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放射线局部治疗乳腺癌
根据疾病分期和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从几天到几十天不等
主要用于乳腺癌术后放疗和晚期患者的姑息性放疗
放疗期间注意照射区域皮肤护理,加强营养
定义
乳腺癌放疗即乳腺癌
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其利用高能X射线、高能电子线、质子束等治疗乳腺病灶、转移灶或可能存在复发转移风险的区域,这些区域也称为放射治疗的靶区。
乳腺癌常用的放射治疗技术主要有:
常规放射治疗技术:这种技术较为简单,直线加速器只能用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或)正方形照射病灶,因此被称为二维放疗技术,此技术对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大。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利用CT图像重建三维的
肿瘤结构,并且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病灶进行照射,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小。
调强放射治疗(IMRT):也是精确放疗的一种。照射形状与靶区形状高度一致,并且靶区内剂量均匀性较好,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更小,主要治疗形状很不规则的肿瘤。
图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IGRT):在治疗前、治疗中拍摄图像来提供照射位置变化,并且校正照射位置,以此实现高精准的放疗方法,如容积弧形调强(VMAT/ARC)放疗、螺旋断层加速器放疗(TOMO)。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包括立体定向消融(SABR)、伽马刀、X刀、射波刀等。其利用高度聚焦的技术,可使肿瘤局部消融,是一种类似手术的放射外科治疗方法。照射次数少,单次照射剂量高。主要用于乳腺癌脑、骨、肝等转移灶的放疗。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
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
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后术后、乳腺重建术后等。
治疗效果
乳腺癌应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联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兼顾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作为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治疗乳腺癌疗效确切。综合手术、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化疗、
免疫治疗等,可实现早期患者的临床治愈,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安全性
乳腺癌放疗较为安全,但也会伴随部分不良反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黏膜反应(咽喉疼痛,吞咽时明显)、恶心呕吐等。通常这些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对症治疗可缓解。
相较于从放射治疗中获得的生存获益,乳腺癌患者应遵医嘱积极放疗,不要抗拒或害怕放疗。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传统的二维放疗临床应用逐渐减少,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以及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ARC)。
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目前技术十分成熟,国内二级及以上医院一般均可开展。
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SBRT)及螺旋断层加速器放疗(TOMO)多见于三级以上医院。
更先进的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大型三甲医院开展。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常规二维放疗花费少,整个疗程约0.4~1.5万元。
三维适形放疗一般费用是1.8~2.5万元。
容积弧形调强放疗、调强放疗大约3~5万元。
螺旋断层加速器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费用相对较高,尤其是前者,达到10万元左右。
质子、重离子加速器放疗技术甚至会高达20~50万元。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
医院科室选择
乳腺癌放疗目前推荐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以及容积弧形调强放疗,通常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可选择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三级医院开展较多。
一般在放疗科完成。
主要用于乳腺癌术后放疗和晚期患者的姑息性放疗。
适宜情况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
原则上,所有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均需接受全乳腺或部分乳腺
放射治疗。预后好的、老年患者可由医生评估后不进行术后放疗。
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乳腺癌分期T3及以上、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放疗。
特殊情况下的放疗
新辅助治疗后术后放疗
新辅助治疗降期后行保乳手术的患者,术后均应行辅助放疗。
Ⅲ期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适合术后放疗。
Ⅱ期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术后病理腋窝淋巴结阴性,有高危因素,适合术后放疗。
部分未行腋窝清扫的术后放疗
前哨淋巴结阳性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需行辅助放疗。
胸壁单个复发病灶
推荐手术切除
肿瘤后进行放疗;若手术无法切除,应先进行放疗。
晚期乳腺癌姑息性放疗
乳腺病灶:晚期乳腺癌无法手术切除
乳腺肿块的患者可考虑乳腺肿块局部放疗,减轻肿瘤负荷及缓解压迫症状。
转移病灶:晚期乳腺癌或复发转移乳腺癌无法得到根治,如出现相应局部症状:
骨转移出现疼痛、骨折可能;脑转移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出现压迫水肿、疼痛等,推荐给予局部放疗缓解症状。
不宜情况
严重的基础疾病:如严重糖尿病未控制血糖者、严重的尿毒症、
心力衰竭、肺功能严重代偿不全的肺癌、肝功能严重障碍等。
肿瘤晚期
恶病质,表现为严重消瘦、脱水、营养状况极差。
乳腺肿瘤经足量放疗后二次复发,但周围正常组织已不能耐受者。
放疗前需要完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放疗定位、放疗计划制定等,具体以主管医生意见为准。放疗前的准备时间一般为4~7天,具体准备时间遵医嘱。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常需检查血常规、生化常规、大小便常规等,排除放疗禁忌证。
影像学检查
放疗前常需行CT、磁共振检查、骨扫描,甚至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等检查来判断
肿瘤及其转移位置,明确需要放疗的区域。
其他检查
完善
心电图、肺功能、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合并全身疾病的患者应控制好基础疾病等。
治疗前准备
模具制作
乳腺癌患者确定需要进行放疗后,需进行体位固定,常用乳腺托架、真空垫及体部网膜固定,并制作适合的模具。其作用:
在放疗过程中固定患者体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因呼吸运动胸廓的移动;
保证患者体位的可重复性,每天患者体位相对固定;
方便在体膜及真空垫上做标记确定治疗位置。
放疗定位
放疗定位是放疗前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目前主要通过CT定位,确定治疗位置。既往曾使用X线模拟定位机用于常规二维定位,目前少用。
模拟定位分为普通二维模拟定位和三维/四维CT模拟定位。普通模拟定位多用于二维的电子线/X射线放疗的患者;三维/四维CT模拟定位多用于进行三维适形、调强、容积弧形调强放疗的患者。
将之前制作好的模具及乳腺托架放于模拟定位CT机下,患者按模具制作时体位躺好,固定后贴好金属标记并行CT扫描采集CT图像。
采集的患者胸部CT图像,用于医生勾画治疗靶区与危及器官,并作为计划设计及剂量计算的依据,需要在患者身上进行标记,需注意不要清洗掉医生的标记。
放疗计划设计
放疗医生勾画乳腺癌患者的靶区,并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给出放疗的处方剂量,然后物理师根据放疗医生的处方剂量进行计算,设计出较优的乳腺癌放疗计划。
物理师是肿瘤
放射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在保证辐射安全、提高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放疗计划治疗验证
放疗计划设计完成后,将计划在加速器上执行输出剂量验证,通过后才能开始治疗。
摆位是治疗前必须完成的步骤,即从定位中心移到治疗中心;其目的在于标记真正的治疗中心,验证位置是否准确。
复位可以在普通模拟定位机或CT模拟定位机上进行,也可以在加速器上进行。
患者的放疗前准备
乳腺癌放疗前需保持照射范围内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遵医嘱涂抹皮肤防辐射软膏。
签署知情同意书
主管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放疗目的,放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和家属需同意并签署放疗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放疗时,患者需平躺并保持体位不变,一般没有明显感觉。
患者接受放疗时,首先需要平躺在治疗床制作好的模具上,并保持体位稳定。患者身上的模具会限制患者活动,以保持位置不变,便于射线能精确地照射到预设的靶区内。
制定放疗计划过程已注意保护正常器官,患者不必紧张,正常呼吸即可。
随后医师会离开治疗室,在操作间操作机器,机器运行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噪音。
治疗过程中,射线照在身上一般无明显感觉,也不会感到疼痛。
治疗时间
乳腺癌放疗单次时间较短,一般5~10分钟就可完成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
不同的放疗计划放疗次数不相同,保乳术后16/25/28/30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约15/16/25/30次,乳腺癌姑息性放疗约10~33次不等;具体根据放疗医师给予的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约3周到一个半月左右。
根据疾病分期等,部分患者在放疗时或放疗后还需接受药物治疗,具体需遵医嘱进行。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每次放疗后安静休息30分钟,以观察是否有放射反应,放疗期间可适当运动。
鼓励患者多饮水或绿茶、菊花茶、
金银花茶(每日3000ml)等。
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量多餐,适当的患侧抬手及爬墙功能锻炼,每次3-5分钟,3次/天。
监测与检查
乳腺癌放疗结束之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若持续2年复查均未发现复发、转移,则之后可以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可每年复查一次。或遵医嘱复查。
饮食营养
戒烟、戒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少量多餐,不要一次性摄入过多能量,营养均衡。
并发症及应对
照射区皮肤异常
乳腺癌放疗到疗程一半以后,皮肤可能发生红肿、干燥、脱皮,严重的可出现破溃,因受照射区域皮肤细胞损伤的速度超过正常皮肤细胞修复速度所致。应对:
患者应穿着柔软、宽大、吸湿性强的棉质内衣。
忌用刺激性药物、碱性肥皂、沐浴露及洗剂,可应用防辐射皮肤保护剂。
避免搔抓皮肤,防止日光暴晒。
照射区的皮肤位于腋下、下颈部皱褶处,要保持清洁、干燥,尽可能避免皮肤粘连。
如放疗后在家出现皮肤破溃、渗液,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咽喉疼痛
乳腺癌放疗常见的反应,常出现在照射到患侧下颈部及锁骨上下区域的患者,大约在放疗疗程一半后出现,疼痛较为轻微。应对:
轻微疼痛者不用特殊处理,影响吞咽者可以饭前使用
利多卡因等配盐水含服,缓慢吞入,使药物充分作用于咽部黏膜,服用后约15分钟后进食即可。
同时注意补充水、电解质,少食多餐,禁辛辣、过热食物。
恶心呕吐
乳腺癌放疗后少见的并发症,主要是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应对:
轻微恶心无需特殊处理,严重时考虑使用止吐药物治疗。
同时注意补充水、电解质,少食多餐,忌食油腻荤腥食物。
骨髓抑制
多见于化疗后放疗患者,此时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未能完全恢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应对:
放疗期间应约7~10天检查血常规1次,饮食增加高蛋白等。
若出现骨髓抑制,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治疗。严重者应对其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感染。
放射性肺炎
乳腺癌放疗后少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射线导致肺组织
无菌性炎症反应。应对:
放疗前胸部CT、
肺功能检查排除肺部基础疾病,并了解肺功能是否能耐受放疗。
出现咳嗽、胸闷、气喘、发热等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完善
胸部CT检查。轻者无需处理,有明显不适者及时予吸氧、止咳、化痰、平喘治疗,严重者以激素冲击后减量维持口服激素治疗并逐渐停药,同时预防感染。极严重呼吸困难者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发热
乳腺癌放疗时极少出现发热反应。应对:
如果由非感染因素导致,可多饮水、多休息,物理降温即可。
感染因素导致的发热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恢复过程
皮肤恢复
乳腺癌放疗对患侧胸壁、腋窝及下颈部皮肤有部分损伤,可能造成皮肤发红,继而出
色素沉着等症状,随后表现为皮肤发黑,但这种损伤是可逆的。
若为干性损伤,日常避免热水、暴晒,洗澡过程中不要使劲擦、搓,一般放疗后大概1个月皮肤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若为湿性损伤,皮肤有渗液,不要使用乳膏类药膏涂抹,可使用收敛类药物,每天清理皮肤,大约1~2个月可以恢复正常。
如果出现皮肤发黑,可以用皮肤保护剂,促进皮肤修复。
咽喉恢复
乳腺癌
放射治疗可能会对咽喉黏膜细胞造成损伤。恢复时间与其严重程度以及护理方法相关,轻微损伤一般7~10天恢复,若损伤严重,则恢复时间较长。
骨髓抑制恢复
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对药物反应敏感程度来定,恢复正常大约需要1~3个月。
放射性肺炎恢复
若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后出现
放射性肺炎,需要医生调整或停止放疗计划,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及
营养支持。轻微者无需处理;有症状者一般使用糖皮质激素较为有效。
放疗结束后,患者需要休息约1~3个月,需多次复查,确认没有异常情况。注意避免受凉劳累。
后续治疗
完成计划
放疗是
肿瘤医生根据患者肿瘤及转移情况制定的一整套的完整治疗计划,故患者应尽量按时按量完成整个治疗计划,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合并其他治疗
部分患者放疗后或放疗期间可能还需要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具体需遵医嘱进行。
康复训练
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腋窝留有手术疤痕,需进行手臂伸展功能锻炼。
日常生活
乳腺癌放疗不良反应轻微的患者建议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回归日常工作和生活。日常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调整情绪,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可在医生评估后,选择适当的、喜欢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生存质量。
注意保护放疗区皮肤,穿着柔软舒适的衣物,避免强光、过冷过热刺激,不抓挠,忌用碱性洗剂擦洗,也不要涂抹碘酒等刺激性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