
5年生存率等统计学数据仅用于临床研究,是衡量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不代表个人具体的生存期。
患者的生存期需要结合其发病时的分期、身体状况、是否及时接受了规范的治疗和规律的复查等因素综合分析,建议咨询就诊医师。
安全性
胃癌手术通常比较安全,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漏、出血、
肠梗阻等。
加强早期预防和干预,选择正规医院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根据我国《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对手术的分级,包括内镜手术在内的胃癌手术,大部分属于四级手术,即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部分胃癌手术(如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胃姑息性切除术)属于三级手术,即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胃癌手术的费用通常需要数万元,包括术前检查费用、手术费、麻醉费等,具体费用在较大范围内波动。
因切除范围不同,手术费用差异较大。一般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相对便宜,扩大根治术价格较高。
就诊医院级别、当地医保报销政策、报销的比例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
医院科室选择
胃癌手术通常为四级手术,需在三级以上医院完成。若为三级手术,可选择二级及以上级别的医院。
手术一般是在胃肠外科、普通外科或肿瘤外科等完成。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切除多在消化内科或专门的内镜科完成。
进行胃癌手术治疗前,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明确其是否适合进行手术治疗,以及适宜的手术方式。
适宜情况
胃镜下
肿瘤活检明确诊断为胃癌或高级别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患者。
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恶性,手术中切除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
不宜情况
全身状况差、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出现远处转移,手术无法有效延长生存期的晚期胃癌患者。部分患者可进行姑息性切除,以减轻局部肿瘤负荷。
胃癌手术需在
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需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一般为5~15天,其中内镜手术住院时间稍短,可能在5~7天。
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患者的疾病分期及全身耐受情况。
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详细评估,根据患者一般状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来判断患者手术及麻醉风险。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试验、凝血功能、感染筛查系列、血型等,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并排除手术禁忌证。必要时需给予相应治疗。
特殊检查:
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CA125)等。通过
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动态观察肿瘤的发生发展,评估疗效以及判断预后。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明确胃癌的必需检查,胃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在常规内镜的基础上,必要时可酌情选用染色内镜(电子或化学染色)、
放大内镜等图像增强技术。
内镜超声检查(EUS)将超声与内镜结合,用于评估病变范围、
肿瘤侵犯深度和淋巴结的受累情况,为是否可进行内镜下切除提供直接依据。
影像学检查
病变和周围组织相关检查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有助于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现已比较少用。
超声检查:包括常规的胃充盈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双重造影,可观察病灶形态和血供特点。
CT:是胃癌临床分期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推荐胸腹盆腔联合扫描,无禁忌证者均采用增强CT。
其他部位检查
胸部CT、头部CT、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如锁骨上窝、腹股沟)、心脏彩超、肝胆脾胰腹部彩超等,可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明确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
疑有肝转移者,可酌情行腹部MRI。增强MRI是判断肝转移的重要检查。
PET-CT主要用于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评估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一般不作为常规推荐使用。
病理学检查
超声引导下的肝脏、淋巴结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肿瘤诊断和转移情况,并判断分期。
其他检查
常规检查:通常需进行
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为全身麻醉做准备。如患者不能耐受手术,需请专科医师会诊指导治疗,以确保手术安全。
特殊检查:如腹腔镜探查,可用于怀疑腹膜转移的晚期胃癌。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使用的药物
如患者正在使用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应咨询专科医生,可能需要停用或更换为其他短效药品,以避免手术出血风险。
如患者正在使用二甲双胍、
胰岛素等降糖药物,术前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防止禁食期间出现明显血糖波动。
如患者正在应用抗抑郁、抗焦虑等精神类药物,术前应咨询专科医生调整用药。
控制基础疾病
术前应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或呼吸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请专科医生会诊,调整用药或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安排生活工作
胃癌手术一般需住院5~15天,出院时部分患者不能拔除引流管,后续需换药和拔管,需较长时间恢复,请安排好休假时间。
术前锻炼
主要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目的在于增加心肺储备,优化身体机能。常采用呼吸训练器、腹式缩唇呼吸、吹气球等方法。
用药准备
内镜治疗:术前评估切除范围大、操作时间长、可能引起
消化道穿孔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外科手术:胃癌手术为Ⅱ类切口。术前0.5~1小时给予抗菌药物,若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或超过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2倍,或成年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毫升,术中应追加单次药物剂量。
饮食准备
内镜治疗:术前禁食至少6小时,禁饮至少2小时,按需使用黏膜清洁剂。
外科手术:多数医院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
术前建议戒烟酒。
肠道准备
关于是否需要术前肠道准备,目前并无权威推荐。各医院可能根据自身工作习惯和病人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肠道准备,必要时需口服缓泻剂,或进行洗胃、灌肠等胃肠道准备工作。
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医生会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情况、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决定手术方式,患者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麻醉医生会详细说明麻醉情况、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清洁备皮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患者需清洗腹部皮肤,尤其是保持肚脐的清洁。护士会剃除剑突(胸骨最下端)下至耻骨联合(下腹部与双腿交界)以上的毛发。
手术标记
针对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医生会在患者体表进行大致的位置标记,避免操作出错。
治疗过程
胃癌手术治疗时间一般1~6小时不等,手术需要
全身麻醉。
胃癌手术大多是按下述过程进行,也有特殊,如内镜手术不涉及切口和留置尿管。
麻醉情况
该治疗需要术前麻醉,一般是全身麻醉。
切口位置
开腹手术根据术式,可选择上腹正中切口、上腹“人”字形切口、胸腹联合切口等。
手术过程
全身麻醉后,患者取平卧位,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可取头高足低分腿位,手术前留置尿管。
通过不同术式切除病灶,视情况清扫区域淋巴结,并重建消化道。必要时行术中冰冻检查,根据病理结果确定最终切除范围。
手术中会注意止血,留置引流管,留置后将切口逐层缝合,加压包扎。
治疗时间
胃癌手术时间受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影响。
内镜治疗一般需要1~2小时,腹腔镜或外科手术可能需要2~6小时。
胃癌术后的护理十分重要,此外还应注意采取恰当的饮食方式,以及防治并发症。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观察引流液性状,监测24小时的引流量。正常的引流液一般为淡血红色或淡黄色清亮液体,引流量因人而异。
如出现血性引流液或混有凝血块,提示可能存在出血。
如引流液黏稠、混有絮状组织或伴有臭味,考虑术后感染。
以上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
监测与检查
手术当日需监测体温、血压、血氧、心率、呼吸、尿量等
生命体征,对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
后续应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以尽早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饮食营养
术后初期饮食建议
内镜治疗后:术后第1天禁食;如无异常,术后第2天进流食或软食。
其他手术治疗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灵活调整。通常患者需经历少量饮水——清流食(无渣)——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通饮食。如出现排气延迟、穿孔、出血等情况,应适当延长禁食时间。
鼓励尽早经口进食,根据患者胃肠道恢复情况逐步恢复饮食。早期不能经口进食者,推荐鼻饲(鼻空肠管)喂养。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每天5~6餐为宜;细嚼慢咽,每餐进食20~30分钟以上;不宜过饱,夜间和睡前减少进食。
恢复后的日常饮食建议
坚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不吃过饱的饮食习惯。
日常清淡饮食,营养均衡。根据实际营养状况,选择高热量、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五花肉等高脂肪食物。
避免食用粗纤维(如芹菜、韭菜、竹笋、豆角、蘑菇)、坚果和糯米等坚硬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不建议吃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酱菜等高盐食物,以及油炸食品。
胃酸分泌过多者,避免食用浓鱼汤、肉汤等原汤浓汁。
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甜食。
严格戒烟,忌饮浓茶、酒和咖啡等。
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及时根据症状调整饮食。
出现贫血者,酌情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
并发症及应对
吻合口漏
原因:复杂多样,与患者全身状况欠佳、吻合口张力过大、操作不当等有关。
表现:发热、腹痛、腹胀,引流液浑浊、气味改变等。
处理:一般处理包括引流、禁食、
胃肠减压、
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具体措施取决于吻合口漏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如有必要应尽早手术。
吻合口出血
原因:患者术前应用药物,术中止血不彻底、操作不当等。
表现:呕血、黑便、术后引流液鲜红或有凝血块堵塞。
处理:可选内镜治疗,急性出血也可尝试介入治疗。以上治疗失败或出血量较多危及生命者,需再次手术。
吻合口狭窄
原因:与吻合器过小、操作不当、吻合口张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表现:可导致
肠梗阻,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延长甚至停止。
处理: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和营养支持等。无效者需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治疗失败应考虑再次手术。
胃排空延迟
原因:与患者自身体质、基础疾病、吻合口漏等因素有关。
表现: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呕吐物多呈绿色。
处理:引流、胃肠减压;及时补充营养素、水和电解质,维持机体稳态。可选用
多潘立酮等促进胃动力药物。
术后食管反流
原因:与贲门结构缺失、胃容积减小、动力减弱有关。
处理:减慢进食、少量多餐、餐后保持直立等。可加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
反流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倾倒综合征
原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了幽门的节制功能,胃排空过快,多见于BillrothⅡ式吻合术。
表现: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心悸、头晕、出冷汗、乏力、面色苍白等神经循环系统症状。
处理:调整饮食,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甜食。严重者可采用
生长抑素。手术需慎重。
恢复过程
换药、拔除引流和切口拆线
一般于术后第一日换药,观察切口有无出血、血肿等,后续换药每2~3天一次。
引流管的敷料应每天更换,如敷料浸湿,需及时更换。
引流液减少,色清亮,一般术后3~5天可考虑拔除。
拆线时间取决于切口的愈合情况。一般在术后10天左右拆线,高龄、营养不良、切口感染的病人,可适当延迟拆线时间。
患者肢体功能锻炼
术后尽早活动,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切口愈合,减少腹胀、
肠粘连、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清醒即可半卧位或适量床上活动,无需去枕平卧;术后第1天开始下床活动,建立每日活动目标,逐日增加活动量。
后续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分期和治疗风险等因素,决定胃癌手术后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常用的辅助治疗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和
免疫治疗。
部分患者需在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以缩小局部
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
化疗
辅助化疗:适用于D2根治术后病理分期Ⅱ期和Ⅲ期者等人群。
新辅助化疗:适用于不伴有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
姑息化疗:主要用于全身状况良好、病灶无法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或胃癌姑息性切除术后。
医生会在化疗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签署化疗同意书,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放疗
对原发肿瘤位置和淋巴引流区进行照射,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患者一般情况好,活动状态评分(PS)为0~2分,评分方法见下表。
体力状况 | 评分 |
---|
正常活动 | 0 |
症状轻,生活自在,能从事轻体力活动 | 1 |
能耐受肿瘤症状,生活自理,白天卧床时间不超过50% | 2 |
症状严重,白天卧床时间>50%,还能起床站立,部分生活自理 | 3 |
病重卧床不起 | 4 |
死亡 | 5 |
可切除或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胃癌,可尝试术前放疗。
手术切缘阳性,即有癌细胞残留。
R0切除且淋巴结清扫
R0切除且淋巴结清扫D2范围,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
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
出现远处转移的晚期胃癌。
注:R0切除指将肿瘤完整切除,所有切缘测不出癌细胞,可认为肿瘤已被完全切除干净。
靶向治疗
已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的进展或复发患者,可考虑使用血管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
免疫治疗
目前关于胃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治疗已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介入治疗
作为胃癌的姑息治疗或辅助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主要用于胃癌肝转移、胃癌相关出血和胃出口梗阻。
复查随访
复查时间
术后3年:每6个月复查1次。
术后4~5年:每年复查1次。
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术后,及不可切除姑息性治疗:
术后2年:每3个月复查1次。
术后3~5年:每6个月复查1次。
症状恶化及出现新发症状,则随时随访。
复查项目
体格检查:如检查腹部有无压痛、肿块。
体重监测:体重减轻的患者可进一步接受医学评估和营养指导。
活动状态(PS)评分。
胃镜检查:建议每年复查1次胃镜,每次行病理活检,若发现高级别不典型增生或胃癌复发,应在1年内复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等)、血生化、肝肾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CT、PET-CT以及MRI检查等。
日常生活
胃癌患者的生活方式影响预后。日常生活建议注意以下方面:
终生保持健康的体重。
日常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建议少食多餐,根据胃肠功能调节饮食。
适当参与体力活动,每日尽量完成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活动。
戒酒、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树立积极的生活目标,保持乐观心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