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

更多功能

脑供血不足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供应脑前后循环区域的血液减少状态
常见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发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病变、小动脉病变、低血压、血液黏稠度高、血管炎症、遗传因素等有关
以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为主
定义
脑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前后循环区域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
“脑供血不足”是脑缺血的通俗说法,并不是规范的医学名词。
通常所指的脑供血不足主要指脑血流量25~45 ml/(100g·min),多为长期、慢性过程,是本文的主要阐述对象。
而急性、重度的脑灌注不足,即脑血流<20 mL/(100 g·min)时,会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具体内容可参考相关词条。
分型
按缺血部位分型
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
因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病变引起。
涉及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等部位。
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缺血
因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病变引起。
涉及眼部、大脑半球的额叶、颞叶、岛叶及基底神经节等部位。
全脑缺血型
多发血管病变。
同时涉及前、后循环系统。
按缺血程度分型
Ⅰ型:以头重、头痛、头晕、昏睡、记忆力下降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为主
Ⅱ型:在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发现头颅磁共振检查、颅脑CT等检查异常。
Ⅲ型:在Ⅱ型基础上合并血管超声或影像检查发现颈动脉、椎动脉狭窄、闭塞等血管结构性改变。
发病情况
脑供血不足属于临床常见问题,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本病患病率:45~50岁为25%,50~65岁约50%,65岁以上约66%。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