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更多功能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食管、胃底静脉血量增加或回流受阻引起静脉曲张改变
早期无明显症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可出现呕血、黑便等
主要病因是肝硬化
主要使用药物、内镜和手术治疗
定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门静脉高压,此时门静脉-体静脉间的交通支血管开放,使大量门静脉血液通过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循环,造成食管、胃底静脉出现曲张。
曲张的静脉表现为变粗、迂曲、扩张,早期像蚯蚓状,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变粗呈结节样、串珠样。
分类
日本、欧美和我国都相继建立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分级方法。
我国根据内镜下曲张静脉的形态、直径和出血的危险程度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为轻、中、重3级。
轻度:曲张静脉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无红色征。
中度:曲张静脉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有红色征或曲张静脉呈蛇形迂曲隆起但无红色征。
重度:曲张静脉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或呈串珠状、结节状、瘤状,无论有无红色征。
红色征是内镜下静脉曲张的血管显示出樱桃红斑、渗出性红斑、血色团块、血泡征等,提示有较高的出血风险。
发病情况
在诊断肝硬化时,大约有30%的患者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在诊断10年后,有90%的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10%~30%。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