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系统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
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各种内外因素都可能导致耳聋
药物、手术、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
定义
耳聋是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神经或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其中程度较轻的称为重听,显著影响正常社交的称为聋。
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如听不清声音,看电视时需加大音量等。
耳聋主要分为
传导性聋和
感音神经性聋两大类,若同时存在两者特征则称为混合性聋。传导性聋由外耳或中耳传音结构病变所致,感音神经性聋则是内耳以及听觉神经中枢疾患所致。
分类
按耳聋出现的时间分类
先天性聋
指因遗传、孕期母体因素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等而导致出生时即存在的听力障碍。
后天性聋
指出生后因环境、损伤等因素而出现的听力障碍。
按病变性质分类
器质性聋
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或神经等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或受到损伤而出现的聋。
功能性聋
指听觉系统并未损伤而出现的聋,又称为精神性聋。
按病变发生部位分类
传导性聋
外耳和中耳的病变或损伤引起的传导性听力障碍。
感音神经性聋
耳蜗和听神经病变而引起的听力障碍。
混合性
听觉系统的传音和感音神经两部分均出现病变或损伤时引起的听力障碍。
按耳聋和言语功能发育的时间关系
语前聋
指在言语功能发育之前就出现的耳聋。
语后聋
指在言语功能发育完成之后才开始出现的耳聋。
发病情况
耳聋是我国人群残疾以及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7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听力残疾(含多重残疾)人共2780万,其中单纯听力残疾人2004万,多重残疾人中听力残疾人数为776万。听力残疾现残率为2.11%。我国0~6岁听力残疾(含多重)儿童约有137万,每年新生聋儿约2.3万,60岁以上听力残疾人数约为2045万。
耳聋人群共占各类残疾人总数的27%。白种人的耳聋患病率高于黑种人,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儿童高于城市儿童。
致病原因
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耳聋的发生。
传导性聋
外耳道因素
外耳道畸形,外耳道
耵聍、异物阻塞,外耳道炎症等引起的传导性听力下降。
鼓膜因素
鼓膜破裂、穿孔,鼓膜炎症导致鼓膜增厚、粘连,可引起的
传导性聋。
中耳因素
中耳炎症,鼓室发育不全,听骨链畸形、骨折等,导致中耳传音功能障碍引起的耳聋。
感音神经性聋
遗传因素
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导致遗传缺陷而出现的耳聋。
孕期母体因素
胚胎发育期或分娩时母体感染、中毒或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可引起
先天性耳聋。
中毒因素
摄入耳毒性物质可引起耳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重金属等损伤耳蜗感觉器细胞,导致听力下降。
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内耳损伤导致
感音神经性聋。
听觉系统老化
老年患者的听觉系统衰老而引起的听力障碍。
声创伤
爆裂声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损伤听觉器官而引起听力下降。
特发性突聋
原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疾病相关性
全身其性疾病也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病、听神经病、
梅尼埃病等。
诱发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时,患者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等,可能诱发耳聋。
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可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导致听觉系统功能降低而出现耳聋。
危险因素
不良的挖耳习惯
挖耳可能导致耳道皮肤黏膜损伤并继发感染,或引起
鼓膜穿孔而导致耳聋。
长期佩戴耳机
长期佩戴耳机使患者听力始终处于高压状态下,易引起听力下降。
职业暴露者
长期于高噪音环境中工作,如纺织厂工人、钢铁切割工人等易出现听力下降。
发病机制
传导性聋
由外耳或中耳传音结构病变所致,如先天外耳或中耳畸形、
耵聍栓塞、中耳炎、鼓膜及听骨链外伤、
耳硬化症、中耳肿瘤等。
感音神经性聋
内耳疾患所致者为感音性聋或耳蜗聋,如先天内耳畸形。听神经及其中枢通路病变导致的耳聋称为神经性聋或蜗后聋,如
听神经瘤以及其他脑干或听觉中枢病变、多发硬化症等。
混合性聋
指前两种致聋因素同时存在所致的耳聋。
主要症状
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
所有类型的耳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
轻微听力损失:纯音平均听阈在16~25dB HL。
轻度听力损失:纯音平均听阈26~40dB HL,小声讲话听不清。
中度听力损失:纯音平均听阈41~55dB HL,听一般的谈话声困难。
中重度听力损失:纯音平均听阈56~70dB HL,听大声也困难。
重度听力损失:纯音平均听阈71~90dB HL,只能听到近距离的大声喊叫。
极度听力损失:纯音平均听阈在90dB HL以上,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其他表现
婴幼儿不会转向声源,对呼声置之不理,呼之不应,不能学习发音,多伴有言语功能障碍。
成人患者多为
突发性聋,通常仅一耳失聪,表现为听力迅速下降,可在数小时内发生。
老年患者表现为与人交流声音大,但听不清对方声音,需以较大音量才能听清。
有些耳聋患者可伴有耳鸣,通常为持续、高调性耳鸣,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外耳道或中耳病变引起者,可出现
耳闷、耳胀、堵塞感等。
内耳病变引起者,可出现眩晕等症状。
并发症
耳聋患者因听力受损,生活质量下降,可出现多种精神症状以及语言功能障碍。
精神心理障碍
听力损害影响患者正常的人际交往,无法顺畅与外界交流,因此患者易产生被孤立感以及挫败感,长此以往,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自卑、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言自语。
语言功能障碍
多见于极重度耳聋的儿童患者,因无法听到声音,不能学习文字发音,因此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就医科室
耳鼻喉科
当患者出现听不清声音、听见的声音模糊,或出现间断性耳鸣、耳聋交替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取下耳饰,保证外耳道及周围无异物遮挡。
耳鼻喉科检查精细而繁琐,请保持耐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耳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听力是突然下降的还是持续缓慢下降的?
是单耳还是双耳聋?
什么情况下听力会好转?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有耳鸣、眩晕、耳痛等症状吗?
病史清单
耳朵是否受过伤或做过手术?
是否得过中耳炎一类的耳部疾病?
是否有自行挖耳或他人挖耳的情况?
家里有人出现耳聋的症状吗?
近段时间是否用过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
是否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此前是否有病毒感染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纯音听力测试、声导抗测试,耳镜检查、音叉试验、头部影像学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类: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诊断依据
病史
外伤、手术史:既往耳部外伤、炎症或手术可能损伤听觉系统。
耳毒性用药史:庆大霉素、铂类抗
肿瘤药物具有耳毒性,可能引起耳聋。
噪音暴露史: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如职业暴露、长期佩戴耳机等。
家族史:家族中若有人出现耳聋症状,则耳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可伴随有耳鸣、耳痛以及眩晕等症状;传导性耳聋患者常合并有外耳道或鼓膜病变。
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
是门诊最常用的基本主观听力检查法,用于初步判断听力障碍。
通过比较同侧耳的气传导和骨传导听觉时间来判断耳聋的性质,并比较患者与正常人的骨传导听力。
主要包括林纳试验、施瓦巴赫试验以及盖莱试验等。
纯音听力计检查法
用于测试听觉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听敏度,判断有无听觉障碍。
估计听觉损害的程度,对耳聋的类型和病变部位做出初步判断。
通过分析纯音听阈图来判断耳聋的类型:骨传导听阈正常,气传导听阈提高,气骨导间距>10dB提示
传导性聋;气、骨导听力曲线呈一致性下降,高频听力损失较重提示
感音神经性聋;气、骨导听力都下降,但有气、骨导差存在提示混合型聋。
阈上听功能测试
有助于鉴别蜗性病变或蜗后病变,主要用于感音神经性聋的检查。
主要包括重振试验、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听觉疲劳和病理性适应现象测试等
言语测听法
将标准词汇录入数码载体上,通过耳机或自由声场扬声器进行测试。
主要用于听觉康复工作、人工耳蜗植人后的听力康复训练效果评价以及评估助听器的效能等。
佩戴助听器后言语识别率低于30%~50%,是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
声导抗测试法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客观听力测试的方法之一。
包括鼓室导抗测量和镫骨肌声反射。
比较捏鼻鼓气法前后的鼓室导抗图可检测咽鼓管功能。
镫骨肌声反射可用于评估听敏度,鉴别传导性聋与感音性聋,鉴别蜗性和蜗后性聋,识别非器质性聋等。
电反应测听法
用于检测声波经耳蜗毛细胞换能、听神经和听觉通路到听觉皮层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物电位。
主要包括听性脑干反应、40Hz 听觉相关电位、多步页稳态诱发反应等。
听性脑干反应可检测听觉系统与脑干功能;听觉相关电位主要用于对听阈阈值的客观评定;多频稳态诱发反应评估重度耳聋儿童的听力阈值,并作为助听器选配的重要参考指标。
影像学检查
CT
目的:观察患者耳骨结构是否存在畸形,排除
颅内肿瘤。
意义:若患者耳骨结构异常或外耳道出现占位性病变,那么判断占位物大小和性质可能对于选择手术方案存在参考价值。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取下金属物品。
鉴别诊断
伪聋
相似点:患者均表现为听不清声音,听力下降。
不同点:
伪聋是患者在听觉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伪装耳聋,又称诈聋。器质性耳聋一般听觉系统存在病损,可予以鉴别,而功能性聋一般不伴有器质性损伤,可通过询问病史、观察举止、神态,结合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目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恢复患者听力,听力无法完全恢复者,尽量保证患者现有听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根据耳聋的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鼻、鼻窦和鼻咽部疾病。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感音神经性聋
神经营养药
用药注意事项:不能与
阿司匹林、
氨茶碱等药物合用。可能出现头晕、烦躁、胃肠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
内耳血管扩张药
药物作用:适用于耳蜗微循环障碍引起内耳功能障碍所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聋。
用药注意事项:有颅脑外伤、颅内出血以及低血容量的患者禁用。
青光眼患者慎用。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
手术治疗
适用于因外耳、中耳畸形以及中耳炎等导致的传导性耳聋。
通过听力重建手术改善解除畸形或损害,恢复患者听力。
其他治疗
助听器
适用于耳聋不太严重的患者,充分利用残余听力、视觉等功能进行言语训练。
言语及听功能训练
适用于有残余听力的幼儿,利用助听器积极进行言语及听功能训练以提高言语接受能力,获得部分理解言语和说话的能力。
人工耳蜗植入
适用于严重耳聋,无残余听力的患者,通过耳蜗内埋植电极刺激神经,使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获得听觉。
治愈情况
因
耵聍堵塞引起的耳聋,在清除耵聍后听力一般可恢复。
因药物引起的耳聋,在停药后听力一般可逐渐恢复,但也可能出现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预后因素
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高龄,症状持续时间久、程度重,耳聋的类型为遗传性或
感音神经性聋等。
危害性
影响日常生活
耳聋患者听不清声音,影响正常社交,可导致患者人际交流困难,社会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影响心理健康
耳聋患者因耳聋可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耳聋患者平时用耳卫生,纠正不良的挖耳习惯。
避免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保护听力。
需佩戴助听器的患者需要逐渐习惯佩戴助听器,并定期妥善维护,保证助听器的功能。
心理支持
耳聋患者可因疾病有烦躁易怒、情绪变化大,性格孤僻等表现,家属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接受现实,树立治疗的信心。
病情监测
注意患者的听力变化,症状是否加重,若服用药物,是否出现了药物不良反应等。
若为幼儿或老人患病,应注意其耳部健康,观察其是否对呼喊声敏感,是否有反应迟钝或交流不答的情况等。
随诊复查
随诊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诊的时间 :根据听力恢复情况定期复诊,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听力检查;若长期服用药物则需要监测药物浓度;佩戴助听器者需检查助听器的使用情况。
预防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
避免滥用对听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是减少
药物性聋的重要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不随意挖耳,不长期佩戴耳机,音量不宜过大,避免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有脑动脉硬化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防止微循环障碍,对于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非常重要。
经常按摩耳部。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如按摩耳廓、捏耳,或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
积极治疗耳部及耳周疾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