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性头痛
多表现为一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和呕吐
药物治疗为主,可辅助心理治疗
多数预后良好
偏头痛是什么?
定义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属于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特征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搏动性,多为一侧发作,常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分型
无先兆偏头痛: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
有先兆偏头痛:约占偏头痛患者的10%,可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打哈欠等前驱症状。
慢性偏头痛:每月头痛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以上,且至少有8天的头痛具有偏头痛性头痛特点。
偏头痛并发症:包括偏头痛持续状态、无梗死的持续先兆、偏头痛性脑梗死、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
其他类型:包括视网膜型偏头痛、很可能的偏头痛以及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
发病情况
偏头痛可见于各年龄人群。首发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40~50岁时最多。
我国偏头痛患病率为每100人中约9.3人患病。
在成年人中,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
偏头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偏头痛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饮食及精神因素相关。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因此可能与遗传相关,女性月经期容易发作,食用奶酪、巧克力及饮酒后可诱发,在情绪不稳、紧张时也容易发作,因此与内分泌、饮食及精神因素也有相关性。
女性右侧头痛要警惕什么病?
可能是生理因素导致的,也可能与偏头痛、
紧张性头痛、神经衰弱等疾病导致的。
若平时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的情况下,可出现右侧偏头痛症状,属于生理现象。如果头痛发作前有视物异常,疼痛呈搏动性,可能为偏头痛;如果疼痛为压迫性,且持续时间相对长,考虑为紧张性头痛;如果头痛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时考虑神经衰弱可能。
偏头痛发作如何快速缓解?
偏头痛发作时应通过一般处理及药物来缓解疼痛。
偏头痛发作时首先要在黑暗、安静的房间内休息或睡觉,可用布包裹冰袋,放在颈后部,并轻按疼痛部位。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治疗,轻至中度头痛,使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中至重度头痛,可使用特异性止痛药,如
麦角胺、舒马曲普坦等缓解头痛发作。
致病原因
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偏头痛患者,则其患偏头痛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5倍。
内分泌和代谢因素
偏头痛多见于青年女性,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根据这些现象以及一些临床研究,提示偏头痛发作可能与内分泌改变或激素水平有关。
神经细胞兴奋性紊乱
有研究发现一类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基因突变,可能与偏头痛发生的有关,提示偏头痛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可能存在相关性。
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心脏的左右心房在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5~7个月融合,如果未能融合则称为
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可引起偏头痛,但具体机制尚不明了,可能和静脉血中某种物质流入动脉系统到达脑部有关。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诱发偏头痛。
饮食
不吃饭或禁食会诱发偏头痛。
食入以下食物,也可诱发偏头痛:
含酪胺的奶酪。
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和腌制食品。
含苯乙胺的巧克力。
药物
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
硝酸甘油)等药物,也可能诱发偏头痛。
精神因素
精神压力大。
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多。
焦虑。
抑郁。
紧张。
痛哭。
过度劳累。
其他诱发因素
强光刺激。
噪声刺激。
浓烈的气味刺激。
天气变化。
发病机制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关于偏头痛是如何发生的,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学说。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脑膜血管上有三叉神经纤维分布。
当三叉神经节及其纤维受刺激后,会释放神经肽。
这些神经肽会引起血管扩张出现
搏动性头痛,还会引发炎症。
炎症刺激痛觉纤维,刺激通过三叉神经传向大脑,形成恶性循环,引发头痛。
血管学说
该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疾病,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
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偏头痛先兆症状,随后颅外、颅内血管扩张导致搏动性的头痛产生。
典型的偏头痛发作分为以下4个阶段,但不是所有偏头痛患者都会经历这4个阶段。
偏头痛发作频率不定,有人偶尔发生,有人每月可发作数次。
前驱期
在偏头痛发作前,部分患者可出现以下前驱表现。多在头痛发作前24~48小时,甚至几天前出现。这些表现多预示着偏头痛的发作。
打哈欠。
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变化,从抑郁、失落到兴奋,或者从兴奋到失落。
易怒。
口渴。
食欲减退。
排尿增加。
便秘。
脖子僵硬。
先兆期
在头痛发作前,或头痛发生时,出现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称为先兆症状,包括视觉、感觉、言语和运动的缺损或刺激症状。
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其次为感觉先兆,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
先兆症状一般在5~20分钟逐渐出现,持续不超过60分钟。不同先兆可以接连出现。
视觉先兆
眼前可能出现闪光、暗点。
常见的是“之”字形、波浪线状的闪光,并逐渐向周边扩展。
视物模糊(看不清东西)。
单眼看不见东西,单眼或双眼的一边看不见东西。
感觉先兆
身体一侧、面部或舌头麻木,出现缓慢移动的局部针刺样感觉,逐渐变大或变小。
言语先兆
比如咬字不清、说话费力。
运动先兆
比如一侧手脚、面部肌肉无力。
发作期
典型症状
多数头痛位于一侧,从一侧太阳穴扩展至整个同侧头部,还可从一侧转移至另一侧。
多为
搏动性头痛(一跳一跳的疼痛),也可表现为针刺样痛或胀痛。
可持续4~72小时。
弯腰、低头、咳嗽、打喷嚏、上下楼及体力活动等,可加重头痛。
一般在安静或黑暗环境内、呕吐后或睡眠后,头痛可有所缓解。
伴随症状
恶心。
呕吐。
对光线、声音、气味特别敏感。
皮肤苍白。
情绪不稳。
眩晕。
易激惹。
恢复期
头痛缓解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无力和食欲差等表现,1~2日后常可好转。
并发症
偏头痛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引起以下疾病。
偏头痛持续状态
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而且疼痛程度较严重。
睡眠或服用药物,可短暂缓解。
无梗死的持续先兆
有先兆偏头痛在一次发作中,出现一种先兆或多种先兆症状,持续1周以上。
本次发作其他症状与以往发作类似。
相关脑部神经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脑梗死病灶。
偏头痛性脑梗死
有先兆偏头痛在发作中,出现其中一种或多种先兆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
经过相关脑部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脑梗死病灶。
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
极少数情况下偏头痛先兆症状可触发痫性发作,表现为身体突然抽搐,甚至晕厥。
痫性发作多发生在先兆症状中或后1小时以内。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40
偏头痛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果头痛频繁出现,或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表现,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的表现,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若平时有写头痛日记,可在就医时交给医生,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特别提示:头痛剧烈时,建议家属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头痛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
具体是哪侧头痛?
头痛一天可以发作几次?一般什么时候发作?持续多长时间?
除了头痛,还有哪些不适?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偏头痛?
是否患有颅内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40
偏头痛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偏头痛家族史。
有既往头痛史,月经期、失眠、烦躁、食用腌制食品等可诱发头痛发作。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偏头痛很少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当医生怀疑合并有内分泌、感染等疾病时,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帮助进行鉴别诊断。
如医生怀疑存在
颅内感染,可能会推荐进行脑脊液检查。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来采集脑脊液,然后进行检查。穿刺后要平卧(不枕枕头)6小时,注意穿刺部位不要碰水。
影像学检查
常用CT和磁共振检查。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排除由脑肿瘤、脑出血、颅内感染等引起的头痛。
检查时应避免佩戴金属首饰或穿着带有金属纽扣配件的衣物。
诊断标准
国际头痛协会疾病分类的最新版(ICHD-Ⅲ )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为:
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①符合“②”至“④”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
②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
③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
单侧性。
搏动性。
中或重度头痛。
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此类活动。
④头痛过程中至少伴有下列1项:a.恶心和(或)呕吐;b.畏光和畏声。
⑤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①符合“②”至“④”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
②至少出现以下一种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
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光、亮点或亮线)和(或)阴性表现(如
视野缺损)。
感觉异常,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表现(如麻木)。
言语和(或)语言功能障碍。
运动症状。
脑干症状。
视网膜症状。
③至少满足以下2项。
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至少2个先兆症状连续出现。
每个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
至少1个先兆症状是单侧的。
头痛伴随先兆发生,或发生在先兆之后,间隔时间少于60分钟。
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①每月头痛(紧张型头痛性或偏头痛性)≥15天,持续3个月以上,且符合“②”和“③”标准。
②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的“②”至“④”,和(或)“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的“②”和“③”。
③头痛持续3个月以上,每月发作≥8天且符合下列任意1项:a. “无先兆偏头痛标准”的“②”和“③”;b. “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的“②”和“③”。
④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鉴别诊断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会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发作,往往在一只眼睛或其周围发生剧烈头痛。
丛集性头痛与偏头痛在家族史、好发人群、发病周期性等方面均有不同,具体区别见下表。
项目 | 偏头痛 | 丛集性头痛 |
---|
家族史 | 多有 | 多无 |
好发人群 | 女性远多于男性 | 男性多于女性 |
周期性 | 部分女性患者与月经有关 | 有丛集发作期,期间发作,频率为隔天1次到每天8次\n |
持续时间 | 头痛可持续4~72小时 | 头痛可持续15~180分钟\n |
头痛部位 | 多为单侧头痛 | 固定单侧眼眶、颞部(太阳穴)疼痛\n |
头痛性质 | 搏动性 | 锐痛、钻痛,难以言表\n |
头痛程度 | 中重度 | 重度或极重度\n |
活动后加重 | 多有 | 多无,常躁动不安 |
伴随表现 | 多伴随恶心、呕吐,光线和声音刺激会引起不适 | 发作时伴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及多汗 |
三叉神经痛
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短暂剧痛。疼痛如刀割、烧灼或针刺样。常因洗脸、刷牙、说话、咀嚼而诱发。患者常可指出诱发疼痛的位置,称为“扳机点”。
二者具体区别见下表。
项目 | 偏头痛 | 三叉神经痛 |
---|
发作频率 | 发作频率不定,有时每月可发作数次\n | 每天发作数次至数十次 |
头痛部位 | 多为单侧,少见双侧 | 前额、面部、右侧多见\n |
持续时间 | 可持续4~72小时 | 数秒到3~5分钟,甚至10分钟\n |
头痛性质 | 搏动性 | 有扳机点(诱发疼痛的位置),剧痛、呈电灼样\n |
伴随表现 | 恶心,呕吐,对光线和声音刺激感到不适,情绪不稳,易怒等 | 脸红、流泪、流鼻涕等 |
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与偏头痛在头痛持续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发等方面均有不同,具体区别见下表。
项目 | 偏头痛 | 紧张性头痛 |
---|
持续时间 | 头痛可持续4~72小时 | 不定,发作可持续30分钟至7 天 |
头痛部位 | 多为单侧头痛 | 双侧头部 |
头痛性质 | 搏动性 | 压迫性、紧缩性 |
头痛程度 | 中重度 | 轻中度 |
活动后加重 | 多有 | 多无 |
伴随表现 | 多伴随恶心、呕吐,光线和声音刺激会引起不适 | 多无,也可有厌食,对光线和声音轻度不适 |
脑肿瘤引起的头痛
相似点:持续头痛。
不同点:脑肿瘤可引起持续性头痛,休息后不能缓解,随病程进展常伴有喷射性呕吐和眼底水肿。
颅内慢性感染引起的头痛
相似点:头痛。
不同点:颅内慢性感染疾病包括
结核性脑膜炎、
真菌性脑膜炎、
猪囊尾蚴病(
囊虫病)性脑膜炎及梅毒性脑膜炎等,以头痛为早期症状,一般皆伴有发热。但部分不典型患者,初期只有低热。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相似点:头痛。
不同点:头痛发生与药物过度使用有关,多在药物停止使用后2个月内可缓解。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
治疗原则: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同时可辅助进行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等。一般无须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偏头痛发作时,使用以下方法,有助于缓解头痛。
在黑暗、安静的房间内休息或睡觉。
用布包裹冰袋,放在颈后部,并轻按疼痛部位。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发作期治疗
使用药物治疗可快速、持续镇痛,减少头痛再发生,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常用药物如下。
轻-中度头痛
对乙酰氨基酚:有口服剂(片剂、混悬液、混悬滴剂)、肛门栓剂及注射液多种。可用于对
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者。
布洛芬: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
双氯芬酸:有口服剂、肛门栓剂及注射液。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起效较快,最好于饭前吞服。
阿司匹林:有口服剂、肛门栓剂及注射制剂。
复方制剂:常用复方制剂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及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对乙酰氨基酚与咖啡因的复方制剂,双氯酚酸与咖啡因的复方制剂。
中-重度头痛
曲坦类药物:能特异地治疗偏头痛的头痛,在头痛期的任何时间应用均有效,越早应用效果越好,但先兆期不推荐使用。常用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和
利扎曲坦等。
复方制剂:麦角胺咖啡因合剂可治疗某些中重度的偏头痛发作。
阿片类药物:本类药物有成瘾性,仅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头痛者。肠外阿片类药物,如
布托啡诺,可作为偏头痛发作的应急药物,即刻镇痛效果好。
其他药物
甲氧氯普胺、
多潘立酮等止吐和促进胃动力药物,不仅能缓解恶心呕吐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
苯二氮䓬类、巴比妥类镇静剂,可促使镇静、入睡,促进头痛消失。因镇静剂有成瘾性,故仅适用于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患者。
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指在头痛还没有发作的时候,用药预防头痛发作。常用药物如下。
非甾体消炎药:如萘普生,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咨询医生。
钙离子拮抗剂: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和缓解症状,如维拉帕米、氟桂利嗪。
用药注意事项
以上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过频,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不适(如乏力、头晕),要及时告知医生,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不要擅自更换用药。
中医治疗
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脑风”等范畴,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也可帮助缓解头痛。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不要听信“偏方”“土方”。
都梁软胶囊、头痛宁,对偏头痛有一定疗效,与西药合用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针灸治疗偏头痛,一般应在疼痛发作之初、痛势未甚时及时治疗,效果往往更佳。
推拿对偏头痛有一定疗效。头面部和颈项部的不同穴位推拿按摩常常可以缓解疼痛。
心理治疗
放松疗法
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促进身体放松。
放松时要选择避光的环境,采取舒适的姿势,坚持每天练习。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
坐在椅子上,背靠紧,双手放在膝盖上,双脚放在地板上。
头靠着墙。
肩放低。
放松下巴,上下牙齿间留有间隙。
闭眼,平静而有节律地呼吸。
从头到脚感受全身在放松。
每次吸气时,选择一个线索词,如“放松”。
30秒后,睁开眼睛,深呼吸结束。
生物反馈
利用各种仪器,使患者能明确清醒地感受,从而清醒地控制及改变身体功能,促进恢复身心健康。
认知疗法
通过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
神经刺激疗法
治疗原理:通过电刺激周围神经治疗神经支配区域疼痛。
常用方法:经皮眶上神经刺激、经颅磁刺激。
治疗效果:在偏头痛的预防及治疗方面疗效不错, 安全性较高, 可作为偏头痛治疗的辅助方法。
周围神经阻滞疗法
蝶腭神经节神经阻滞法对慢性偏头痛起到有效缓解作用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医生将将麻醉剂喷入鼻黏膜,并将沾有药物的棉签经鼻腔插入,让药物停留在蝶腭神经节及其周围区域,从而缓解头痛。
特殊人群的治疗
备孕女性
如果女性患者计划怀孕,推荐使用非药物治疗。
孕妇
多数女性患者在孕期,头痛几乎不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
多数药物在怀孕期间都不能使用,如果不得不采用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了解用药种类及用药风险,谨慎用药。
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间只能采用不经乳汁分泌或分泌量极少的药物,否则可能会影响婴儿。
所有药物都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了解用药种类及用药风险,谨慎用药。
前沿治疗
2018年5月,美国FDA批准首个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抑制剂新药Erenumab用于预防成人偏头痛。同年9月,第二个抗CGRP新药Fremanezumab获批 ,以及第三个抗CGRP新药Galcanezumab获批。
该类药物给治疗偏头痛带来了新的选择,但目前这些药物尚未在中国上市。
治愈情况
偏头痛不能根治。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的预后良好。偏头痛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可在60~70岁时偏头痛不再发作。
危害性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偏头痛是人类第2位的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给个人、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某些偏头痛的发病与特定食物或药物有关,应避免摄入,如奶酪、咖啡、红酒、巧克力、鸡精、味精、代糖、腊肠、火腿等腌制食品;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
硝酸甘油等。
运动管理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发作。
在医生指导下,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运动前一定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引起头痛。
避免诱发因素
当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学会自我调节。
保证充足的睡眠。
不要吸烟,避免饮酒。
在疾病发作期,以休息静养为主。
病情监测
每个人的头痛诱发因素是不同的。记录自己的头痛日记,可以帮助寻找头痛发作的诱因。
就诊时也请携带头痛日记,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
头痛日记需要记录的内容如下。
头痛发作的起始及持续时间、头痛性质、头痛部位、伴随症状。
头痛当天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情绪变化、活动量、所处环境情况、饮食情况。
预防
偏头痛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远离诱发因素等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发作。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规律作息。
远离诱发因素:少食奶酪、巧克力、腌制食品等;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光线刺激,如不要直视霓虹灯,日照强烈时外出应佩戴太阳镜。
女性应注意月经期的生活调理,注意保暖。
必要时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预防发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