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或缓慢下降的临床综合征
可表现为尿量减少、尿色加深、腰酸、夜尿增多、水肿等
致病原因包括感染、药物、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等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
定义
肾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或缓慢下降,甚至丧失,导致代谢产物堆积,
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并引起水、
电解质紊乱及急性尿毒症症状。
分型
急性肾损伤
又称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短时间内快速减退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病因分型
肾后性急性肾损伤:约占急性肾损伤的5%。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
少尿型急性肾损伤:出现少尿和无尿。
非少尿型急性肾损伤:每日尿量在400~500毫升或以上。
慢性肾衰竭
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中晚期的共同结局,相当于慢性肾脏病的4~5期。
常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晚期称为尿毒症。
发病情况
急性肾损伤
是常见危重病症。
发病率在综合性医院为3%~10%,重症监护病房为30%~60%。
危重患者死亡率高达30%~80%,存活患者约50%遗留永久性肾功能减退,即转变为
慢性肾衰竭,其中部分患者需要长期透析。
慢性肾衰竭
据2012年的数据,我国目前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
致病原因
急性肾损伤
病因复杂,具体如下。
肾前性因素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呕吐、腹泻、胃肠引流。
胰腺炎、低白蛋白血症。
心排血量降低
正压机械通气。
全身血管扩张
服用降压药。
脓毒血症。
肾血管收缩
脓毒血症。
肾血流自主调节反应障碍。
肾性因素
原有肾脏病发展加重,如狼疮性肾炎进展。
治疗不当,如过度使用利尿药物。
药物作用,如抗生素、对比剂、细胞毒药物、部分中药(如含
马兜铃酸成分的各种药材或中成药)、非甾体抗炎药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手术、感染。
肾后性因素
主要病因是急性
尿路梗阻。膀胱和尿路梗阻可见于以下疾病。
泌尿系结石。
前列腺肥大。
肿瘤:老年男性患者可有膀胱、前列腺肿瘤;女性患者可有盆腔肿瘤。
尿路损伤。
慢性肾衰竭
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中晚期所致。主要的慢性肾脏病有以下几种。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以诱发
急性肾损伤,或导致慢性肾衰竭病情在短时间内急性加重。
累及肾脏的疾病复发或加重,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肾病等。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如低血压、脱水、大出血或休克等。
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
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比剂、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
泌尿道梗阻。
发病机制
急性肾损伤
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引发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衰竭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正常肾单位日益减少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不同病因导致正常肾单位的功能丧失,随着病变进展,正常肾单位日益减少,当正常肾单位减少到不足以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时,就会出现肾衰竭的症状。
矫枉失衡
当肾单位进行性减少,导致某一物质的滤过减少时,机体可通过分泌某种体液因子来促进该物质的排泄。
这种新的反应可对机体其他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新的不平衡,加重病情。
肾小球高滤过
各种病因引起肾单位被破坏,导致健存肾单位的肾小球滤过率过高,加快了
肾小球硬化和残余肾单位进一步减少。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差异大,与病因和所处病程有关。以最常见的
急性肾小管坏死为例。
起始期症状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部分患者以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厌食等。
进展期和维持期症状
一般持续7~14天,但也可短至数天或长至4~6周。进展期和维持期又称少尿期。
肾脏症状
少尿和无尿:每天的尿量少于400毫升,称为少尿。如果每天的尿量少于100毫升,就称为无尿。
部分患者每天尿量在400毫升或以上,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损伤。
尿液颜色加深。
全身症状
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发生
消化道出血。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憋气等。
循环系统表现:呼吸困难、心悸、下肢水肿、不能平卧或
端坐呼吸等。
神经系统表现:躁动、
谵妄、抽搐、嗜睡、昏迷等尿毒症脑病症状。
血液系统表现:皮肤、黏膜、牙龈出血,头晕、乏力等。
恢复期症状
少尿型患者开始出现尿量增多,继而出现多尿,再逐渐恢复正常。
慢性肾衰竭
早期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
夜尿增多、食欲减退等轻度不适。
中期症状
病情进入中期后,上述早期表现更加明显。
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食欲缺乏等。
晚期症状
指病情发展到晚期(尿毒症)时,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紊乱,甚至有生命危险。
水代谢紊乱:常见症状有多尿、夜尿增多,或者少尿,甚至无尿。
电解质紊乱:可出现肌肉酸痛、味觉减退、口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烦躁不安等症状。
酸碱平衡紊乱:常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反应迟钝等,甚至昏迷。
消化系统表现:通常是
慢性肾衰竭晚期最早的表现。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腔中有尿味。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
心血管系统表现:头痛、呼吸困难、心悸、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全身水肿。心血管系统疾病是肾衰竭最常见的死因。
神经系统及肌肉表现:神情淡漠、谵妄、惊厥、幻觉、嗜睡、昏迷、精神异常等;下肢麻木、烧灼感或疼痛感,四肢无力,走路不稳。
血液系统表现:皮肤、黏膜、牙龈出血,头晕、乏力等。
骨骼系统表现:骨痛、行走不便。
内分泌功能紊乱:性欲低下、闭经、不育等。
并发症
感染:多为肺部、尿路、胆道等部位感染和脓毒血症,可出现发热、咳嗽、
咳痰、
咯血、胸痛、腹痛、皮肤和巩膜(白眼球)发黄、尿急、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气急,常伴有口唇青紫、大汗、咳泡沫样痰、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
就医科室
肾内科
如出现尿量减少、
尿色加深、腰酸等症状,或体检发现
尿蛋白、肾脏相关检查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如出现呼吸困难、
谵妄、惊厥、嗜睡、昏迷、无尿或少尿等症状,建议立即拨打“120”或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穿宽松的衣服,方便更好地完成检查。
就医前尽量记录出现的症状及变化情况,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近期尿量是否增多或减少?每日尿量大约多少?
有夜间排尿次数增多或夜间尿量增加的症状吗?
尿液颜色有变化吗?
有头晕、全身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吗?
这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病史清单
近期使用过哪些药物?
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
家族中是否有肾病患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
影像学检查:泌尿系超声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卡那霉素
诊断依据
病史
外伤、手术或烧伤及剧烈的呕吐、腹泻,导致大量出血或液体流失。
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亲属中有肾病患者。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乏力、食欲降低、恶心、尿量减少、
尿色加深、腰酸、
夜尿增多等症状。
体征
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增快、颜面部及下肢水肿等表现。
慢性肾衰竭可出现呼吸有异常气味、肾衰竭面容(即面色苍白或晦暗)、结膜苍白,眼睑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如合并感染,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合并贫血可出现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等情况。
网织红细胞测定
了解网织红细胞的数量、占血细胞的比例等。
可以了解造血功能。
慢性肾衰竭时可出现网织红细胞减少。
血生化
了解肾功能、肝功能、尿酸、血脂、电解质等的变化情况。
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异常,钾离子浓度升高等情况。
注意事项:门诊检查前须保持空腹,即禁食至少6小时,禁水至少4小时;急诊检查无须禁食水。
尿常规
可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是本病确诊必需检查的项目之一。
注意事项:检查时应留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液,然后用尿杯接尿,在未完全排完前停止接尿。
计算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用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可出现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情况。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试验
存在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时,24小时尿蛋白可能会升高。
注意事项:将连续24小时的尿液收集到干净的容器内,并记录总体积。检查时使用尿管收集一定量尿液,并及时送检。
动脉血气分析
明确是否存在
酸中毒、
碱中毒及缺氧的情况,以及严重程度或类型。
注意事项
抽血时一般会选择抽取桡动脉(手腕)或股动脉(大腿根部)的动脉血。
抽血后应用力按压抽血的部位,直到血管不出血为止。
如果发现局部皮肤隆起、血液流出等情况,在加大压力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
自身抗体检查
检查体内抗体的种类和浓度变化。
用于确定是否存在某些特殊种类的肾病,是否合并自身免疫病、
结缔组织病或
肿瘤等。
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超声、肾血管超声
检查肾、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或组织,肾动脉、肾静脉等血管。
可以明确肾的病变情况,查找肾衰竭的病因。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腰腹部。
检查时会在腰腹部皮肤涂抹耦合剂。一般情况下,耦合剂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体位,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耦合剂用纸巾擦除。
腹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肾、输尿管、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或组织,肾动脉、肾静脉等血管。
可以明确肾的病变情况,查找肾衰竭的病因。
注意事项
CT检查前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脱去带金属材质的衣物;可能会注射对比剂,如对对比剂过敏者应提前告知医生。
MRI检查前应去除含有金属材质的物品,以及电子产品、磁卡等;如体内装有钢板、植入式起搏器等医疗器械,应提前告知医生。
肾图
向静脉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收集肾内放射性示踪剂产生的射线,根据形成的影像判断肾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有助于了解早期单侧和双肾总体肾功能受损程度。对
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病理检查
通过肾穿刺提取肾组织,了解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
注意事项
穿刺前应保持皮肤清洁。
穿刺过程中会使用麻醉药物,多无明显疼痛感。
穿刺后应注意卧床休息数小时(一般4~6小时),并保持穿刺部位清洁,避免感染。
如穿刺部位出现红肿、剧烈疼痛,或出血较多,应及时就诊。
分期
急性肾损伤分期
根据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发表的急性肾损伤指南,急性肾损伤可分为3期。
分期 | ⾎清肌酐标准 | 尿量标准 |
---|
1期 | 基线值的1.5~1.9倍或增加≥26.5μmol/L | <0.5ml/(kg·h),\n持续6~12小时\n |
2期 | 基线值的2.0~2.9倍 | <0.5ml/(kg·h),\n持续超过12小时\n |
3期 | 基线值的3.0倍;\n或⾎肌酐值增至≥353.6μmol/L;\n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n或<18岁的患者,估算肾⼩球滤过率下降,\n<35ml/(min·1.73m2)。 | <0.3ml/(kg·h),持续超过24小时;\n或⽆尿持续超过12小时\n |
慢性肾衰竭分期
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工作组对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中,慢性肾衰竭一般是指慢性肾脏病的4~5期。
分期 | 特征 | GFR[ml/(min·1.73m2)] |
---|
1 | GFR正常或升高 | ≥90 |
2 | GFR轻度降低 | 60~89 |
3a | GFR轻度到中度降低 | 45~59 |
3b | GFR中度到重度降低 | 30~44 |
4 | GFR重度降低 | 15~29 |
5 | 终末期肾脏病 | <15或进行透析治疗中 |
注:GFR为肾小球滤过率
鉴别诊断
肾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无须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常需通过各种检查明确肾衰竭的病因,以便制订准确的治疗方案。
治疗目的为去除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止并发症,促进肾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寿命。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水、钠平衡失调
缓解水肿,降低心脏负荷,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心衰发生。
注意事项
须同时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出入量适当补充液体,保持液体出入平衡。
代谢性酸中毒
调整血液的酸碱度,恢复血液和全身组织的正常酸碱度。
常用的药物为碳酸氢钠,一般口服即可,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给药。
高钾血症
控制血钾水平,避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在停用一切含钾药物和食物的基础上,使用
葡萄糖酸钙、
胰岛素、离子交换树脂等药物,也可给予呋塞米等利尿剂。
高磷血症
降低和控制血磷,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避免高磷食物,如鸡、鱼、猪肝、黑木耳等,同时加用磷结合剂,如
碳酸钙、
醋酸钙、司维拉姆、
碳酸镧等药物。
低钙血症
通过及时补钙改善肌肉无力、抽搐等症状。
常用的药物为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等,同时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
骨化三醇)。
营养支持
必要时通过输液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
纠正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用于存在高血压、
心力衰竭原发病,或肾衰竭引起高血压、心力衰竭并发症时。
控制感染
用于存在感染性原发疾病,或肾衰竭并发感染时。
常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对肾无毒性或毒性低的药物。
用药过程中会检测肌酐清除率,并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剂量。
纠正贫血
根据贫血的原因选择药物,包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罗沙司他、达依泊丁、叶酸、维生素B12等。
促进肠道清除尿毒症毒素
可促进尿毒症毒素由肠道排出,减轻
氮质血症,缓解尿毒症症状。
调节血脂
用于存在
高脂血症等原发病,或肾衰竭引起高脂血症时。
可使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调节血脂。
改善皮肤瘙痒
外用
炉甘石洗剂或乳化油剂涂抹,口服抗组胺药等改善症状。
透析治疗
适应证
肾小球滤过率过低(一般低于10ml/min),或出现严重心力衰竭、胃肠道症状、高血压等情况。
容量负荷过重,对利尿药治疗无效。
尿毒症征象,如⼼包炎、神经病变或其他原因⽆法解释的精神异常。
治疗方法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将人体的血液引流到体外,通过仪器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过多的液体、过多的电解质等转移至体外,然后将过滤后的血液回输至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可以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
注意事项
透析前患者或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透析的目的和风险。
透析前会通过手术在手腕部建立血管通路,称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可采用手抬高约30°、功能锻炼等方法,促进手术部位恢复、提高内瘘的功能。
对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有时需要紧急插管并尽早进行透析治疗。
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定期进行治疗。
血液透析须在医院进行,时间较长,透析前应先进行排便、排尿。
一次透析过程中会持续使用抗凝药物,并须多次抽血检测凝血功能。
透析过程中避免挤压、牵拉管路。如有头晕、乏力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血液透析后须用力按压内瘘部位至少10分钟,或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防止出血。
注意保护内瘘部位,避免戴手表、提重物、压迫、磕碰、冷热刺激、抽血等行为。如有出血、局部疼痛、局部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利用腹膜的过滤功能使体内的物质与透析液进行交换,然后将过滤后的液体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
可以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
注意事项
透析前患者或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透析的目的和风险。
腹膜透析可在家中进行,时间较长,透析前应先进行排便、排尿,用恒温箱将透析液加热到37℃。
透析时应选择独立的房间,并保持房间清洁,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
安装管路时应注意消毒。透析过程中应避免挤压、牵拉管路;如有严重头晕、乏力等不适,应终止透析,终止透析后如无缓解应及时就诊。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着装和活动,避免挤压、牵拉管路。
如透析管路脱落,透析时出现异常分泌物,或出现腹痛、腹胀、腹部肌肉坚硬、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肾移植治疗
适应证
适用于病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时,但术前需全面评估受者状态(如心肺功能、预期寿命、并发症等)综合考虑是否适合
肾移植。
注意事项
移植前患者或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移植治疗的目的和风险。
移植前需要进行配型,寻找供者,此时仍需坚持进行其他治疗。
移植前应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以便减少移植后的排异反应。
手术中会在腹部放置引流管,并安装引流瓶,手术后避免引流管、引流瓶脱落或损坏。
注意观察引流瓶内的液体量,按照要求告知医生或护士。
如引流口位置出现红肿、出血、剧烈疼痛,或引流管脱落,应及时告知医生。
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排异反应,应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其他治疗
对于各种严重外伤、心力衰竭、急性失血等导致的肾衰竭,应进行相关治疗,如扩容、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等。
控制体重、卧床休息等。
停用有肾毒性或影响肾灌注的药物。
前列腺肥大者,应进行膀胱留置导尿。
肿瘤压迫输尿管者,可放置输尿管支架或行经皮肾盂造瘘术。
治愈情况
急性肾损伤
部分可治愈,部分可转变为
慢性肾脏病,甚至终末期肾病。
肾前性
急性肾损伤:如能早期诊断和治疗,肾功能常可恢复至基础水平,死亡率小于10%。
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如果及时解除梗阻,大多数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
肾性急性肾损伤:根据肾损伤严重程度不同,肾性急性肾损伤死亡率在为30%~80%,部分患者肾功能无法恢复。
慢性肾衰竭
不能治愈,病程可长达数年,发展至尿毒症者死亡率较高,心血管疾病是主要死亡原因。
经过合理、规范的治疗,
慢性肾衰竭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时间可延长。
如果发现时已经为终末期肾病,积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治疗或
肾移植),可延长生存期。
危害性
急性肾损伤
部分急性肾损伤患者经治疗后,肾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
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甚至会导致死亡。
慢性肾衰竭
后期可发展为尿毒症,需要定期透析治疗甚至肾移植,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经济上的压力。
慢性肾衰竭症状严重者,如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死亡。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需要由专业医生结合病情,定制个体化营养方案。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青菜、白菜、花菜、黄瓜与苹果、猕猴桃、梨、橘子等。
保持一日三餐的主食,可选用米饭、面条、馒头等。
选用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肉、瘦肉等。
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应遵医嘱选择蛋白类食物,合理控制蛋白类食物的摄入量。
避免进食腌制食物,如咸鱼、咸菜、咸鸭蛋等。
忌硬食及油炸食品。
烹饪时少用食盐和酱油等调味品。
保证每日饮水的量,或遵医嘱控制饮水。
少尿者,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低磷、高钙、优质低蛋白为主。少吃动物内脏和易过敏食物。酌情限制水、钠盐和含钾食物摄入。
多尿者,饮食以高糖、高维生素、
高热卡为主。每日尿量大于3000毫升时,可多食含钾食物,如橘子、香蕉等。
如有
高钾血症,应按照医生要求避免进食高钾食物,如菠菜、空心菜、紫菜、海带、胡萝卜、马铃薯、香蕉、番茄、枣、橘子、芒果等。
如有
高磷血症,应遵医嘱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全麦谷类及制品、动物内脏类(肝、肾、脑等)、坚果、巧克力以及含膨松剂的方便食品等。
心理管理
主动从医生或正规途径学习相关疾病知识,比如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策略等,有助于了解病情并做好心理准备,增加恢复健康的信心。
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
皮肤管理
为了预防长久卧床导致
压疮发生,要经常变换体位,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洗澡时,不要使用过热或过凉的水,不要用力搓洗或摩擦水肿皮肤。
穿着宽松的衣服。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戒烟,减少接触二手烟的机会。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能起床活动者,可适当活动,如室内散步等,但应避免劳累和受凉。
活动时要有人陪伴,以不出现心慌、气喘、疲乏为宜。一旦有不适症状,应暂停活动,卧床休息。
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呼吸、心率的变化,以及液体的出入量。
随诊复查
药物治疗期间,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诊,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具体复诊时间请严格遵医嘱。
慢性肾衰竭一般建议每个月到门诊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项目。
复诊时依然要携带个人疾病档案和相关报告单等。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是慢性肾衰竭防治的基础,也是保护肾功能和延缓
慢性肾脏病进展为肾衰竭的关键。
避免感染
定期通风,通风时注意保暖。
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去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出门可以戴口罩。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均衡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戒烟、限制饮酒。
远离毒物
避免接触毒物、化学品、重金属等。
合理用药
不乱用药物,慎用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使用任何药物都要遵医嘱。
避免外伤
出行注意安全,避免磕碰、挤压等外伤。
及时就诊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或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避免耽误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