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功能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使上、下牙产生摩擦或紧咬的现象
病因不明,多与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儿童青春期后通常可以自行好转;成人无法根治,通过治疗可缓解症状
磨牙症是什么?
定义
在非功能状态下咀嚼肌产生不自主的收缩,引发下颌骨的移位或紧固动作,使上、下牙产生摩擦或紧咬的现象。简单来说,磨牙症是在未进食的状态下,上下颌牙齿不自觉的摩动或紧咬的现象。
分型
根据发生时间分型
日磨牙症。
夜磨牙症。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
磨牙型:夜间入睡以后磨牙。
紧咬型: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咬紧牙齿,但没有上下牙磨动的现象。
混合型:兼有夜磨牙和白天紧咬牙的现象。
根据年龄分型
儿童磨牙症。
成人磨牙症。
发病情况
发病率:日磨牙症的患病率约为23.8%,夜磨牙症的患病率约为15.9%。
发病特点:磨牙症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儿童磨牙症的患病率为14%~20%,高于成年人。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3%。
半夜磨牙咯吱响是什么原因?
磨牙动作是由咀嚼肌持续收缩引起,可以出现在睡眠任何阶段。对于正处在换牙期的孩子来讲,夜间磨牙是正在建立正常咀嚼关系的一种活动,属于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发生在青少年和成人,考虑与神经系统因素、环境和心理因素、药物等多种原因有关。
夜磨牙能治好吗?
夜磨牙的治疗方法较多,目前只能缓解磨牙症,无法根治。
目前常用的治疗磨牙症的方法如下:
调整牙齿咬合关系,修复排列不齐的牙齿。
使用心理治疗或行为治疗,消除紧张、焦虑。
使用咬合板,减轻肌肉紧张,减少牙齿磨损。
药物治疗缓解改善睡眠或抗抑郁。
孩子半夜磨牙是有寄生虫吗?
孩子半夜磨牙可能是有寄生虫,但也和神经兴奋、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
肠道内有寄生虫,特别是蛔虫,会引起孩子肚子痛、恶心、呕吐,以及夜间磨牙的症状。孩子白天过于疲劳或激动,入睡后部分神经仍处于兴奋状态,也会在入睡后磨牙。胃消化不良,也可导致孩子睡觉后磨牙。
致病原因
关于磨牙症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牙齿咬合关系不协调
包括错、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单侧咀嚼等。
神经因素
有研究认为,磨牙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
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焦虑:儿童精神紧张、焦虑,可能是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适应新班级、与父母的争吵等。成人精神紧张、焦虑,可能是因为经常值夜班、工作压力大等。
过度疲劳、兴奋或紧张:可造成晚上不能平静入睡,即使入睡后仍有一部分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兴奋的大脑皮质”会使咀嚼肌收缩而发生磨牙。
遗传因素
儿童期的磨牙症往往持续存在,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
父母长辈患磨牙症,该儿童患磨牙症的概率会增高。磨牙症虽然不是百分百的遗传,但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全身性因素
全身性因素在很多时候也参与或导致了磨牙症的发生,比如:
肠道寄生虫感染。
胃肠功能紊乱。
内分泌紊乱。
过敏性疾病。
尿酸增多症。
膀胱应激症。
高危因素
吸烟。
酗酒。
睡眠质量不佳。
主要症状
晚上睡觉磨牙,伴随着特有的声音。有的像吃东西“咯吱、咯吱”,有的像咬床板“咔嚓、咔嚓”。
磨牙声音极大,可影响同寝室人员休息。
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咬紧牙齿。
其他症状
牙齿过度磨损。
牙齿疼痛,过度敏感。
牙齿松动、断裂或脱落。
腮部肌肉肥厚、颌骨过度发育,呈现国字脸等。
晨起时感觉腮部酸痛,张口受限,甚至还伴有颈、背等部位肌肉疼痛。
口腔内颊黏膜上有白线。
舌、唇部有牙齿印痕。
头痛,尤其是在早上醒来时。
睡眠质量差。
并发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下颌活动异常:开口度异常(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偏斜或歪曲)。正常人自然开口度约3.7厘米(相当于自身示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末关节合拢时的宽度),开口型不偏斜。
疼痛:开口或咀嚼时,下颌或周围肌群疼痛。部分病程迁延的患者常出现面颊部、颞部及枕部的疼痛。
弹响和杂音:开口时有“咔、咔”的声音,或“咔叭、咔叭”的声音。
牙周病
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增生、牙周间隙增宽、牙齿松动等。
就医科室
口腔科
出现晚上睡觉磨牙、白天不自觉咬牙、牙齿过度磨损、牙齿疼痛,过度敏感、牙齿松动、断裂或脱落等,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牙齿磨损/疼痛出现多久了?近期是否加重?夜间是否加重?
是自发性疼痛,还是受到冷热刺激、咀嚼后出现疼痛?
症状的诱发和缓解因素是什么?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磨牙症?
是否有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最近是否感觉焦虑、压抑?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清钙检查
多导睡眠图
寄生虫检查
肌电图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精神压力过大,或患有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临床表现
晚上睡觉磨牙。
白天不自觉咬牙。
牙齿过度磨损。
牙齿疼痛,过度敏感。
牙齿松动、断裂或脱落。
影像学检查
可以通过X线、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观察颞下颌关节、牙齿等部位的损伤。
检查时应避免佩戴金属首饰或穿着带有金属纽扣配件的衣物。
实验室检查
血清钙含量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磨牙是否由微量元素缺乏引起。
寄生虫检查:可以辅助判断磨牙是否由寄生虫引起。
多导睡眠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仪,可以记录患者睡眠时每小时磨牙症发作的次数,辅助诊断磨牙症。
肌电图
肌电图可记录每小时下颌肌活动次数。
磨牙症患者两侧咬肌最大紧咬电位很高,约为正常人2倍以上,每小时下颌肌活动次数约为正常人6倍以上。
鉴别诊断
生理性牙齿磨耗
相似点:牙齿磨损。
不同点:牙齿磨损程度较轻,是在正常咀嚼过程中出现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明显,属于正常现象。
口腔白斑
相似点:口腔黏膜有白色物质。
不同点:口腔白斑的形态可为斑块状、皱纹纸状、颗粒状、疣状或溃疡状。部分没有明显的症状,部分会感觉口腔黏膜粗糙、发涩、疼痛等不适。口腔白斑可以发生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磨牙症常发生在两侧颊部的咬合线部位。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治疗目的:消除磨牙症状、降低肌张力、保护口腔系统功能。
一般治疗
纠正偏侧咀嚼、咬铅笔、嚼槟榔、嚼口香糖等不良习惯。
睡前不抽烟、不喝咖啡或酒。
在直立或端坐时,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此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经常保持下颌姿势位,休息一下肌肉、颞下颌关节和牙齿,有助于缓解病情。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期间,应坚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治疗,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保证治疗计划得到落实。
咀嚼肌内注射肉毒素:部分患者在注射后4周内,磨牙情况开始减轻或停止,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张口、闭口或吞咽困难。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使用多巴胺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可明显减轻磨牙次数,但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失眠、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其他药物治疗:对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维生素D缺乏、消化不良等疾病,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去除可疑病因。
牙齿咬合治疗
调治疗
通过调磨少量牙体组织,去除咬合干扰,建立平衡关系,以达到牙齿、肌肉、颞下颌关节、颌骨四者间的生理平衡,来消除磨牙症状。
对于有牙颌面畸形的患者先进行正畸、修复或正颌手术来矫治。
咬合板治疗
制作一个垫(咬合板),晚上睡前戴在牙齿上,早晨取下,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保护牙齿,减轻牙齿磨耗。
该治疗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根治磨牙症。
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治疗
咨询心理医生,寻找适当的方式来缓解抑郁、焦虑情绪,缓解压力引起的负面情绪。
睡前休息放松、做适当运动、避免服用兴奋性食品、改善睡眠环境等措施,均有利于缓解大脑兴奋状态。
肌肉松弛疗法
包括使用肌肉松弛仪、体疗、按摩等方法,均有一定效果。
生物反馈治疗
睡眠中唤醒刺激
通过生物反馈,给患者安装“电子设备”,使患者在磨牙时被声音等电信号惊醒,从而暂时停止磨牙。
该方法因患者接受的“局限性”和较高程度的“惊悚性”,目前为止,尚无法推广应用。
味觉生物反馈
将有令人厌恶味道但安全的液体密封置入胶囊中,将其配戴在上下颌后牙之间的舒适位置上。
当患者磨牙时,胶囊中的液体会挤出到达口腔,恶劣的味道会产生的强烈刺激,使患者停止磨牙。
治愈情况
儿童磨牙症一般无须治疗,青春期后通常可以自行好转。
成人磨牙症,较难治愈,积极治疗,可有效控制磨牙症状。
危害性
长期磨牙可导致牙体组织严重磨损、牙本质敏感,引起牙髓和
根尖周病。
咀嚼肌的过度收缩,可引起咀嚼肌肥厚、颌骨过度发育,呈现国字脸等容貌,并可能因咀嚼肌过度收缩产生疲劳,还可能因牙磨损不均衡产生咬合干扰,最终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疾病。
有些患者磨牙声音极大,会影响同寝室人员休息。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不要吃过硬,或是太冷太热的食物。
戒酒。
多补充优质蛋白,如豆浆、豆腐、奶类、鸡蛋、瘦肉,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平时不要嚼槟榔、嚼口香糖,注意避免张口过大。
晚饭不要吃得过饱,避免摄入咖啡、可乐、巧克力等饮品和食物。
口腔护理
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牙刷要选用软毛、小头牙刷或电动牙刷。
饭后可使用牙线、漱口液等清洁牙齿。
生活管理
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劳累。
注意放松心情,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良好情绪。
可用热毛巾热敷咬肌部位。
保持舒适的睡眠姿势,尽量不要侧卧位或俯卧位睡眠。
预防
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帮助其释放压力。成人可以通过聊天、听音乐放松心情。
坚持早晚刷牙,保持牙齿健康。
睡前避免饮酒、吸烟、喝咖啡等。
如有睡眠相关疾病、胃肠疾病,要及时治疗。
改正单侧咀嚼、咬铅笔、经常嚼口香糖等不良习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