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酶参考值一般为35~135U/L,尿淀粉酶为8.3~53.8U/L
可以帮助诊断胰腺炎、唾液腺疾病等与淀粉酶活性异常有关的疾病
包括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检测
检查发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到消化内科就医,查肝肾功能、腹部CT等
定义
淀粉酶(Amylase)是一种水解酶,主要负责分解淀粉质食物中的淀粉、糖原,将其转化为糖分子以供身体利用。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在人体内,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主要分为两种:唾液淀粉酶和胰淀粉酶。
淀粉酶测定(amylase assay,简称AMY)是一种检测淀粉酶活性的实验方法,通常包括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胰腺炎、唾液腺疾病等与淀粉酶活性异常有关的疾病。
淀粉酶测定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有黏度测量法、比浊法、碘量法、糖化法和染料释放法等。
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异常通常与
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腮腺炎等疾病有关;尿淀粉酶的检测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中血清淀粉酶是医生诊断急性胰腺炎时的首选参考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检测结果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医生会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和病史来进行综合诊断。
某些非
胰腺疾病也可能导致淀粉酶水平的升高,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淀粉酶测定的参考范围因实验方法和实验室不同而略有差异。以下给出的参考范围仅供参考,请以实际检测结果报告中的参考范围为准。
血清淀粉酶:成年人 35~135U/L(国际单位/升)。
尿淀粉酶:8.3~53.8U/L。
温馨提示
淀粉酶在人体血液中的测定值高低与性别、体型等因素关系不大。新生儿血液的淀粉酶在满月后才出现,并逐渐升高,直至5岁以后该酶含量接近成年人;老年人血液中淀粉酶测定值相对正常成年人则降低,约为正常成年人的25%。
当血、尿淀粉酶高于参考值上限3倍时,常提示
急性胰腺炎,需要及时到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或普外科就诊明确。
不同仪器不同地区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指标升高
一般来说,成人血清淀粉酶高于135U/L,尿淀粉酶高于53.8U/L提示检测结果异常,但胰腺炎的诊断一般需要高于正常上限值的3倍(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淀粉酶测定指标升高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
急性胰腺炎:这是导致淀粉酶水平升高的最常见原因。在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胰腺组织受损,导致胰淀粉酶释放到血液中,使其水平升高。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也可能导致淀粉酶水平升高,但通常不如急性胰腺炎升高明显。
腮腺炎:腮腺炎会导致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
胆管梗阻:胆管梗阻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影响胰腺功能,从而导致淀粉酶水平升高。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可能导致淀粉酶的排泄减少,使血清淀粉酶水平升高。
某些药物:例如,某些利尿剂、抗生素、吗啡等药物可能影响淀粉酶水平。
危害
淀粉酶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的危害主要与其背后的病因有关。
如果淀粉酶升高是由胰腺炎、腮腺炎等疾病引起的,可能导致疼痛、发热、消化不良等问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诊疗建议
如果检查发现淀粉酶升高,可就诊消化内科或肝胆外科,医生可能进一步完善肝肾功能、
腹部超声、CT等检查明确病因。
针对性治疗:根据淀粉酶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因治疗。例如,针对胰腺炎进行抗炎、止痛等治疗措施;针对腮腺炎进行抗感染、消肿等治疗。
检查和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淀粉酶水平,监测病情变化。
饮食调整:根据病情调整饮食,避免高脂、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蔬菜、水果等;保持饮食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遵医嘱: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如有需要,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病情,寻求支持和帮助。
指标降低
一般来说,成人血清淀粉酶低于35U/L,尿淀粉酶低于8.3U/L被认为是低于正常值(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淀粉酶测定指标降低相对较少见,可能见于胰腺功能减退(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
囊性纤维化等),
肝功能异常(如肝硬化、严重肝炎等),营养不良、肾衰竭晚期、
巨淀粉酶血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危害
淀粉酶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的危害主要与其背后的病因有关。例如,胰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足等问题,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
诊疗建议
如果检查发现异常,无其他症状,可就诊消化内科,医生可能进一步完善肝肾功能、腹部超声、CT等检查明确病因。
针对性治疗:根据淀粉酶降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针对胰腺功能减退进行替代治疗(
胰酶制剂)、调整饮食等;针对
肝脏疾病进行抗炎、护肝、改善肝功能等治疗。
检查和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淀粉酶水平,监测病情变化。
饮食调整: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如有消化不良症状,可采取少食多餐、易消化的食物。
休息和护理:保持充分休息,适当进行温和的锻炼,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体质。
遵医嘱: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如有需要,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病情,寻求支持和帮助。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