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
皮肤肥厚、纹理加深、革化、苔藓样改变和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神经性皮炎属于中医学“牛皮癣”“顽癣”“摄领疮”等疾病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主要病因:外感风热,七情内伤。
基本病机为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留而不去,日久则致营血不足,肌肤失养而发病。
情志不遂而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或郁而化火,耗伤阴血,肌肤失于濡养而发病。
临床特点
临床以阵发性、剧烈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主证,好发于颈项、眼睑、四肢伸侧、外阴、骶尾等部位,常对称分布。多见于成年人。
风热蕴阻证
仅有瘙痒而无
皮疹,或皮损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较重。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肝郁化火证
皮损色红。
伴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舌边尖红,脉弦数。
血虚风燥证
皮损色淡或灰白,状如枯木,肥厚粗糙。
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
舌淡,苔薄,脉细。
刮痧
背部刮痧
刮拭两侧膀胱经肺俞穴至胃俞穴。
将刮痧油均匀涂于皮肤后,由上至下刮拭。
刮拭时间为10分钟,或以刮至出痧为度。
穴位刮痧
取双侧血海、三阴交、风池。
每穴1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日。
小荷贴士
手持刮痧板的一面或一角,刮痧板与皮肤成45度角在需要刮痧的位置由上向下刮拭。
刮痧时速度适中,力量平稳、均匀。
日常保健以皮肤潮红为度即可。
如果连续治疗3天没有效果,请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本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艾灸
主穴
阿是穴(局部皮损)、曲池、合谷。
配穴
风热蕴阻证加风池、风门、肺俞、外关、三阴交,以疏风清热,凉血止痒。
肝郁化火证加太冲、行间、侠溪,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血虚风燥证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膈俞,以养血润燥,息风止痒。
操作方法
对于肝郁化火证、风热蕴阻证,诸穴采用雀啄灸,每穴10~30次。
对于血虚风燥证,穴位采用艾条悬灸,每部位悬灸5分钟,直至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每天1次,10 天为1个疗程。
小荷贴士
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以使病人逐渐适应。
注意晕灸的发生。如果发生晕灸现象,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松开领口,给予温白糖水(糖尿病者慎用)或温开水,闭目休息即可。对于猝倒神昏者,可以针刺水沟、十宣、中冲、涌泉、百会、气海、关元、太冲、合谷等穴以急救。
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宜应用艾灸疗法。
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伤衣被。尤其对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等物品。
特别提醒:本方法为辅助治疗方法,操作有一定难度及适应性,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