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金森患者大脑内特定区域植入电极进行刺激以改善症状的手术方式
通常术后1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术后麻醉苏醒后尽早恢复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以流食为主,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术后需复查头颅CT 或MRI,后续还需由医生进行设备调控
定义
帕金森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是在帕金森患者大脑内特定区域植入电极,发放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以改善患者症状的手术方式,也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DBS具有微创、可调节、效果可逆、安全等优点,成为国内外治疗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和主要的手术方式。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帕金森病。
治疗效果
帕金森病患者通过DBS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症状,尤其对
肢体震颤、强直和行动迟缓有较好的疗效。
手术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手术不能根治帕金森病,术后仍需要服药,但可减少药物剂量。
安全性
任何脑部手术都有风险。DBS通常很安全,但也有引起出血、感染、甚至死亡的报道。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DBS均采用立体定向定位,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手术有一定技术难度,需要医生具有神经外科及立体定向技术,还要求术者对电生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需要有专业医生团队进行术前评估,包括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手术风险、疗效及确定最佳手术靶点。
此类手术已在我国长期开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DBS费用大约在15万~35万元不等。
上述费用包括手术费、麻醉费、材料费等。根据医院等级、耗材种类、麻醉和手术操作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需要在三级医院进行此类手术。这项手术一般是在神经外科或功能神经外科完成。
适宜情况
手术治疗适合原发性
帕金森病、遗传性帕金森病或各种基因型帕金森病以及对复方
左旋多巴反应良好的患者。
药物疗效已显著减退,出现明显运动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的患者。
帕金森病症状严重,专业评估量表Hoehn-Yahr分级2.5~4期的患者。
手术对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年龄也有所限制。
通常患者病程应在5年以上,部分患者放宽到3年以上。
通常患者年龄应不超过75岁;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年龄不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不宜情况
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社交、工作和药物服用等日常生活能力的患者。
有明显严重、难以改善的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
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如
心力衰竭、肾衰竭、
脑卒中等,影响手术效果或生存期的患者。
由于需要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术后需要换药,患者需要住院。
住院时间一般为5~10天。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并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传染病指标等,目的是了解患者基础身体情况,排除手术禁忌证。
一般还会检查血型,是备血所需,以防手术时出血较多需要输血,但DBS通常出血较少。
影像学检查
通常要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MRI),确认是否存在可能构成手术禁忌或增加手术难度的脑部异常,如脑梗死灶、
肿瘤、脑萎缩等,并评估选择手术靶点。
如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特殊情况下也可行头颅CT检查替代。
其他检查
心、肺检查
术前还会做
心电图、
肺功能检查等,判断患者的心肺功能可否耐受手术,对心肺功能较差者在术前、术中可能使用药物调整。
运动功能评估
多使用
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Ⅲ作为评价工具。
服用
左旋多巴后评分改善>30%的患者可能手术效果较好。
认知及精神功能评估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等检查可用于评估患者认知功能。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用于评估
情绪障碍。
神经精神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估用于评估精神障碍。
治疗前准备
调整药物
抗帕金森病药物
术前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应用应以保障患者安全和手术需求为原则。
医生会非常谨慎停用一些药物。既不影响术中观察效果,又让患者尽量感到舒适,以配合手术的完成,同时还要警惕突然撤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通常术前当天停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如普拉克索、
罗匹尼罗、
罗替戈汀、
苄丝肼、左旋多巴、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
恩他卡朋等。如果采用局麻,通常使患者术中处于相对症状明显的状态(“关”期),又要保证患者术中能配合。
其它药物
术前1~2周内须停用影响凝血功能(如华法林)和血小板功能(如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的药物。
利血平或含有利血平的降压药物术前应停用10~14d。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行手术,否则可能增加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风险。
安排生活工作
术后7~10天拆线。
如果患者需要术后直接开机,住院时间约为1~2周。大部分患者在术后2~4周开机。具体开机时间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一般术后6个月内需多次调控直至理想水平。
此后每半年至一年进行调控一次,直至参数基本稳定。
如有问题可随时联系调控医师或手术医师。
饮食准备
通常在术前8~12小时开始禁食水。手术前戒烟、戒酒。
清洁备皮
一般患者可以自行清洗手术部位,术前1天洗头,然后备皮,也就是剔除手术区域及周围的毛发,目的是清洁手术区域,便于手术操作。
留置导尿管
患者可能需要术前留置导尿管,方便手术中排尿,并记录术中、术后的尿量,了解患者身体的液体出入情况。
常用的是气囊导尿管,由尿道口把尿管插入尿道,尿管末端连接引流袋。
留置导尿管也可以在麻醉后进行,患者对此过程不会有感觉,但术后尿道处常会有疼痛等不适感。
如果手术分两步做,第一步在
局部麻醉下进行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第二步在
全身麻醉下进行刺激器植入术。因为第二步全麻手术时间短,也可酌情不导尿。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在手术前、后需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这类手术需要在麻醉下完成,麻醉医生会详细说明麻醉情况、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除全身麻醉外,其他麻醉方式患者术中可以与医生交流,以判断手术效果。
治疗部位
手术部位在头部,一般会给患者定位立体定向头架安装部位,根据头颅MRI扫描计算靶点坐标。需要进行颅骨钻孔术,直径14mm左右。
进行刺激的神经核团为丘脑底核、苍白球、丘脑腹中间核。
苍白球刺激对改善僵直和运动迟缓效果相对较好。
丘脑腹中间核仅针对震颤为主的帕金森患者。
治疗过程
手术中,患者通常只要安静平躺即可。
首先对患者头部手术切口麻醉,并安装立体定向头架。
进行影像学(MRI或CT)检查,定位靶点(直接定位、间接定位)。
对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消毒、铺巾、钻孔,在立体定向引导下将微电极植入靶点,进行微电极记录,确认靶点位置。
植入颅内刺激电极并妥善固定,通过影像学检查辅助确认刺激电极位置,固定刺激电极并缝合创口。
全身麻醉状态下在患者胸部皮肤下植入刺激器并与延伸导线连接,缝合创口。
治疗感受
由于需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与医生配合和交流,帕金森患者通常先在局麻清醒状态下完成电极植入的部分。
经过术中核磁确认靶点无误后,医生会进行全麻缝合。
因此,当在进行头颅钻孔时,有些患者会有一些疼痛感或不适感,但一般并不会特别强烈。
进入全身麻醉阶段后,患者没有意识,也不会感到疼痛不适。
治疗时间
真正的手术是从切皮开始,DBS手术时间大概需要2~3个小时。不同个体存在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安全护理
DBS患者的术后护理,最重要的是预防跌倒和加强看护。
比如穿防滑鞋,使用助行器、轮椅等安全辅助设备,保障环境整洁无障碍物,外出活动需专人陪护,尤其在手术后至开机前期间。
生活护理
切口护理:拆线前注意保持手术部位清洁,避免伤口沾水。
DBS术后患者不需要长时间卧床,卧床期间,有时需要在床上大小便时需要辅助,注意每小时拍背、翻身。此外还需要适当喝温水,以便痰液稀释,方便
咳痰。
监测与检查
术后前几天通常会监测
生命体征,包括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并抽血化验电解质,以防止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衡等。
麻醉恢复后,一般会复查头部MRI或CT薄层扫描以明确电极的位置及有无出血情况。
饮食营养
麻醉苏醒后6小时可进水,之后逐步恢复饮食。
术后第1天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饮食以流食为主,包括牛奶、果汁、肉汤、粥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随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戒烟、戒酒,注意搭配芹菜、玉米、白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
需注意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品要与抗帕金森药物间隔至少1小时。
并发症及应对
手术并发症
主要包括颅内出血、感染、术后癫痫等。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体温及意识情况。如患者术后血压明显升高,
高热、或出现口角歪斜、肢体僵硬、双眼上吊、意识不好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由医务人员进行处置。
硬件并发症
主要包括电极移位、感染、刺激器外露、电极或导线断裂等。
对于感染、刺激器外露的患者发现伤口有渗液、脓液等流出,则需要及时去医院,联系手术医生,必要时去除电极或脉冲发生器,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行相应处理。
刺激相关并发症
DBS开机后颅内电极刺激靶点及其周围结构出现的不良反应称之为刺激相关并发症。
刺激靶点在丘脑底核时有可能引起
复视、感觉异常、
肌肉痉挛、异动症等。
刺激靶点在内侧苍白球可能引起
构音障碍、发声困难、肌肉痉挛等。
这些刺激相关并发症大部分可以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而改善。发现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即可,不必慌张。
恢复过程
疼痛
术后数天常会感觉轻微切口疼痛,会随着时间而减轻,一般无需使用止痛药物。
拔除导尿管
留置尿管的患者通常1天后可以拔除导尿管,拔除尿管前护理人员会指导定期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
切口问题
手术后一般会定期换药,可以每2~3天一次。
头部及胸部切口在术后1周左右拆线。高龄患者、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拆线时间可能会适当延长。
手术后1个月内伤口避免沾水,但可用稀碘伏、酒精等消毒液等进行擦拭。
手术切口瘢痕一般不明显,头部切口隐藏在发际内,胸部切口有衣物遮盖,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DBS术后不推荐完全停药,手术与药物有协同作用。手术的意义在于改善症状,尽可能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后续服药情况和植入电极的神经核团相关。如丘脑底核DBS术后大多可以减少抗
帕金森病药物剂量,而内侧苍白球DBS术后一般不能减少药量。
术后应在症状控制允许的前提下,逐渐调整药物剂量。抗帕金森病药物的调整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管理。
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原则与术前一致。主要是针对帕金森患者出现的肌肉强直,
运动迟缓,姿势平衡异常以及
吞咽障碍,
言语障碍等进行。
肢体运动训练
肢体运动训练主要包括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
如行走时先确定目标,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有迈步困难的患者可前方拉一条横线,嘱患者抬脚从线上迈过去。行走时为患者喊出有节奏的口令,让患者随着口令节拍一步一向前。
可配合平衡训练、助行器的使用等方法,改善患者
步态异常,降低跌倒风险。
构音、吞咽训练
可以采用言语训练,改善患者发音,通过吞咽电刺激以及吞咽肌的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吞咽障碍。
心理疏导
可以针对有精神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复查
出院后如果发现伤口有渗液、脓液流出等情况,提示伤口感染、愈合差,应当立即就医。
术后常规复查头颅MRI或CT,观察刺激电极位置,排除颅内出血,如进行核磁检查,应关闭脉冲发生器。
术后2~4周开启脉冲发生器,体外调控,选择合适参数。
术后3个月需对药物剂量和刺激参数进行调整。
术后半年到1年,根据药物及服药情况进行调整,长期随访。
日常生活
DBS脉冲发生器通常不受日常电磁、电器影响。
但进行高场强磁共振时(如3.0T核磁),可能需要通过程控仪临时关机。
过安检时,可提前告知工作人员,走人工通道。
不同品牌、型号的脉冲发生器注意事项可能有所差异,具体需严格听从医生指导。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