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通过放置扩张器,使皮肤面积增加的修复手段
可达到扩大皮肤面积,修复皮损的治疗效果
若规范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治疗过程相对安全
适用于瘢痕、皮肤缺损、体表肿物、色素性疾病、器官再造等情况
定义
皮肤扩张术是指将皮肤软组织在皮肤深面埋植扩张器,以此取得与缺损区域组织色泽、质地、厚度、感觉相似的额外皮肤,使皮肤组织面积扩大,以修复
瘢痕或其他皮肤缺损畸形的一种技术。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皮肤扩张术适用于修复皮肤瘢痕缺损、体表肿物、色素性疾病、器官再造等。
治疗效果
皮肤扩张术可扩大皮肤面积,获得与正常皮肤的颜色、质地、感觉和功能相似的额外皮肤。
安全性
皮肤扩张术治疗通常较为安全,但其过程中可能出现血肿、感染、皮肤破裂、皮瓣坏死等并发症。
但若规范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治疗过程相对安全。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该项技术在我国已发展近40年,虽技术较为成熟,但存在一定的治疗难度,难度系数较高。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皮肤扩张术的费用一般与手术面积有关,大约在5000元~20000元不等,详细价格以医生面诊后根据手术面积等确定。
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自付费用也会有所差别。通常扩张器等耗材器械不能医保报销。
医院科室选择
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病情选择正规医院的烧伤整形科或皮肤科就诊。
适宜情况
瘢痕、皮肤缺损
适用于烧伤、创伤、感染等造成的大面积
增生性瘢痕或挛缩性瘢痕,以及各种皮肤缺损、颅骨外露,瘢痕性脱发等。
体表肿物、色素性疾病
适用于体表肿物,如
血管瘤、神经纤维瘤、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或大面积色素痣、纹身等,以获得足够面积皮肤组织。
器官再造
如眼睑再造、耳鼻再造、乳房再造、阴茎再造等,需要额外皮肤软组织时,可以采取皮肤扩张术取皮。
不宜情况
绝对禁忌证
皮肤扩张术一般无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不能合作或精神障碍的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或严重营养不良不能承受手术者。
有全身感染或手术部位严重急性感染者。
口服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
建议由专业医疗人员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皮肤扩张术,标记扩张范围及手术切口。并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
血气分析、传染病指标(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等。
主要目的了解是否存在贫血、
电解质紊乱等,了解肝肾功能水平,有利于指导治疗,同时了解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及传染病情况。以排除治疗禁忌证。
其他检查
如
心电图检查、胸部CT等,判断患者基本情况是否可以耐受手术。同时还需了解患者相关病史(如
精神疾病史等)、进行体格检查(如是否有皮肤表面感染)等,排除治疗禁忌证。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使用的药物
如近期在使用抗凝药物,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调整用药。
控制基础疾病
若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时,需要控制好基础病后再行手术。
安排生活工作
一期皮肤扩张术埋置扩张器,还需进行二期皮瓣修复缺损区域和封闭皮瓣供区。通常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2~3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时间,需合理安排好生活工作及治疗时间。
衣着配饰要求
行皮肤扩张术时,建议穿着宽松病号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等物品。
皮肤检查
术前仔细观察术区及周围有无小的毛囊炎、痤疮等潜在的感染病灶,如发现应延期手术,减少感染风险。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皮肤扩张手术情况及选择的扩张器形状容量等,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治疗过程
通常经过消毒、肿胀液注射、切开、剥离、止血、埋置扩张器、放置引流、注水等步骤进行皮肤扩张。具体流程大致如下:
术区常规消毒,按照术前标记扩张范围进行皮下肿胀液(即大量生理盐水稀释的含有
肾上腺素的
利多卡因)注射,以减少术中出血,使术野清晰。
按术前设计的手术切口切开皮肤。根据不同位置准确剥离皮肤层次,头部在帽状腱膜下,面部在皮下,躯干在深筋膜层,颈部在颈扩肌浅面。
术中要仔细止血,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可简单压迫止血,置入合适的皮肤扩张器,皮下游离范围一般超过扩张器边缘1~1.5cm,放置橡皮条引流或负压引流后适当加压包扎,缝合切口。
术中进行首次注水,尽可能达额定容量的50%,主要根据表面皮肤承受的张力决定,以表面皮肤未出现苍白,充血反应良好为准。术后也要尽早注水,每次注水量为患者能忍受、皮肤不发白为准。
注水时间一般为3~4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占扩张器容量的10%~20%。注水时间间隔因患者年龄大小、扩张器放置部位的不同而异。
待专业医生评判皮肤扩张程度适宜时取出扩张器,进行二期皮瓣设计与转移,尽可能减少
瘢痕,修复患者外貌美观。
治疗感受
大部分接受皮肤扩张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无明显不适,部分患者起初可能出现肿胀或疼痛感,通常可以耐受。
若患者出现明显疼痛、血肿症状时建议及时遵医嘱处理。
治疗时间
皮肤扩张术埋置皮肤扩张器通常需要30分钟~1小时左右,二期修复的具体时间要根据皮肤疤痕面积大小和严重程度决定。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一般至少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应密切观察辅料渗血情况和局部有无肿胀、胀痛等。术后48小时内尽量卧床,术区制动,避免过分活动牵拉创面。不能清洗或洗澡。
术后按规定时间进行换药,及时更换引流装置,避免引流液回流污染伤口。
注意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防止局部受压,以免皮肤血运障碍,导致扩张区域皮肤坏死等。
埋置皮肤扩张器一般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疼痛,可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程度。
监测与检查
皮肤扩张术后需监测血压、心率、体温等基本
生命体征。
监测皮肤扩张区域有无红肿、青紫或苍白、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现象。
监测皮肤扩张器有无破损、外露,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
饮食营养
建议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多进食含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肉)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如白菜、芹菜、苹果、香橙等)。
并发症及应对
血肿
血肿多发生在一期埋置扩张器后72h内发生,少数病例发生于一期手术后10~14天,通常与术中止血不彻底,引流不畅等原因有关。
术后密切观察术区状况,如出现肿胀明显,皮肤发紫,并逐渐扩大及加重的情况时,可由专业医生采取局部引流,及时进行手术探查,清除血肿,寻找出血点,彻底止血。
感染
通常出现在一期术后组织扩张过程中。可为原发性的,也可为继发于血肿或扩张器外露后,一般表现为扩张区肿痛、皮温升高,甚至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可能与扩张器放置时间长、血肿处理不当、本身皮肤状态、年龄等因素有关。
出现全身感染时,要及时遵医嘱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扩张区域发生炎症时,除全身用药外,还可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如感染控制效果不佳,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或取出扩张器。
扩张器外露
主要原因可能有注水过快过多;手术中剥离层次不清;未展平放置扩张器,注水时顶破皮肤;手术后包扎过紧等。
扩张器早期外露如无感染可清创缝合,继续扩张;如伴有感染,常需立即取出,并行抗感染治疗。
皮肤坏死
主要原因可能与分离腔隙过小、扩张张力过大、术中损伤皮瓣的重要血管等有关。二期手术后出现的坏死主要与皮瓣转移时的设计有关,转移后张力过大,皮瓣蒂部扭转,可能造成术后皮瓣坏死。
若皮肤血运障碍,造成皮肤坏死,需进行扩大创口,尽可能切除坏死组织,必要时植全厚皮片。待皮表情况好转后再行修复治疗。
恢复过程
一期埋置皮肤扩张器后,若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按计划完成扩张器注水,密切监控皮肤扩张情况,一般经过3个月左右可行二期皮瓣修复手术,术后注意皮损护理,通常可较好修复皮肤外貌和功能。
后续治疗
皮肤扩张完成后,取出扩张器,行二期皮瓣转移修复手术,依次定位缝合,切除病变区域,充分舒展皮瓣,切勿破坏皮瓣血运。若缺损巨大,一次扩张形成的皮瓣难以全部修复时,不可勉强修复,可再置扩张器接力扩张。
患者可在术后1年内进行随访,观察修复效果,必要时可以再次行小型修整手术。
日常生活
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剧烈活动、牵拉、按压供区皮肤。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感染。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生活规律,不熬夜,忌烟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