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无菌医用蛆虫清创感染、坏死伤口的生物疗法
单次治疗时间为2~3天,总疗程与疾病类型、治疗效果有关
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效果好
医用蛆虫仅以伤口处的腐败组织为食物,不损伤健康的人体组织
定义
蛆虫疗法,又名蛆虫清创疗法、幼虫清创,是指利用人工培育的无菌医用蛆虫(丝光绿蝇的幼虫)帮助清理溃烂伤口,吃掉感染创面的坏死组织和细菌的一种自然生物疗法。
效果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治疗
压疮、静脉性或动脉性溃疡、
糖尿病足溃疡、以及各种慢性感染性创面等常见的难愈性创面。
治疗效果
蛆虫能吃掉坏死、感染组织,杀死及抑制细菌生长,使坏死组织崩解液化,保持伤口的湿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安全性
医用蛆虫以腐败组织为食物,不消化健康的人体组织,在对有血运的活体组织无任何影响的前提下,清除创面坏死组织。
蛆虫疗法是一种安全且可行的创面治疗方法,不良反应较少。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适用人群广泛,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可独立行走的和卧床患者,合并症多、病情较重、无法耐受手术清创的患者均可应用。
这项疗法在全球历史悠久,在我国也早期长期开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其价格因素与很多方面有关,如选择手术医院的等级、收费标准、医学蛆虫使用数量、创面大小、治疗次数等。
医院科室选择
尽管该疗法显著,但因其一般为备选疗法,全国常规开展该治疗方法的医院较少。
一般是在正规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开展。
适宜情况
蛆虫疗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有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伤口者。
有不宜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且有严重并发症的伤口者。
伴有全身多种疾病或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静脉性或动脉性溃疡患者。
大面积烧伤合并感染者。
其他慢性感染性创面。
不宜情况
以下情况不适用于蛆虫疗法。
创面与体腔或重要脏器相通。
患者对鸡蛋、大豆蛋白、蛆虫等过敏。
创面有较深窦道。
创面邻近大血管,且暴露在外的血管壁已损伤。
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创面感染急性期,随时有可能截肢或威胁生命者。
没有获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者。
患者需要完各类检查及治疗前准备。
因为该疗法单次治疗需要2~3天,一般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凝血指标、传染病指标等,目的是排除不适宜情况(禁忌证)及传染病。
创面检查
主治医师会对患者创面大小、深度及是否存在窦道等情况进行专科检查,目的是排除不适宜情况(禁忌证),制定医用蛆虫的数量及治疗时长等治疗方案的。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使用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如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影响到凝血功能,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行手术,否则可能降低该疗法成功的概率。
心理准备
了解自身情况,跟医生做充分的沟通,充分认可及接受该疗法,对治疗后的效果及可能的情况充分知晓。
安排生活工作
住院大约需要2~3天,可能暂时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但一般出院后基本无较大影响。
术前清洁
治疗前应清洁全身,尤其要保证治疗部位周围的皮肤的清洁。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穿着病号服即可。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治疗情况,以及治疗风险、注意事项、可能的治疗效果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治疗可能不能一次达到绝对效果,可能需要重复开展。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只要安静平躺即可,或按医生指示,采取能充分暴露创面的体位。
伤口准备
医用蛆虫需要潮湿环境,若是干燥的创面,要先用敷料覆盖数天。
保证伤口湿润后,使用水凝胶敷料剪开一窗口,用以保护健康皮肤,露出创面。
放置蛆虫
网眼纱布铺于无菌吸水辅料上,将蛆虫冲洗后置于网的中央,创面每平方厘米放置5~10条蛆虫,将网反转盖于创面,蛆虫在中央,用防水胶密封网的周缘。
用有孔的吸水辅料覆盖,且必须保证有空气通入,否则蛆虫可能会因缺氧而死亡。
治疗后护理
每日检查伤口,按需要更换吸水辅料。
一般在3日左右蛆虫能将腐烂组织吞食完毕,应当将蛆虫除去。
若伤口仍有坏死组织,有感染的表现,可以再实行一次蛆虫治疗。
治疗感受
长大了的蛆虫在皮肤或伤口的边缘爬行时,可引起痒感或疼痛,一般不会有较严重的痛苦感受。
该疗法给患者带来的是心理方面的考验,若心理未完全接受该疗法的患者,可能会有煎熬与痛苦。
治疗时间
治疗时间与具体需要治疗多少次有关。
单次治疗时间为2~3天。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所用敷料不能太过干燥。
治疗期间不要洗澡,以免弄湿敷料后将蛆虫淹死。
坐、卧及走时,不能挤压正在接受治疗的创面,以免压死蛆虫从而影响疗效。
不要将正在接受治疗的创面对着火或取暖器,以免烤干敷料,将蛆虫干死。
监测与检查
治疗后当天通常会重点观察
生命体征,包括监测心率、呼吸等,以防止出现过敏事件的发生等。
饮食营养
正常饮食即可,尽量做到清淡、营养均衡。切勿饮酒。
避免运动过量
若身体条件允许者,治疗过程中鼓励下地活动、散步等,但以结束之后不觉得疲惫为宜。
并发症及应对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为蛆虫疗法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可出现疼痛加剧、发痒、感冒样症状、发热等症状。
创面分泌物会增多
因为蛆虫的刺激,可能导致创面分泌物增多。
一般对症治疗即可,如增加换药、更换敷料的频率。
血管破裂出血
因为创面发展,导致其邻近血管,且暴露在外的血管壁已损伤,蛆虫啃食过程中可能导致血管破裂,从而导致出血。
静脉出血一般可使用纱布填塞止血,若为动脉出血,一般需急诊缝扎止血。
蛆虫逃逸
创面与体腔或重要脏器相通,蛆虫进入体腔或重要脏器。
一旦发生,需在超声或CT引导下,采取手术,将蛆虫取出。
脑病
大量的蛆虫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进入身体循环,从而出现脑病。
恢复过程
恢复过程一般不会有较大痛苦,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考验,患者充分适应后,一般均可顺利完成治疗。
后续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一般需根据敏感菌及药敏试验继续使用相关抗生素。
疼痛无法忍受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进行镇痛治疗。
因心理因素导致紧张者,可使用地西泮等药物镇静。
某些一次不能完成预期治疗效果的,需要再次施行蛆虫治疗。
手术治疗
烧伤、褥疮等患者,待创面恢复良好后,可能需要植皮等治疗。
对于肢体
坏疽患者,若是药物治疗、蛆虫治疗等保守方案均无效者,可能需行截肢术。
饮食注意
正常饮食尽可,切勿进食可能导致过敏食物。保证清淡、营养均衡。戒烟、戒酒。
复查
出院后如果发现创面再次出现脓液、红肿等,应当立即就医。
一般在治疗后2~3天即需检查创面,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敷料、蛆虫。1周左右开始取创面组织进行进行细菌培养,了解有无细菌生长。2周后仍需取组织进行细菌培养,了解创面情况。
日常生活
平常生活须要细心维护创面部位,防止磕碰。不要因好奇创面恢复情况,随意打开敷料观察创面。
治疗期间不要洗澡,以免弄湿敷料后将蛆虫淹死。
治疗期间,坐、卧及走时,不能挤压正在接受治疗的创面,以免压死蛆虫从而影响疗效;不要将正在接受治疗的创面对着火或取暖器,以免烤干敷料,将蛆虫干死。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实施糖尿病饮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