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

更多功能

溶血性贫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红细胞破坏加速,超出骨髓造血代偿能力,引发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常出现头晕、乏力、心慌、面色苍白、黄疸等症状
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经积极治疗可缓解病情,部分可治愈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
定义
溶血性贫血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破坏速度增加,寿命缩短,超出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引发的一组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果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当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则发生贫血。
溶血性贫血者的临床表现因溶血的速度、程度、部位和身体的代偿能力而异,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急重症。
分类
按发病情况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
按溶血的部位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按病因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溶血和红细胞外部因素溶血。
发病情况
溶血性贫血占全部贫血的5%左右,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
部分类型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见于世界各地,国内亦屡有报道,但缺乏统计学数据。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男性多于女性,见于世界各地,常见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广西、海南和云南省多见,淮河以北较少见。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多见于地中海区域、中东、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是最常见的人类遗传性疾病。我国西南和华南一带为高发区,北方少见。
镰状细胞贫血主要见于非洲和非裔黑人。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和老人,男性多于女性。
溶血性贫血属于大病吗?
大部分溶血性贫血经有效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不属于大病。但部分患者可能迁延难愈,病情加重时危及生命,属于大病,需要高度关注。
溶血性贫血是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部分类型的溶血性贫血在去除病因后可以治愈;部分类型需要长期治疗,如果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周围循环衰竭、休克等,则危及生命。
溶血性贫血能活多少年?
溶血性贫血经有效治疗,若症状得到控制,预期寿命与正常人无差异,但若病情加重,可在短时间内甚至数日内危及生命。
由自身免疫性溶血、遗传性血液疾病以及药物或感染等诱发的溶血性贫血,一般经有效治疗,症状可得到控制,不影响生存期。
急性感染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如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等抗感染无效,可在数日内病情加重危及生命。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如向白血病转归,预后也欠佳。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溶血性贫血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不同,仅有部分可以治愈。
遗传性: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难以彻底治愈;
免疫性:如冷凝集素综合征等,若接受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药物治疗有效,且疾病不复发,可彻底治愈;
药物或感染诱发:经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有效,或停用引起溶血的药物,溶血性贫血可彻底治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