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
旋转性眩晕,伴倾倒和不稳感,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
与前庭系统疾病、遗传、中毒、外伤,内分泌失调和循环障碍等有关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心理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等
定义
前庭性眩晕是各种原因作用于前庭系统,使机体对空间定位发生障碍,因此产生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前庭系统包括内耳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及大脑前庭中枢,其间某一部位发生病损或功能障碍,均可产生眩晕。
分类
根据病变所处部位,可分为
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
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眩晕,在听力是否受损方面又有以下分型:
无听力障碍的周围性眩晕:常见的如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神经炎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
是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眩晕。常见于血管病变、
肿瘤和外伤等。
发病情况
导致前庭性眩晕发作的不同类型疾病,在发病特点上存在较大差异:
梅尼埃病: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率差异较大,为(7.5~157)/10万。发病年龄为4~90岁,多发于青壮年,发病高峰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约1:(1~1.3)。一般单耳发病,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双耳受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本病为最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眩晕疾患,占外周性眩晕的20%~40%,男女比例为1:(1.5~2),通常40岁以后高发。本病群体发病率资料较少,我国尚无相关数据。
前听神经炎:常发生于春天及初夏,多发于20~60岁,尤其是30~45岁。男女比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左右侧比无明显差异,约5%患者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年发病率约为17/万。
脑干脑炎: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壮年为多,各季节均可发病。约90%以上的患者于发病前1~4周有感染,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多,其他还有腹泻、
口唇疱疹等。
脑干肿瘤:占
颅内肿瘤1.4%。儿童多见。脑干肿瘤中40.5%~81.2%为儿童。男女比率为1.8∶1。
听神经瘤:本病发病率为(10~13)/100万,约占颅内肿瘤的6%~10%,占脑桥小脑角肿瘤的80%~90%。该肿瘤多见于成年人,发病高峰为30~50岁,没有显著的种族和性别差异,多数为单侧发病。双侧听神经瘤常见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致病原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亲属也患此类疾病者,考虑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局部因素
对前庭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可能造成损害的手术、外伤、炎症及
肿瘤等。
前庭系统中组织结构受到细菌、病毒感染可诱发此类疾病的急性症状,尤其是病毒感染。
全身性疾病
自身免疫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白血病及耳毒性药物反应等全身性疾病,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诱发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
紧张、焦虑、情绪波动等。
不良生活习惯
抽烟、酗酒,营养不良,及劳累、睡眠不足等。
发病机制
结合引起前庭性眩晕的疾病不同,其致病机制各异。
前庭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
是由于内耳的淋巴液代谢失调、内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亦有人认为是
变态反应,维生素B族缺乏等因素所致。
迷路炎
常由于中耳病变(
胆脂瘤、炎症性肉芽组织等)直接破坏迷路的骨壁引起,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所致。
前庭神经元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前庭神经节中的神经元和前庭上神经发生炎性水肿和脱髓鞘有关。
药物中毒
由于对药物敏感,内耳前庭或耳蜗受损所致。
位置性眩晕
由于头部所处某一位置所致。
晕动病
是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
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前庭中枢性眩晕
颅内血管性疾病
颅内占位性病变
见于
听神经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和其他部位肿瘤,压迫或刺激前庭中枢系统。
颅内感染性疾病
见于颅后凹
蛛网膜炎、小脑脓肿等,压迫或刺激前庭中枢系统。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性疾病
见于
多发性硬化和延髓空洞症,病变累及到小脑时,可出现各种形式的
眼球震颤、眩晕、
步态不稳。
主要症状
前庭性眩晕是一组疾病的表现,共同的特征是都会出现眩晕,但不同的疾病还会伴随不同的症状。
前庭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
以
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
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两周。具有复发性特点。
迷路炎
多由于中耳炎并发,症状同上,检查发现
鼓膜穿孔,有助于诊断。
内耳药物中毒
常由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其同类药物中毒性损害所致。多为渐进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发麻等。水杨酸制剂、喹宁、某些镇静安眠药(
氯丙嗪、哌替啶等)亦可引起眩晕。
前庭神经元炎
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减退。持续时间较长,可达六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位置性眩晕
患者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多数不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可见于迷路和中枢病变。
晕动病
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前庭中枢性眩晕
颅内血管性疾病
多有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
高血压脑病可有恶心呕吐,重者抽搐或昏迷。小脑或
脑干出血常以眩晕、头痛、呕吐起病,重者很快昏迷。
颅内占位性病变
听神经瘤、小脑肿瘤除有眩晕外,常有进行性耳鸣和听力下降,还有头痛、
复视、构音不清等。其他肿瘤因部位不同,表现也不相同。
颅内感染性疾病
临床上有发热、头痛、头晕、呕吐、惊厥、
意识障碍等表现。
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病变为特点的脱髓鞘疾病,常以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及无力为首发症状,可有眩晕、视力障碍及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延髓空洞症是进行性变性疾病,可出现
软腭瘫痪、吞咽困难、
发音障碍等表现,部分患者伴有眩晕。
癫痫
有些患者出现眩晕性发作,多见于
颞叶癫痫和前庭癫痫。除眩晕外,可出现癫痫征象,如抽搐、面肌、肢体抽动、两眼向前直视,也可出现身体、头的旋转性活动。可伴有听、视、嗅幻觉,偶可出现似曾看见体征和人格解体等。
其他症状
伴耳鸣、听力下降:见于前庭器官疾病、第八脑神经病及
肿瘤等。
伴眼球震颤:见于脑干病变、梅尼埃病等。
伴听力下降:见于药物中毒。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如果出现眩晕、听力下降、耳鸣、耳胀满感、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医。
神经内科
如果出现眩晕、
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建议到神经内科就医。
急诊科
当眩晕发作时可发生倾倒,造成身体碰撞出现外伤,建议及时到急诊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家人陪同就医,以避免自行就医途中出现眩晕而晕倒。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发作时为
旋转性眩晕还是左右摇摆或是上下抖动性眩晕,或为头昏?
是否有站立或行走时向一侧倾斜或偏倒感、不稳等表现?
眩晕的持续时间,如不满1分钟、数分钟还是数小时,甚至更久?
眩晕发作时有无意识丧失?
眩晕起病速度及发作时对身体的影响,有无恶心、呕吐、运动受限等表现?
在何种情况下可出现眩晕,有无外界刺激?
眩晕的发作是否与特定体位和头位有关?
是否有头痛、头昏?
是否有
复视、视物不清、晕厥、肢体麻木、构音不清等症状?
是否在发病前服用或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
氯丙嗪、
阿司匹林等耳毒性药物?
病史清单
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有无近期感染及耳部或颅脑外伤史?
有无良性颅内高压综合征?
有无颈椎病、血液病、精神病等?
有无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有无
梅尼埃病、位置性眩晕、颈椎病、神经症、眩晕性癫痫等疾病发作史?
有无耳部或颅脑手术史?
有无晕车、晕船史?
有无刺激物(如气体)接触史?有无烟/酒史,量多少?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液和脑脊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内耳磁共振水成像
经颅超声多普勒
脑电图检查
前庭肌源诱发电位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旋转试验、冷热试验、摇头试验、甘油实验、眼震电图、位置试验、
瘘管试验及步态评估等
耳鼻喉专科检查:电耳镜检查、硬性耳
内镜检查、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测听、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静安眠药:氯丙嗪、哌替啶等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
氨基糖苷类药: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水杨酸制剂:阿司匹林、美沙拉嗪等
由于前庭性眩晕主要为患者对自身体验的一种描述,需要根据眩晕发作的性质、时间、程度、诱因、伴随症状以及既往的发作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还需结合可能的相关病史,才能对此类疾病的类型和病因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再通过针对性检查作出综合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发病年龄
发病年龄在60岁之前,多见于
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
中年以后发病者多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
青少年起病者需除外眩晕性癫痫。
病程
一次发作时间为数分钟之内,多见于位置性眩晕、前庭性癫痫、一过性眩晕、颈椎病等。
发作持续时间长且逐渐加重者,需警惕
颅内肿瘤,小脑及其周围组织病变等。
发作诱因
发作与环境、情绪、劳累相关者,需考虑神经症。
临床表现
症状
前庭周围性眩晕主要表现出
旋转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则可无旋转性眩晕。眩晕可呈持续性、发作性或一过性,也可有不同时长的间歇期。
前庭周围性眩晕
眩晕为突发性旋转性,持续时间较短暂,可自然缓解或恢复,但常反复发作。
眩晕程度较剧烈,可伴波动性的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症状,而无
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眩晕可为旋转性或非旋转性,持续时间较长(数天、数周或数月),程度不定,一般较轻,有时可进行性加重,与头和身体的位置变动无关。
可无耳部症状,前庭其他症状也不一定齐全。自主神经反应的程度与眩晕不相协调。
多伴有其他脑神经、大脑或小脑症状。眩晕发作时可有意识丧失。
体征
前庭性眩晕主要通过眩晕症状的特征性发作,结合各种检查及检验,同时进行排他性鉴别,以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在引起前庭性眩晕症状发生时,常见的体征为自发性眼震。
前庭周围性眩晕可表现出水平旋转或旋转性与眩晕方向一致的自发性眼震。
前庭性中枢性眩晕则表现出粗大、垂直或斜行,方向多变的自发性眼震。
实验室检查
血液和脑脊液检查
疑
脑血管病者,需查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等;疑颅内炎症者,应作腰椎穿刺测颅压及
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影像学检查
包括:颞骨CT、内耳磁共振水成像。了解前庭水管的有无扩张及狭窄。
内耳磁共振水成像:可观察前庭水管是否存在阻塞或狭窄。
颞骨CT:可见前庭导水管周围气化差、导水管短且直等。
注意事项:颞骨CT:特殊人群,如孕妇,应慎行;检查前摘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如耳环、项链等;膜迷路磁共振检查时,需提前去除身上的磁性物品或金属;体内如有金属或磁性物及心脏起搏器,不能进行检查。
心电图检查
适用于因心血管病变所致眩晕者。
心电图结果提示特征性异常时,可辅助排他性诊断。
注意事项:可能需要结合普通心电图和24小时长程心电图综合判断。
经颅超声多普勒
了解颅内血管有无痉挛、狭窄或阻塞。当
血管痉挛时,血管口径减小,远处小动脉扩张,侧支循环的扩张可致血流速度增加,而在吸入CO
2或过度换气致血中CO
2升高之后,应用TCD测试脑血管反应,可作为评定脑血流动力学的手段之一。
注意事项:此检查有时不能发现脑血流的异常变化,但有时正常的脑血流速度可伴有异常的血管反应,故血管反应测试更有临床价值。
脑电图检查
不是必要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前庭性癫痫。外耳道施以冰水刺激后脑电图颞顶区可记录到阵发性放电。
注意事项:此类眩晕发生于强直性阵挛性抽搐及意识丧失之后,检查可能诱发疾病症状产生。
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检查
有助于前庭系统眩晕的定位诊断。
注意事项:包括颈性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及眼性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常同时测试,可用于辅助诊断
前庭神经炎、内淋巴积水、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梅尼埃病、
听神经瘤及人工耳蜗植入后等导致的外周前庭损伤的评估。
前庭功能检查
可协助病变定位及分析研究。包括自发性眼震、旋转试验、冷热试验、摇头试验、甘油试验、眼震电图、位置试验、
瘘管试验及步态评估等,常在涉及的疾病中检出异常结果。
前庭功能检查要按顺序进行,要先做自发眼震、扫视跟踪、视动眼震以及位觉变位试验,然后做前庭刺激诱发检查。先做床边检查,再做仪器测试。
先做自发检查再做诱发性检查。属于视眼动系统功能的检查,当日可复查,而属于前庭诱发试验检查,特别是强刺激量的前庭刺激检查不能在当天同时进行。
最好在1个月后复查,至少也要间隔2天时间。
总体上讲,凡患者有头晕、听觉障碍和
平衡功能障碍的都应接受前庭功能检查。
耳科检查
耳镜检查
目的:了解鼓膜情况,鼓膜是否完整,有无充血、穿孔、内陷等。
纯音听力测试
目的:了解听力是否有下降,以及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
注意事项
测试时需摘除头饰、助听器等。
测试前会先做耳镜检查,清除耳道内耵聍。
甘油试验、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耳蜗电图
耳蜗电图:了解膜迷路积水。
听性脑干反应:可反映听神经瘤等蜗后病变。
甘油试验:检测听觉功能的变化。
耳声发射:通过此检查,能发现耳蜗毛细胞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鉴别诊断
颈性眩晕
相似点:都可以出现眩晕的表现。
不同点:
颈性眩晕还可出现晨起发生的颈和(或)枕痛,手及臂发麻、感觉异常、无力,致持物不自主的坠落,可有咽异物感,视觉症状。
眼性眩晕
相似点:有不稳感。
不同点:眼性眩晕的特点是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
心血管疾病
相似点:都可出现眩晕。
不同点:心血管疾病还会出现其他表现。如心律失常还会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心慌、眼前发黑;低血压还会出现黑蒙、短暂性意识丧失等;高血压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头痛等表现。
精神性眩晕
相似点:可有头昏、失平衡感。
不同点:精神性眩晕症状含糊不清,患者常难以表达其眩晕的特征,无恶心、呕吐。不能耐受嘈杂环境及密闭场所,且常憎恶超级市场,故有幽闭
恐怖症及旷野恐怖症的表现。常感呼吸不通畅、叹气、胸部不适等。
治疗目的:寻找并去除病因,有效缓解不适症状、平复患者不安情绪、降低疾病伴随损害。
治疗原则:导致前庭性眩晕的疾病很多,即使为同一疾病,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且其病程、伴发症状、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因此治疗上需因病情而异。
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房间应安静及昏暗,避免头部活动。眩晕减轻时,应逐渐增加头及身体的活动,以利于恢复。
心理治疗
眩晕是一种使人感到恐惧的症状,医师会对患者介绍疾病信息,并使其宽心,以安抚患者的忧虑和恐慌,从而减轻患者因病感受的苦痛。通过病史及检查之后,如排除严重疾病,医生常会及时告知患者,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困扰。
病因治疗
当引起前庭性眩晕的疾病得到明确诊断之后,病因的特殊治疗极为重要,一部分眩晕疾患,如感染性眩晕、血管性眩晕,可以针对疾病进行治疗;但是,有部分眩晕疾患,即使病因明确,但去除病因却有一定困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分别以与之相适应的手法复位,达到病因治疗的目的。
急性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对起病3~6小时的合适患者,可进行溶栓治疗。
迷路炎者常选择敏感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抗感染和抗炎治疗;因
听神经瘤致病者,可根据
肿瘤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选择手术摘除、
放射治疗和动态观察;迷路动脉血供障碍者,可用扩血管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对于前庭性眩晕发作持续数小时或频繁发作,患者因此出现恶心、呕吐等剧烈的自主神经反应,并需要卧床休息者,一般需要短期应用前庭抑制剂来控制症状。
前庭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而发挥作用,但如果应用时间过长,会抑制中枢代偿机制的建立,所以当患者的急性期症状控制后宜停用;抑制剂不适合用于前庭功能永久损害的患者,头晕一般也不用前庭抑制剂。
对于眩晕症状造成的恐惧、焦虑、抑郁者,在采取充分的健康宣教和情绪安抚仍不能缓解时,可使用帕罗西汀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
手术治疗
前庭周围性眩晕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持续性重症周围性眩晕患者,可手术治疗。通过彻底去除前庭外周病变组织、破坏残存的前庭感觉上皮功能,或切断前庭神经;去除对前庭系统结构造成压迫和侵蚀的病变组织,以达到消除或阻断引起眩晕的传入信号。
根据不同的手术进路,可将手术术式分为:颅中窝进路手术、乙状窦前进路手术、乙状窦后进路手术、经外耳道鼓室进路手术以及联合进路手术等。
根据听觉功能的保存与否,将外科治疗手术类型分为保守性(听觉功能保存性)手术和破坏性(听觉功能破坏性)手术两大类。听觉功能保存性手术可按前庭功能保存与否,进一步分为前庭功能保存性(局部保守性)手术和前庭功能破坏性(半保守性)手术两亚类。
破坏性手术是破坏外周前庭系统的感觉细胞和(或)神经结构的各种术式,包括:第Ⅷ对脑神经切断术、迷路切除术、、鼓室内注射或外半规管内灌注链霉素等。
前庭功能保存性手术包括:内淋巴囊切开减压术、内淋巴囊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术、球囊减压术、耳蜗球囊分流术、后壶腹神经切断术、镫骨足板开窗术、颈交感神经切断术、鼓索神经切断术以及桥小脑角微血管减压术等。
此外,尚有半规管或蜗窗超声波治疗、半规管冷冻治疗术以及蜗窗膜渗透压疗法等。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外科治疗一般用于规范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病例,各自有其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前庭中枢性眩晕
如脑出血患者经评估保守治疗无法控制病情进展、有危及生命风险,且无明确手术禁忌时,可选择去除颅骨骨瓣减压治疗;第四脑室以及小脑血肿和肿瘤可进行相关开颅手术;脑梗死可选择溶栓和取栓手术治疗。
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主要针对因前庭功能低下或前庭功能丧失而出现平衡障碍的患者,这些平衡障碍往往持续了较长时间,常规药物治疗无效。
常用的训练包括适应、替代、习服、Cawthome、Cook-ery训练等,其目的是通过训练,重建视觉、本体觉和前庭的传入信息整合功能,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减少振动幻觉。
前庭性眩晕怎么治疗
前庭性眩晕,常见于梅尼埃病、耳石症等,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急性发作期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闭目养神,同时头部固定不动,避免声音刺激,强光刺激等。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苯海拉明、地西泮、氟桂利嗪、尼莫地平、山莨菪碱等药物。可以起到缓解眩晕症状,以及控制伴随症状的作用。
3.手术治疗:有病情需要可以采取前庭神经切断术、迷路切除术、半规管填塞术等手术治疗措施。
4.其他治疗: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是良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采取复位治疗,精神焦虑,心理障碍,需要采取心理疏导。
前庭性眩晕,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治疗。
治愈情况
未治疗
部分病种即使未经过规范治疗,也存在自愈倾向和转为间歇期的情况。但还有一部分患者未经积极医治,可有症状持续、加重或频繁发作的表现,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后
多数患者在明确疾病类型和病因,并通过积极有效诊治后,临床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缓解。
危害性
眩晕发作时可导致跌倒、外伤,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副损伤。
眩晕严重者,会持续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常见的眩晕症状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部分因
肿瘤和严重原发疾病出现发展时,存在引发生理功能障碍和缩短寿命的可能。
前庭性眩晕能治好吗
前庭性眩晕能否治好与其病因有关,根据发病原因可知前庭性眩晕主要有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性眩晕两种。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常见疾病有耳石症、听神经瘤、前庭神经元炎等,这些疾病病因明确,通过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因此该类型前庭性眩晕是能治好的。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常见疾病有后循环障碍、小脑出血等血管性病变,脑干或小脑肿瘤,此类疾病大部分无法彻底治愈,因此引发的前庭性眩晕大多也难以痊愈。不过这类患者若能坚持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眩晕症状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如有前庭性眩晕相关症状建议尽快就医,遵医嘱采取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低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饮食,避免辛辣和易过敏的食物,适量饮水。
高蛋白:鸡蛋、牛奶、豆类、鱼禽类和瘦红肉等。
高维生素:全谷物(如燕麦、小米)、新鲜绿叶蔬菜、水果。
低脂肪:避免煎、炸的食物,坚果每天不超过一掌心的量。
低盐:限制盐分摄入,避免食用大酱、酱油等调料和腌制食物。
低精制碳水化合物饮食:少吃白米、白面。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酒、浓茶和咖啡;避免辣椒、咖喱、生蒜、生姜等。
适量饮水:以自觉不口渴为宜,睡前少喝水。
作息管理
发作期
须在光线较暗的室内静卧,减少不良刺激引发急性症状发作和加重。
避免行走,如需行走,应避免摔倒。
出现头晕、身体不适或不稳感等先兆症状时应平卧休息,急性发作期应固定头部,不宜搬动;眩晕发作期间不要独自如厕、沐浴或接触热水瓶、茶杯等,以防跌倒、坠床和烫伤。
间歇期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熬夜。
避免长时间卧床,并通过前庭康复训练逐渐刺激前庭,促进生理性平衡重新适应。
运动管理
间歇期可进行适量运动,如慢跑、游泳、快走、瑜伽、广场舞等,改善体质。
避免剧烈运动。
经过手术治疗者,多不提倡术后立即运动,宜在手术医生确认的前提下,逐渐从简单的走路逐步增加运动量和频次。
其他
可通过听轻音乐、读书等方式缓解情绪。避免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
严格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
病情监测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复诊。复诊时因不同疾病需要复查的项目不同。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须及时就诊。
预防
改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劳累、不良情绪、压力等诱发因素。
改善饮食习惯:减少盐分摄入。戒烟戒酒。
改善免疫功能,避免感染或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
积极治疗耳部、颅脑或全身疾病。
如亲属中有患前庭性眩晕相关疾病者,首次发病后应定期体检,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平时枕头不宜太高(以15°~20°为宜),避免突然变换体位(突然起坐、站立或突然从站立位到卧位)。
仰头、低头或头部转动时应动作缓慢且转动幅度不宜太大,以防诱发。
某些镇静药物、前庭抑制药物、小脑毒性药物以及心血管药物可能导致药源性眩晕发作,尤其是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患者注意遵医嘱正确服药。
慢性眩晕或复发性眩晕患者,平时应备好前庭抑制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