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宽时间在皮秒级别的激光
根据皮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工作波长、治疗间隔及治疗次数
通过淡化色素、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达到美白皮肤、细腻皮肤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雀斑、黄褐斑,以及毛孔增大、皮肤细纹、瘢痕等
定义
激光
激光是指能够产生激光的物质,在受到激发后,产生并放大的光。具有波长和颜色单一,传播方向一致,高能量的特点。
皮秒激光
皮秒等于10-12秒,换算为一万亿之一秒。脉宽可以理解为激光维持在一定功率持续的时间,脉宽越短,对组织的作用越强。
皮秒激光指输出脉宽在皮秒级别的激光,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功率,从而对目标色素进行精准作用。由于作用时间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更轻。
皮秒激光工作波长主要包括755nm、532nm、1064nm,及最新上市的730nm。
皮秒激光的工作原理
皮肤表面及真皮色素颗粒吸收能量后,通过光声效应粉碎成极细小的颗粒,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最终达到清除色素的治疗目标。
皮秒激光还可以实现面部
光老化的改善以及对
瘢痕进行修复。主要原理是可以通过透镜形成大小一致间隔相等的点状光束阵,使表皮深层及真皮浅层留下空腔,但保留表皮的完整性,进而促进真皮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的新生。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还可用于治疗痤疮瘢痕等瘢痕、满足去除皮肤细纹等面部年轻化需求。
治疗效果
皮秒激光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真皮及表面的色素性疾病,能够起到改善面部肤色,提升面部年轻化状态,治疗瘢痕、文身的效果。
表皮色素增加性疾病
如雀斑、日光性黑子,532nm波长及755nm波长皮秒激光。
皮损颜色较深,边界清晰且易晒黑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一般在治疗1次后90%患者均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次数1~3次,治疗间隔1~3月。部分患者存在
皮疹反复及
色素沉着的现象。
真皮表皮交界色素增加性疾病
如
色素性毛表皮痣,755nm、532nm、1064nm均可用于该病治疗,但目前治疗效果并不明确。
真皮色素增加性疾病
如太田痣,可选用755nm或1064nm皮秒激光进行治疗,平均治疗次数在4~8次,治疗间隔为3~6个月,患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近年来研究证实皮秒激光效果优于纳秒激光,皮损清除率高,治疗次数减少。
黄褐斑
由于病因复杂,目前皮秒激光推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由于高能量可能导致黄褐斑皮损颜色加深,面积增大,建议治疗使用低能量治疗,不建议进行高能量维持治疗,
目前主要采用1064nm及755nm皮秒激光进行治疗,暂无统一治疗方案,一般间隔4周,治疗3~6次不等。
去除文身
皮秒激光是治疗文身的最推荐手段之一,对各种颜色文身都有非常优秀的清除效果,治疗周期短,不良反应少。
黑色文身通常选用755、1064nm波段进行治疗,绿色及蓝色文身选用730nm、755nm波长治疗。
瘢痕
皮秒激光可用于面部轻重度凹陷及
萎缩性瘢痕的治疗,可选用点阵模式1064nm、755nm、532nm波长治疗,与CO
2点阵
激光治疗相比,不良反应更少,误工期更短。
年轻化管理
皮秒激光通过在真皮及表皮形成空泡,激活皮肤的损伤修复机制,促进胶原蛋白、弹力纤维以及黏蛋白的再生重组,从而达到改善皱纹、紧致皮肤的作用。
安全性
皮秒激光的安全性较不同种类的传统纳秒激光、CO2点阵激光有着独特优势。
由于皮秒激光脉宽≤900 ps,极短时间内释放精准高能量,能够通过光机械作用使靶色素爆破,形成非常细小的颗粒,更加方便于被表皮代谢出体外。
同时能量更好地限制在目标组织中减少了热量释放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了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因此皮秒激光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皮秒激光技术属于美容皮肤科项目中的微创治疗项目,暂无分级。治疗难度不大,属于皮肤美容科中的常用治疗。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要求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需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皮秒激光的费用均为自费项目,受治疗机构的等级、类型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皮秒激光的费用主要根据治疗的疾病种类及皮损面积大小决定,单次激光治疗费用一般在2000~8000元不等,同时可能需要
局部麻醉费用100-500元左右,后期修复敷料费用100~300元左右。一般情况下皮损面积越大,治疗周期越长,费用越高。
医院科室选择
建议选择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皮肤科,激光美容科、整形美容外科;以及具有医疗美容机构执业许可的医疗美容机构进行治疗。
适宜情况
各种真皮及表皮色素增加性疾病、
瘢痕、文身及面部年轻化治疗。
不宜情况
治疗前3~4个月内局部或口服
异维A酸等光敏性药物。
患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
对治疗效果有不切实际期待。
处于黄褐斑进展期。
处于妊娠期。
治疗前检查
皮秒
激光治疗属于皮肤美容治疗范畴内较常用操作,治疗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相关禁忌证,对于诊断存在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皮肤镜、皮肤CT、伍德氏灯的检查。
治疗前进行整体照片存档,同时进行visa皮肤检测,通过特定光源下高像素检查检测治疗区域的血管、色素、皮肤老化及炎症情况,并通过影像记录,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和监测。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近期服用过光敏性药物(如
维A酸类)需暂时停药或调整剂量。
控制基础疾病
女性应避开月经期,月经期毛细血管扩张,对于部分存在破损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局部青紫、肿胀加重,皮肤愈合时间延长。
安排生活工作
治疗前1月避免暴晒,尽量不要安排海边、高原等高强度长时间紫外线照射的活动。
规律作息,保持愉悦的心情。
饮食准备
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高油高脂食物。
衣着服饰要求
皮秒激光治疗需要平卧于治疗床上,可着宽松舒适衣物,应充分暴露治疗区域。
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前,医生应充分告知患者治疗目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患者或患者家属应在充分知情前提下签署操作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准备工作
面部清洁,温和卸去彩妆及防晒霜等,保持面部洁净干燥。
拍照记录皮损整体情况。
佩戴专用防护眼镜,避免激光对眼睛损伤。
在治疗部位均匀涂抹5%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30~60分钟,一般保留1~2毫米厚度,如治疗区域较大或者患者耐受疼痛能力较低,可采取局部封包方法或适当延长敷药时间。
治疗区域有麻木感觉后,将面部麻醉乳膏清水洗净。
进行治疗
医师会根据皮损的类型、部位、面积不同,选择不同的波长、能量、光斑大小进行治疗,通过手具将激光作用于治疗区域,伴有灼热、疼痛感,激光作用于色素时可听到轻微爆破声音。
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师的指导,避免变换体位,避免损伤局部皮肤。
治疗时间
皮秒
激光治疗通常在5~60分钟不等,根据治疗区域面积、疾病的种类以及患者的个人配合程度有所不同。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48小时避水,48小时后洁面应当动作轻柔,切勿用力搓揉,局部可酌情使用消炎软膏。
术后应进行治疗区域的冷敷或者冷喷治疗,建议采用医用冷敷贴,能够缓解治疗后面部灼热及红斑,增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建议每日1次,连续7~14天。
术后应注意保湿,避免使用高浓度维生素C、视黄醇、水杨酸类护肤品,应选用温和润肤剂,以抗炎修复为主,建议选用含有神经酰胺、
角鲨烯、胶原蛋白、玻尿酸类的敷料及润肤剂。
治疗后1月内避免暴晒,治疗结束后应坚持使用温和低刺激性防晒霜。
部分
皮疹术后会发生结痂,一般7日内可自行脱落,忌强行剥离痂皮。
一般7~10天后可正常护肤、化妆。
监测与检查
24小时内局部可有干燥泛红现象,冷敷后可缓解,如出现水疱、破溃或疼痛持续加重,需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治疗后1周,皮损出现颜色加深、结痂为正常现象,一般7天内痂皮可自行脱落,如色素加深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复诊,是否有
色素沉着产生。
饮食营养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忌烟酒。
并发症及应对
皮秒激光由于脉宽短,主要以光机械作用为主,减少了对于周围组织的热损伤,因此大大减少了相关不良反应。但因瞬间能量较高,仍可能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皮肤干燥:术后可能会出现干燥脱屑,可通过采取使用医用冷敷贴缓解,2天后可使用润肤剂。
红斑:通畅可通过冷敷缓解。
水疱:较小水疱数天后可自行吸收结痂,较大水疱需就诊后局部抽吸消毒处理,一般一周可以愈合。
过敏:通常由于局部外用麻膏导致,轻者可通过局部冷敷治疗,无好转者需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过敏治疗。
色素异常:通常由于激光能量过大或后期继发感染造成,可分为色素沉着、色素减退两种情况。色素沉着,激光能量、个人体质及术后护理都是重要因素,可后期通过防晒、微针、激光、外用药物等手段改善。
瘢痕:同样由于激光能量过大或感染造成,需及时就诊,通过规范治疗进行修复。
恢复过程
治疗后即刻可能部分治疗区域有红斑出现,经过冷喷或者冷敷后一般可自行缓解,1~3天局部皮损会出现色素加深或结痂,7天内一般痂皮自然脱落,局部色素改善。
具体过程根据治疗疾病、皮损面积、患者肤色有所差异,一般雀斑治疗1次后色素即有较明显改善,1~7天即可恢复正常皮肤屏障,几乎无不良反应。
太田痣、文身、瘢痕需要较长治疗周期,恢复周期较雀斑长,过程中要避免局部感染及色素。
后续治疗
皮秒
激光治疗后,对于不同疾病可辅助其他后续治疗。如黄褐斑可辅助系统性治疗、
氨甲环酸水光针注射等;面部年轻化管理可后续进行射频治疗、微针治疗等。
不同疾病治疗周期不等,一般雀斑治疗周期较短1~3次;太田痣治疗周期较长,需要至少2~8次治疗。
日常生活
皮秒激光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因此恢复周期短,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治疗后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