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切除术是用于切除
听神经瘤的多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式的统称。听神经瘤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生长缓慢,占桥脑小脑角区
肿瘤的75%~80%。绝大多数为单侧,好发于中年人,发病年龄高峰为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双侧听神经瘤需考虑
神经纤维瘤病可能。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切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1.麻醉方式
2.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检查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检查;
(4)术前理发、洗头,保持手术区清洁干净。
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适用于肿物主体在脑桥小脑三角池的各种病例,包括听功能和面神经功能较好或已丧失的病例。因为手术入路远离中、内耳结构,对于直径小于1.5cm、术前纯音听阈好于50%、语言辨别率高于50%者适合保留有效听力。利于保存听力。经迷路入路主要适用于
肿瘤主体位于内听道内、患侧听力已完全丧失者。经小脑幕上下经颞下岩骨前部入路主要适用于向岩尖发展,累及中上斜坡的
听神经瘤。经中颅窝入路主要适用于位于内听道内的较小听神经瘤。
以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例。
1.消毒:常规用2.5%碘酊和75%
乙醇消毒头皮及耳周、面颊、颈枕部皮肤。
2.切口:做耳后发际内弧形切口,上起耳郭附着线上方,向后4~5cm,折向下延伸至乳突尖后方约2cm处,止于乳突尖平面以下1~2cm处。
3.颅骨开窗。
4.切开硬脑膜,显露脑桥小脑三角池。
5.分离和切除
肿瘤:若瘤体较小,可直接分离其周围的蛛网膜,用双极电凝镊切断与其相连的血管,仔细辨认肿瘤与神经界面,将肿瘤自神经上剥离,再向前方将内耳道内的蒂部显露并切除。
分离较大的瘤体时,通常需先行囊内减压,再分块切除囊壁。除注意面神经和岩静脉外,要注意脑干外侧面的保护。前下小脑动脉常迂曲成袢,贴附在瘤体后内侧面,有时可见小动脉分支进入瘤体,须先电凝止血后再切断。同时注意保护肿瘤下极的舌咽、迷走和副神经。
6.缝合皮肤、关闭术腔。
一旦发现患者神志变化、瞳孔不等大时,应考虑术区出血或小脑水肿致
颅内压增高,引起
脑疝的可能性,应立即予以脱水、行CT检查确诊,必要时再次手术探查处置,不应延误时机。
应注意术后高内颅压反应的预防。
1.术后按病重或病危处理,有条件时应在监护室内停留48~72小时。
2.对于
肿瘤较大、预期术后
脑积水难以短时间内缓解者,可予以保留脑室引流管3~5天,至颅内压正常,引流液清亮时拔除并封闭引流孔。
3.每日予以
地塞米松5~10mg/或甲强龙 40mg~80mg静滴有助于减轻神经水肿。
4.对于术后小脑水肿或
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可酌情予以甘露醇脱水治疗。
5.有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等表现者,必要时需留置胃管鼻饲,以免误吸引起
吸入性肺炎。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