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伴便血
多由血管病变、肠壁血液灌注不良等因素导致
可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尽早治疗,预后较好
缺血性肠病是什么?
定义
肠系膜静脉或动脉阻塞时会引发肠道血流供应不足。缺血性肠病是由急性或慢性肠道血流供应不足而引发的肠道疾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可累及小肠、部分大肠或全部肠段,主要累及脾曲和降结肠。
分类
按病理类型分类可分为:
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
因肠血运不足,导致所属结肠部分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缺血、糜烂或浅表溃疡形成以及出血。又可分为:
狭窄性
缺血性结肠炎:结肠段的管状狭窄。狭窄段结肠可手术切除,病死率低。
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多为可逆性,一般不需特别治疗而康复。病变在细的小动脉,不易发现。
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
由于大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所致。患者大多患有进行性心脏病,死亡率高。
发病情况
2010年至2013年的发病率为7.3/10万,近年来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缺血性肠病的发病率约为22.9/万。
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男性多见,偶见于年轻女性。
缺血性肠病可以自愈吗?
缺血性肠病一般不能自愈。如是一过性的缺血性肠病,可自愈。
缺血性肠病是由于给肠黏膜供血的肠系膜血管收缩或阻塞,血流减少,引发肠管水肿,缺氧,甚至出血等症状。
怀疑为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应及早就医,进行针对性治疗。
缺血性肠病会癌变吗?
缺血性肠病并非癌前病变,所以一般不会癌变。
这是一种由于结肠血管闭塞以及非闭塞疾病诱发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往往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
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就是
急性腹痛、腹泻以及便血,可以通过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缺血性肠病患者可以喝牛奶吗?
缺血性肠病患者可以喝牛奶。
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往往会继发各种肠炎,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身体虚弱。适量的食用牛奶可以给人体补充蛋白质、钙元素等,可以给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有利于缓解病情。另外,缺血性肠病的患者要保证饮食营养均衡,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致病原因
血管病变
血流量不足
冠心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可能引起内脏血流量下降。
严重感染和
代谢性酸中毒也可影响血管的收缩功能,加重肠管的缺血性损伤。
高危因素
高龄。
近期接受过手术治疗,如
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手术等。
有习惯性便秘。
近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卡因、
达那唑、
地高辛等、雌激素、本异丙胺、利尿剂等。
发病机制
肠壁缺血缺氧首先累及黏膜层,再依次扩展到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病理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可逆性
小肠炎或
结肠炎,病变通常局限于黏膜层,以黏膜充血、水肿为主,有少量炎性细胞侵入,此阶段如及时恢复血流灌注,受损肠管可自愈。
第二阶段
缺血性损伤扩展到黏膜下层和肌层,以黏膜出血、坏死为主,有大量炎性细胞侵入,此阶段恢复血供后缺血肠管损伤可逆,但可导致局部纤维性狭窄,肠壁明显增厚。
第三阶段
表现为不可逆肠坏死。病变侵及三层结构,常为透壁性坏死,肠壁明显变薄 ;镜下可见黏膜上皮细胞、黏膜层腺体大量坏死脱落,肌层充血明显,各层界限不清。
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肠病
腹痛
突然发作的痉挛性疼痛,疼痛逐渐加重。
腹痛主要发生于脐周。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黑便或便血。
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症状。
慢性肠系膜缺血性肠病
餐后腹痛
患者进食后15~30分钟内出现腹痛,1~2小时达到高峰。
疼痛多发生于上腹部或脐周。
2小时后疼痛逐渐缓解,蹲坐或躺下能使腹痛减轻。
其他症状
由于腹痛反复发作,患者常有畏食、慢性腹泻、腹胀等表现。
患者常出现体重下降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
腹痛
突然出现的腹部绞痛或胀痛。
腹痛多发生于左下腹。
便血
患者大便带有鲜血,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大便发黑。
并发症
肠梗阻
患者可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急性腹膜炎
患者可表现为剧烈腹痛、腹部紧张、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如出现剧烈腹痛或腹痛导致昏迷等,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普通外科
出现反复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或急诊救治病情稳定后,建议前往普通外科就诊及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暴饮暴食,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切勿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可记录腹部疼痛性质、周期、诱发因素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哪里不舒服?不舒服持续了多久?
有腹痛吗?腹痛剧烈吗?
腹胀明显吗?
有没有呕吐?呕吐物是什么样的?
排便如何?经常便秘吗?
大便是黑色的吗?
有便血情况吗?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
是否患有习惯性便秘、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
近期是否用过止痛或退热药物?、可卡因、
达那唑、
地高辛利尿剂?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其他:结肠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菌药物(口服):头孢曲松、青霉素、
氨苄西林、氯霉素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心血管疾病。
近期可能接受过手术治疗。
可能长期便秘。
临床表现
表现为腹痛,部分患者可出现便血、呕吐、腹泻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辅助判断病情进展。
血常规
急性发病时75%的患者出现白细胞上升,可辅助判断感染情况。
粪便隐血试验
注意事项:检查前三天避免食用菠菜、猪肝及动物血制品。
凝血功能检查
缺血性肠病患者常有凝血功能异常。
结肠镜检查
持续腹痛、便血、休克的患者禁止检查。
影像学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可确定病因及缺血程度。
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肠道血流的通畅程度,诊断缺血性肠病及缺血位置。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造影剂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请提前告知医生。
CT检查
CT检查检查腹部情况,观察是否存在肠道坏死问题。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遵医嘱调整体位。
腹部超声
注意事项:腹部超声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检查时遵医嘱调整体位。
同位素检查
缺血部位可见同位素浓聚灶,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缺血性肠炎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常被误诊为其他可引起腹痛、便血的疾病。
胆囊炎和胆石症
相似点:均有腹痛表现。
不同点:
胆囊炎和
胆石症发病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通常无便血,超声及CT检查可明确鉴别诊断。
消化道肿瘤
相似点:均有腹痛、便血表现。
不同点:消化道肿瘤通常腹痛、便血不会短期内加重,内镜及
肿瘤标志物检查可明确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相似点:均有突然加重的腹痛表现。
不同点:急性穿孔患者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影像学检查可明确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点:均有腹痛、便血表现。
急性胰腺炎
不同点: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在发病前进食油腻食物,有发热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淀粉酶显著升高,可明确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尽快确定缺血部位,根据患者情况解除缺血症状。
一般治疗
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注意事项:血管收缩剂、洋地黄类药物可能导致肠缺血症状加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导致坏死的毒素扩散、导致肠穿孔,上述药物要遵医嘱使用。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凝治疗
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肠道出血。
抗菌治疗
使用广谱抗生素提前预防感染。
介入治疗
血管扩张剂治疗
适宜人群:非闭塞性缺血性肠病的早期患者。
通过造影导管向动脉内关注血管扩张剂(如罂粟碱等),解除
血管痉挛。
注意事项:若使用介入治疗后病情无缓解,需转为手术治疗。
溶栓剂治疗
适宜人群:已有血栓形成的患者。
可通过导管灌注
链激酶、尿激酶等溶栓剂, 可使早期患者避免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可能引发
消化道出血,如有便血、呕血需及时联系医生。
其他
近年应用的其他介入治疗方法尚有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大动脉开窗术等。
手术治疗
轻度的由肠系膜动脉狭窄导致的肠系膜缺血通常经内科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剖腹探查术
适宜人群:非闭塞性肠缺血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腹痛仍未缓解;确诊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老年患者。
术中可根据探查结果寻找缺血部位并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动脉取栓术
适宜人群:确定有血栓存在的患者。
通过手术取出血栓,恢复肠道血流供应。
坏死肠管切除术
适宜人群:发生肠坏死的患者。
切除坏死肠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肠道断端吻合或腹部造瘘。
恢复肠道血供手术
缺血性肠病需及时恢复肠道血供,手术方式可选择血管成形术、血管再通手术、主动脉-肠系膜动脉旁路手术等。
治愈情况
缺血性肠病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也不同。
缺血性结肠病临床症状多为自限性,病死率低,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
急性缺血性肠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常需手术治疗,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血运重建的时间。
危害性
由于缺血性肠病无特殊的临床表现,误诊、漏诊率高, 死亡率较高。
急性缺血性肠病经及时治疗死亡率仍高达50%~80% ,临床误诊直到出现肠坏死时死亡率高达90% 。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食物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为宜,如鸡蛋、细挂面、烂米粥等,少吃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海带、魔芋和枣等。
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
戒酒。
生活管理
避免餐后剧烈运动。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戒烟。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刺激。
要注意保暖,特别是注意腹部保暖。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预防
积极治疗心血管原发疾病。
注意饮食。
定期体检。
保持良好的心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