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孢子虫病是一种广泛寄生于人类和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细胞内的
寄生虫病。其所产生的肉孢子虫毒素能严重地损害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因而是一种重要的,甚至是致死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主要表现为全身
淋巴结肿大、腹泻、截瘫等症状。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肉孢子虫囊呈援圆柱形或纺锤形,大小差别很大;长径1~5cm,横径0.1~1cm,囊壁内有许多间隔把囊内虫体—缓殖子分隔成簇。成熟卵囊长椭圆形,内含2个孢子囊,因囊壁膜而脆弱,常在肠内自行破裂,孢子囊即脱出。孢子囊呈现椭圆形或卵圆形,壁双层而透明,内含4个子孢子,人肉孢子虫的孢子囊较猪人肉孢子虫的孢子囊稍大。人肌肉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为人,其终宿主可能是食肉类哺乳动物、猛禽或爬行类。
人体感染后主要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间歇性腹痛、腹胀、腹鸣、腹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贫血、坏死性肠炎等。可有
肌痛、皮下肿胀等,如囊壁破裂可释放出一种很强的毒素—肉孢子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肾上腺、肝和小肠等,大量时可致死。
1.血象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作为辅助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并不能确诊为肉孢子虫感染。
用于在粪便中找到孢子囊或卵囊,此方法可以确诊。
本病在粪便中发现虫体卵囊即可确诊,必要时可作十二指肠组织活检。或经肌肉活检可见人肌肉孢子虫。
肉孢子虫位于心肌则引起严重的心肌炎。心肌发生局限或弥漫性炎症,表现为疲乏、发热、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严重者可出现
心功能不全或
心源性休克。
肉孢子虫病的治疗尚处探索阶段,暂无特制药物。由于多数患者病情轻微,故一般不需药物治疗。肠型住肉孢子虫病可用
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吡喹酮治疗,肌肉型住肉孢子虫病通常可用抗球虫药物。其他对肉孢子虫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例如
土霉素、磺胺喹恶啉加
乙胺嘧啶、莫能霉素及
伯氨喹等。
本病症状较轻微,且多可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1.个人饮食卫生
不吃生或未煮熟的猪、牛肉。不饮用卫生不达要求的水。
2.家畜管理
加强猪、牛肉、羊等动物的饲养管理。处理好动物粪便,防止饮水和食物被狗、猫粪便污染。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