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开始施救。
症状识别
用力呼喊、拍打患者双肩,观察患者有无应答、皱眉、缩手等反应。
侧头平视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变化。
面颊贴近患者鼻前感受是否有气流,听有无呼吸气流音产生。
无意识、无气流、胸廓无起伏的患者可开始急救。
发现有人意识丧失、呼之不应时,须立即拨打120。
现场有两人以上时,要指定一人拨打急救电话。
拨打120时,建议开启免提模式。
120会指导现场急救,待120问完所有问题后再挂断电话。
胸外按压
将患者放置于安全区域的坚硬地面上,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按压动作:一只手掌放在另一只手上面,两手平行重叠,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进行用力、快速的胸外按压;婴幼儿患者可使用一只手的两根手指在相同位置进行按压。
按压频率: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按压时注意让胸廓完全回弹,按压频率为 100~120 次/分钟。
按压深度:成人胸廓下陷5~6厘米。儿童和婴儿胸廓下陷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约5厘米,婴儿约4厘米)。
其他:为保证按压深度及频率,有多名施救者在场时可交替进行按压。
人工呼吸
在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
首先并去除患者口中异物,摘去患者口中的假牙。
处理固体异物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食指托住下颌,拇指压下唇,保持患者开口状态。
另一手两手指交叉,从口角插入,将异物取出。
处理液体异物: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让液体自然流出。
进行人工呼吸
常规口对口人工呼吸
一只手按住额头,另一只手抬起下巴,使成人患者的下颌角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儿童与地面呈60°即可。
用按住额头的手捏住患者鼻孔,进行口对口吹气。
两口对紧,不要漏气,每次吹气持续1秒以上。
呼气结束后,松开患者鼻孔,让气体自然流出。
用眼睛余光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自然起伏,有自然起伏为有效的人工呼吸。
如果现场有辅助人工呼吸装置也可以按照说明使用。
按照30 : 2 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现场双人及以上配合可以调整为 15 : 2,反复进行上述操作,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口对鼻人工呼吸
适宜人群:如患者出现牙关紧闭、无法张口或口腔有严重损伤的情况,可采取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操作方法:一手让患者头后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颌使其口闭合。施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包住患者鼻部,使之呈密闭状态,然后缓慢向患者鼻孔内吹气,吹气方式同口对口呼吸。
通气时间持续1秒以上,能观察到患者胸廓起伏即为有效的人工呼吸。
婴幼儿人工呼吸
如果患者是1岁以下婴儿,施救者用嘴覆盖婴儿的鼻和嘴,将气吹入患者口鼻内,连续吹气2次,不要漏气,观察婴儿胸部有起伏后可松开口鼻,继续按压。
如果患者是较大的婴儿或儿童,可使用常规口对口吹气。
无法判断呼吸停止怎么办?
当难以判断患者是否呼吸停止时,可直接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通常情况下,在拨打120后,对心跳及呼吸实际未停止的患者实施相关操作并不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人工呼吸联合胸外按压的原因
呼吸停止的原因主要包括各种疾病、意外(
触电、溺水)、中毒、窒息等,大多数呼吸停止伴随心脏骤停,因此在人工呼吸的同时需要配合胸外按压治疗,形成完整的
心肺复苏抢救流程。
心肺复苏可及时帮助发生心搏骤停及呼吸停止的患者恢复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及氧气供应,减少专业医学治疗前发生缺氧缺血性损伤,有效提高生存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