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指非外伤原因导致的脑组织出血
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肢体瘫痪、言语不利,严重者出现昏迷
最常见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患者
预后不佳,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较高
脑出血是什么?
定义
脑出血通常是指非外伤原因,自发出现的脑实质
内出血。
本病最常见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血液在动脉破口处流出发生脑出血。
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见致死性疾病之一,其病死率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
分型
根据病因分类
继发性脑出血: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约15%~20%。
原发性脑出血: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高血压。
按部位分类
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约占60%~75%。
垂体出血:少见。
发病情况
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比例为1.5:1。
在我国每年每10万人中有12~15人发病。
亚洲人发病率高于白人。
突发脑出血会有什么症状?
脑出血常见症状包括昏迷、口眼歪斜、肢体无力、麻木、说话困难等。
本病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症状快速达到高峰。
患者突然昏倒后,迅速出现昏迷、口眼歪斜,一侧肢体没有力量并有发麻的感觉。清醒后常无法流利的说话,并可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眼球活动不灵活,看东西重影等表现。
脑出血有哪些后遗症?
脑出血常见后遗症包括运动
感觉障碍、
言语障碍及
认知障碍。
运动感觉障碍包括一侧肢体无力、僵硬、不灵活,皮肤感觉减退,如针刺皮肤感觉不到疼痛、无法分辨冷、热等。
言语障碍包括听不懂他人说话,无法流利地用口语表达,看不懂书面文字等。
认知障碍包括不能做简单的计算,分不清时间、地点、人物,无法理解简单逻辑等。
脑出血能恢复正常吗?
脑出血总体预后较差,部分患者能恢复功能正常。
本病是否能恢复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否有昏迷及并发症有关。
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和
脑疝形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脑干、丘脑和大量脑室出血的患者预后较差。
但部分患者虽然初始症状非常严重,但是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运动、感觉等功能可获得良好的恢复,甚至恢复正常。
致病原因
最常见的病因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其他病因
梗死后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
脑动脉炎。
抗凝或溶栓治疗。
瘤卒中。
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压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
纤维素性坏死,或者形成微小动脉瘤,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易破裂出血。
也可能是存在
脑血管畸形,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发生破裂出血。
高危因素
医学因素
基础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患者群,脑出血风险大。
抗凝药物:口服抗凝治疗者发生出血的风险增加8~11倍。
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者发生脑出血的危险低,但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并未增加出血的风险。
基因:携带载脂蛋白ε4等位基因者发生脑出血死亡率高。
生活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一次大量饮酒可诱发出血;吸烟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增加2.5倍。
季节因素:寒冷季节高发。
情绪因素:情绪波动或剧烈运动。
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病情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少数也可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具体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
一般症状
脑出血前驱症状一般不明显,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和眼结膜出血等先兆症状,血压较高。
患者突然昏倒后,迅速出现昏迷、口眼歪斜和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对侧肢体瘫痪、握拳、牙关紧闭、鼾声大作,或面色苍白、大小便失禁。
有时可呕吐,严重的呕吐物为咖啡色。
不同出血部位的特殊症状
基底核区出血
壳核出血
常有出血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如针刺皮肤感觉不到疼痛、轻触皮肤无感觉、无法分辨冷热)和双眼视野同方向缺损。
还可出现双眼球不能向出血侧注视,而是凝视对侧。
有时伴有言语交流困难。
丘脑出血
临床表现与壳核出血类似。
可有特征性眼部表现,如双眼不能向上注视或双眼凝视鼻尖。
尾状核头出血
常有头痛、呕吐、颈强直、精神症状。
脑叶出血
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
额叶出血可有偏瘫、尿便障碍、话说不清但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话语等。
颞叶出血可有言语流畅但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话语、精神症状、
视野缺损、癫痫等。
枕叶出血可有视野缺损、
视物变形、一过性眼前发黑等。
脑干出血
脑桥出血
大量出血可迅速出现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
高热、呼吸不规则、眼球浮动、
四肢瘫痪和去大脑强直发作(四肢僵直,头向后仰,身体仰屈像弓一样)等。
小量出血可无
意识障碍,表现为出血侧面瘫(抬头纹、法令纹变浅或消失,
口角下垂,
眼睑闭合不全)、对侧肢体无力,双眼不能同时向下、向上或一侧转动等。
中脑出血
常有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
重症表现为深昏迷,四肢瘫痪,可迅速死亡。
延髓出血
重症患者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影响
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改变,继而死亡。
轻症患者可表现为不典型的瓦伦贝格综合征,出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
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一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
躯体感觉障碍等。
小脑出血
常有头痛、呕吐,眩晕和
共济失调明显,起病突然,可伴有枕部疼痛。
出血量较少者,主要表现为小脑受损症状,如患侧共济失调、眼震等,多无瘫痪。
出血量较多者,病情迅速进展,发病时或病后12~24小时内出现昏迷及脑干受压征象,双侧瞳孔缩小至针尖样、呼吸不规则等。
暴发型则常突然昏迷,在数小时内迅速死亡。
脑室出血
病情多较严重,发病后1~2小时即可昏迷。
常有头痛、呕吐、
颈项强直、针尖样瞳孔、四肢抽搐或瘫痪、去脑强直发作、高热、呼吸不规则、脉搏和血压不稳定等。
并发症
由于脑组织坏死或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常引起多种系统的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神经源性
肺水肿(NPE):主要是由于血氧过低引起,多呈暴发性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多数在24小时内死亡。
消化系统并发症
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应激性溃疡等,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
心血管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升高属于反应性,原则上应不予降压。
神经系统并发症
癫痫:癫痫是脑出血常见的并发症,可出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尿便失禁等,可加重神经功能障碍和增加死亡率,应尽早控制。
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脑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可出现记忆、注意、执行功能和言语功能受损,能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内分泌系统并发症
高渗性昏迷:早期患者表现为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渐进嗜睡,最后进入昏迷状态,尿酮体可阳性。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S):大约有10%的
脑卒中患者可发生,尤易见于下丘脑损害的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嗜睡、
肌力减退等表现。
泌尿系统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出现少尿、无尿、水肿等一系列表现,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手段。
尿失禁:对尿失禁者可行短期、间隔导尿。
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临床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心肌的毒性作用,轻则心率缓慢,重至心脏骤停。
长期卧床和瘫痪的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卒中常见的周围血管并发症,其发生率可高达60%,最常见于瘫痪的下肢,大多数无明显症状。
压疮:局部表皮持续发红是褥疮的最早期体征,一旦疏忽,即可能导致皮肤溃烂感染,引起发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137
脑出血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如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站立和走路不稳、说话含糊不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神经外科
待患者病情较稳定后,一般于神经外科进行后续治疗或复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若每天有监测并记录血压、血糖的习惯,可将记录提供给就诊医生,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若患者意识丧失,应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特别提示:建议家属陪同就医,以防患者摔伤或发生意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肢体活动、感觉、言语功能、视力等有没有明显变化?
有没有头晕、头痛、呕吐等表现?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系统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137
脑出血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对于脑出血的诊断,医生首先会建议患者接受头部CT和MRI检查,以确认患者是否发生了脑出血。
确诊后,医生会进一步评估脑出血的严重程度,这个过程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病史
有高血压病史、
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史、吸烟及饮酒史,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诱发出血的内科疾病(如
肝病等)。
用药史:服用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或者有药物滥用(如可卡因等)。
临床表现
出血量小者,可表现为单纯某一症状或体征,无全脑症状或较轻。
出血量大者,发病后立即昏迷,全脑症状明显,出现
脑水肿或
脑疝。
发生在脑干的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大,病情也较凶险。
临床特点如下: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男性较女性多见,冬季发病率较高。
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症状。
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定位症状和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
体格检查
在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
可借助
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选择治疗措施。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肾功、凝血功能、血电解质及
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态。
影像学检查
头部CT
头部CT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
CT可准确显示出血的部位、大小、脑水肿情况及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
头部MRI
对幕上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如CT,对幕下出血的检出率优于CT。
脑血管造影及增强CT
MRA、CTA和DSA等可显示脑血管的位置、形态及分布等,并易于发现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脑底异常血管网症(
烟雾病)等脑出血病因。
增强CT和CTA检查有助于在早期评价血肿扩大风险,可根据造影剂外渗情况或CTA斑点征预测血肿扩大风险。
鉴别诊断
脑梗死
相似点:老年人多见。
蛛网膜下隙出血
相似点: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不同点:蛛网膜下隙出血以青壮年多见,脑出血老年人居多;蛛网膜下隙出血病情进展急骤,头痛剧烈,多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头部CT、头部MRI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外伤性颅内血肿
不同点:外伤性
颅内血肿多有头部外伤史,头部CT检查有助于确诊。
与其他昏迷患者鉴别
对发病突然,迅速昏迷,局灶体征不明显的患者,应与引起昏迷的全身性疾病鉴别,如中毒(CO中毒、
酒精中毒、
镇静催眠药中毒等)和某些系统性疾病(低血糖、肝性昏迷、
肺性脑病、尿毒症等)。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认真查体,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头部CT能排除脑出血。
治疗原则
脑出血的基本治疗原则如下。
调整血压。
防止继续出血。
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防治并发症。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避免情绪激动及血压升高。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流出。
并可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随时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吸氧
有
意识障碍、
血氧饱和度下降或缺氧现象的患者应给予吸氧。
鼻饲
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者,如短期内不能恢复自主进食,则可通过鼻饲管进食。
预防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可酌情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病情
严密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大小、血压、呼吸等改变。
有条件时应对昏迷患者进行监护。
其他
过度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适量用镇静药。
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内科治疗
脱水降颅内压
脑出血降颅内压治疗首先以高渗脱水药为主,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
脑疝形成。
渗透性脱水剂甘露醇是最重要的降颅压药物,可同时静脉或肌肉注射
呋塞米,二者交替使用。
用药过程中医生会监测尿量、水及电解质平衡。
甘油果糖,脱水作用温和,没有反跳现象,适用于肾功不全患者。
人血
白蛋白静脉滴注,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脑水肿,但价格昂贵,应用受限。
皮质类固醇不良反应大,且降颅压效果不如高渗脱水药,应慎用。
调控血压
如脑出血急性期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可予以平稳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亚低温治疗
局部亚低温治疗是脑出血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能够减轻脑水肿,减少自由基生成,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止血治疗
对于严重凝血因子缺乏或严重
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推荐给予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因口服华法林导致脑出血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华法林,给予
维生素K1,可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因应用
肝素引起的脑出血,应立即停用肝素,给予鱼精蛋白中和。
外科治疗
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
次要目的是尽可能早期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降低致残率。
适合手术治疗的情况
基底核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毫升,
丘脑出血≥15毫升)。
手术治疗方法
去骨瓣减压术。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钻孔或锥孔穿刺血肿抽吸术。
内窥镜血肿清除术。
微创血肿清除术。
脑室出血穿刺引流术等。
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障碍
肌肉无力
适当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肌力强化。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治疗。
功能电刺激。
特定任务训练。
痉挛
推荐痉挛和挛缩应通过抗痉挛肢位、关节活动度训练、伸展、夹板疗法或手术纠正等方法治疗。
痉挛导致的疼痛、皮肤不卫生或者功能下降时,建议使用替扎尼定、
丹曲林和口服巴氯芬。
也可考虑神经手术方法,例如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或者破坏背根入口区。
强制性运动疗法
该方法通过限制健侧上肢,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训练患肢的目的。
减重步行训练
训练通过支持一部分的体重使得下肢负重减轻,为双下肢提供了对称的重量转移,使患肢尽早负重,并重复练习完整的步态循环。
推荐减重步行训练用于脑出血3个月后轻到中度步行障碍的患者。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患者可采用特定感觉训练和/或感觉关联性训练以提高其触觉和肌肉运动知觉等感觉能力。
如使用疼痛、触觉刺激、冰-温水交替温度刺激、选用恰当的姿势对实物进行触摸筛选等
采用经皮电刺激联合常规治疗可能提高感觉障碍患者的感觉能力。
认知障碍
推荐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康复训练,来全面提高认知功能。
推荐应用
多奈哌齐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来可改善认知功能和整个脑功能。
语言障碍
针对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需针对语音和语义障碍进行治疗,早期可给予相应的简单指令训练、口颜面肌肉发音模仿训练、复述训练。
口语理解严重障碍的患者可以试用文字阅读、书写或交流板进行交流。
构音障碍
推荐
构音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生物反馈和扩音器提高语音和改变强度,使用腭托代偿
腭咽闭合不全,使用诸如降低语速、用力发音、手势语等方法。
采用增强和替换交流系统对严重构音障碍患者的功能活动可能有益。
吞咽障碍
对
吞咽障碍的患者可采用代偿方法,如调整体位、治疗性手法、食物调整和流质饮食等以保证安全的吞咽运动。
不能经口维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患者,应考虑
肠内营养。
排泄障碍
推荐为尿失禁的患者制定和执行一个个体化的膀胱训练计划,可应用提醒排尿的方法。
推荐对于持续便秘或大便失禁的患者应执行一个肠道的管理计划。
心肺功能障碍
一旦患者下肢肌群具备足够的力量,康复训练即应包括增强心血管适应性方面的训练。
可进行平板步行训练、水疗训练等。
治愈情况
脑出血不能自愈。
脑出血总体预后较差。
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状态及有无并发症有关。
与脑梗死不同,不少脑出血患者起初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相对恢复良好,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如果血压控制良好,一般高血压脑出血的复发相对较低,但动-静脉血管畸形所致脑出血例外,年再发率接近2%。
危害性
脑出血具有高致死率,急性期致死率可达30%~40%。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提倡饮食种类多样化,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建议降低钠摄入量和增加钾摄入量,推荐的食盐摄入量≤6克/天。
适当提高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比例。
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炸、动物内脏等食品。
食物形态应以细软、易消化。
运动管理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体育锻炼还可通过对血压、血糖和体重的控制而起到预防脑出血的作用。
采用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来降低脑出血的危险性。
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力活动之前,应考虑自身运动限度,个体化制订运动方案。
成年人(部分高龄和身体因病不适合运动者除外)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30~45分钟的体力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
戒烟、戒酒
吸烟是
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确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所有人都应避免被动吸烟。
饮酒量和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呈线性关系,应积极戒酒。
其他
部分患者患病后会出现
情绪障碍,亲属应多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及时予以开导,必要时可进行心理治疗。
家属或护工应及时清理大小便,并定时翻身,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酌情使用预防
压疮的辅料,避免使用圆形气圈,避免发生压疮。
随诊复查
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了解疾病恢复情况,也有助于在医生指导进行康复治疗,还可及时发现复发。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即可。
预防
防治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出血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
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
定期监测血压。
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减少膳食的脂肪含量。
减轻体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戒烟,减少饮酒。
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抗应激能力及长期坚持口服降压药物的治疗。
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理想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以下,餐后血糖10.0 mmol/L(180mg/dl)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7%(平均血浆
葡萄糖8.6 mmol/L)以下,同时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防治血脂异常
防治
血脂异常应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
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
控制体重
肥胖和超重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合理的饮食,适当减轻体重。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药物性出血。
使用抗凝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要擅自改变药物的用法用量。
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