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

更多功能

免疫治疗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
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和打破肿瘤免疫耐受,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取决于具体疾病及治疗方案,一线治疗只要有效,最长可以达到2年
免疫治疗单次费用约2000~60000元,具体与治疗时间、医保政策、药物价格等有关
免疫治疗可能会有副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生
定义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亢进时,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手段人为增强或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炎症、移植排斥等疾病,主要药物有单克隆抗体类等。
目前免疫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词条主要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主。
主动免疫治疗
预防性肿瘤疫苗
接种人群为有遗传易感性的健康人群,可诱导机体产生对该类型肿瘤的免疫,防止肿瘤发生,或是辅助治疗肿瘤。如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等。
治疗性肿瘤疫苗
接种于已患病者,激发机体产生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与手术、放疗相比,作用范围更为广泛,与化疗相比,不良反应小,特异性高,能够产生长期的免疫记忆,抗肿瘤作用持久。
主要分为肿瘤细胞疫苗、多肽/蛋白质疫苗、DC疫苗、DNA疫苗、RNA疫苗及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等。
【特别提醒】截至目前(2022年12月)国外批准上市的治疗性肿瘤疫苗有治疗前列腺癌的sipuleucel-T等。
被动免疫治疗
是被动性地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制剂或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不需要机体产生初始免疫应答,适用于已经没有时间或能力产生初始免疫应答的晚期肿瘤患者。
目前常用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主要应用于非实体瘤的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基仑赛注射液等。
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
通过刺激效应细胞发挥作用:如细胞因子、TLR激动剂、卡介苗等,常用药物有INF-α、咪喹莫特等。
通过抑制免疫负调控细胞或分子发挥作用:如目前常用的CTLA-4单抗(如伊匹木单抗)、PD-1/PD-L1单抗(如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等)等。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绝大部分恶性肿瘤,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等,非实体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都可能用到免疫治疗。
治疗效果
增加放化疗敏感性及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疫苗治疗能够诱导产生TRP-2T特异性T细胞,去除过表达TRP-2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等化疗药物更加敏感。
放疗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破坏肿瘤基质,使T细胞更易进入肿瘤组织,这时联合使用免疫治疗可以使放疗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术后辅助效果
手术可迅速降低肿瘤负荷,减少免疫抑制,有利于免疫治疗发挥作用。
术后应用免疫治疗,可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及转移的概率,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姑息治疗
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肿瘤患者,可以选用免疫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方案,可联合放化疗药物使用,对生存时间有明显延长作用。
如晚期头颈部鳞癌可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安全性
免疫治疗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具体取决于接受的免疫治疗类型,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大部分副作用都可以通过对症治疗来改善,患者和家属不必过于担心,但请严格遵医嘱。
由于目前使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多为PD-1/PD-L1单抗,因此本词条主要介绍该类药物的安全性。
关于其他免疫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请参考阅读伊匹木单抗注射液
皮肤毒性
可表现为斑丘疹,严重者可有红斑、紫癜和表皮脱落。
还可表现为苔藓样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较为罕见。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是卡瑞利珠单抗特有的皮肤毒性。
内分泌紊乱
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I型糖尿病等,进行相应的激素检查可明确诊断。
肝脏毒性
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嗜睡、比平时更容易出血或擦伤、早饱,可有皮肤巩膜黄染、茶色尿。
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
CT可见轻度肝大、肝实质减弱、门静脉周围水肿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病等;肝脏超声可见门静脉周围回声,伴或不伴有胆囊壁水肿。
肝活检病理可见活动性小叶性肝炎和不同部位的静脉周围炎症浸润。
消化系统毒性
可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大便带血或黏液、发热、腹胀、便秘等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口腔溃疡、肛门病变(肛瘘、脓肿、肛裂)及关节疼痛、内分泌紊乱、皮肤病变等肠外表现。
结肠镜显示为急性结肠炎或弥漫性、局灶性片状炎症,也可表现为慢性炎症性肠炎。
还可诱发胰腺炎,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影像学可见胰腺坏死,周炎性改变,十二指肠、空肠充气扩张,结肠脾曲扩张,左侧腰大肌影消失,腹水等。
肺毒性
多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等症状,可分为间质性肺炎肺结节病等,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
骨关节和肌毒性
炎性关节炎可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可影响大关节和小关节,早期肌腱受累较为突出,类风湿因子和抗瓜氨酸肽抗体阴性居多。
肌炎或肌痛多在使用药物2个月内出现,表现为伴有疼痛的肢体无力,主要在四肢近端,站立、上臂抬举活动受限,动眼肌无力,肌酸激酶显著升高,磁共振可见肌肉水肿和强度增加,停药后一般可好转。
心脏毒性
可表现为心肌炎,出现胸痛、乏力、心悸、晕厥、低血压等表现,建议每周期进行筛查。
BNP、肌钙蛋白等有所升高,心电图表现为Q波形成、ST-T改变、R波减少、QRS波拓宽,超声心动图见左室功能异常或射血分数下降。
心包炎多出现在治疗后的前3个月,超声可见心包积液,心电图可见QRS波、弥漫性ST段上凹抬高、心动过速。
神经毒性
可表现为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出现头痛、精神错乱、发热、嗜睡、幻觉、颈项强直等症状,头颅磁共振可明确诊断。
还可表现为重症肌无力,横断性脊髓炎等,表现为肌肉无力、截瘫等。
血液系统毒性
可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免疫相关的血液疾病,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低或是三系降低。
需除外肿瘤进展、感染、其他药物和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的血液系统异常。
肾脏毒性
多表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出现血清肌酐升高、尿白细胞升高、血尿、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血压等表现,少数患者有低钠、低钾、低钙。
眼毒性
常表现为眼部疼痛、充血、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分为葡萄膜炎巩膜炎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目前可使用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均是经过临床试验后批准上市的药物,是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具有免疫治疗适应证且无禁忌的患者均可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患者单次免疫治疗的费用可能在2000~60000元左右。但总体治疗费用无法一概而论,从数万到数十万元不等。
具体的费用主要与使用药物、病情进展、药物价格因素等有关。
使用药物:患者的病情不同,所选用的治疗药物也不同,部分患者还需联合使用放化疗治疗,因此费用有差异。
病情进展:免疫治疗的时间一般需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及是否能够耐受来决定治疗时长,不同患者所治疗的时间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因此造成费用的不同。
药物价格因素:主要与是否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有关。此外也与药物的生产厂家有关,如进口药物价格一般会高于国产药物。
医院科室选择
肿瘤内科
肿瘤免疫治疗属于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治疗手段,一般需要肿瘤内科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案及使用时长,并且要及时处理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患者选择肿瘤内科进行肿瘤免疫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