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GPA)又称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
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少见,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容易误诊。
病因至今不明。遗传因素中可能与多个
人类白细胞抗原有关,感染因素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过敏可能较重要。多数学者认为免疫介导的损伤机制可能是发病的最重要部分。
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典型的GPA有三联征:上呼吸道、肺和肾脏病变。
病初常见发热、疲劳、抑郁、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
尿色改变和虚弱。其中发热最常见,有时是鼻窦细菌感染引起。
70%以上患者的上呼吸道最先受累,表现为慢性鼻炎、
鼻窦炎,有鼻塞、鼻窦部疼痛、脓性或血性分泌物。病情严重时可见鼻咽部溃疡、鼻咽部骨与软骨破坏引起鼻中隔或软腭穿孔,甚至
鞍鼻畸形。气管受累常导致气管狭窄。
肺病变见于70%~80%患者,可致咳嗽、
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约34%患者出现迁移性或多发性肺病变,X线检查可见中下肺野结节和浸润,有的呈空洞,20%有
胸腔积液。
70%~80%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
肾小球肾炎,常见的表现为血尿、
蛋白尿、细胞管型,重者可因进行性肾病变导致肾衰竭。
52%患者有眼病变:眶部
血管炎表现为
结膜炎、
角膜溃疡、
巩膜炎、
葡萄膜炎及
视神经病变,15%~20%眼球突出。
还可因
咽鼓管阻塞致中耳炎,可见脓性分泌物,
神经性耳聋和传导障碍。
1. 实验室检查
大部分患者均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该病的重要特点之一。但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GPA)又称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嗜酸性粒细胞<15%,部分患者血清IgE显著升高,可有IgG增高,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补体多水平正常,常有贫血,血沉增快,血清抗MPO(髓过氧化酶)抗体特异性大于c-ANCA(
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后者特异性大于p-ANCA(核周型抗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可达33%。尿中可有蛋白和红细胞,可伴有
脓尿或管型。
2. X线检查
胸部影像学显示多样化改变,无症状性肺结节,游走性获固定性肺浸润,空洞形成。
3. 组织病理学检查
此病主要累及小动脉和小静脉,冠状动脉等中等血管也可受侵犯,大血管受累者少见。病变分布于依次为:肺(肺内浸润影、哮喘)、皮肤(紫癜、结节)、末梢神经病变、胃肠道、心脏、肾脏、下尿道、关节炎及关节痛。一般常为多器官、多系统受累,肾脏损害较轻,突出表现在肺部。也可仅局限在单个器官或单处组织内,以肺脏和心脏多见。
临床表现有上、下呼吸道病变与
肾小球肾炎三联征,实验室检查c-ANCA阳性,组织病理检查呈坏死性肉芽肿炎可确诊。有时只有二联征或仅局限某一部位病变,组织病理不典型或不能进行活检时,诊断有一定困难。
无症状患者可通过血清学检查ANCA以及鼻窦和肺脏的CT扫描辅助诊断。上呼吸道、支气管内膜及肾脏活检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治疗可分为3期:诱导缓解、维持缓解和控制复发。轻型或局限型早期病例可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若疗效不佳应尽早用
环磷酰胺。有肾受累或下呼吸道病变的患者,开始治疗即应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泼尼松(龙)至少用药4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维持。危重症可用大剂量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环磷酰胺是治疗本病首选的免疫抑制剂,口服或静脉注射。不能耐受环磷酰胺者可选用
甲氨蝶呤,每周1次,维持至病情缓解。治疗效果不佳可试用
环孢素等。
若延误诊断,未及时合理治疗,死亡率很高。目前大部分患者经正确治疗能维持长期缓解,80%患者存活时间可超过5年。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难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肾脏损害,年龄57岁以上,
血肌酐水平升高是预后的不良因素。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