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等原因造成免疫器官等发生缺陷而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表现为感染频发、迁延不愈等
主要病因为遗传、感染、肿瘤等方面
主要治疗为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胸腺移植等
定义
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先天因素(多为遗传因素)或后天因素(感染、恶性肿瘤、药物等)引起的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等发生缺陷,致使免疫反应缺如或降低,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指一组免疫器官、组织、细胞或分子缺陷,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不全的疾病。常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严重的先天性
粒细胞减少症等。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指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和组织,由于某些因素如感染(如肺炎,
脑膜炎)、恶性肿瘤(如
淋巴瘤,肺癌)、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
甲氨蝶呤)、大量的应用抗菌素(如
氯霉素、
四环素)、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因素等引起免疫功能缺陷。
发病情况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大约80%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20岁,因为常为X连锁遗传,70%的患者为男性。
一项发表于2007年的研究估计,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病率在美国约为1/1200,是之前估计值的10倍。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率无具体统计数字。但据报道,继发性免疫免疫缺陷病远比原发性免疫缺陷普遍,多数慢性病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
不同类型的免疫缺陷病的致病病因有所不同,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大多由单基因突变所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大多由感染、恶性肿瘤、药物、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因素等引起。
致病原因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是一类单基因
遗传性疾病,大多由单基因突变、缺失所致。
原发性免疫缺陷可以是单发的疾病,也可以是综合征的一个表现。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有很多,现将主要原因概述如下。
感染
许多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急慢性感染常引起机体防御功能低下,使病情迁延及易并发其他病原体的感染,造成病情严重和疾病复杂化。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更是由HIV病毒感染所致。
严重细菌感染,尤其是胞内菌感染,除细菌毒素直接对免疫活性细胞抑制外,巨噬细胞也受到抑制,这也是细胞免疫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恶性肿瘤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本身肿瘤如
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抗肿瘤治疗本身和
恶病质造成的营养不良均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等药物
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等)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易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
抗生素类药物也能抑制免疫功能。如
氯霉素类能抑制初次和再次免疫的抗体生成,四环素类能抑制脾细胞的抗体生成和白细胞趋化功能。
营养不良
蛋白质热量长期供给不足易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尤其是锌、铁的缺乏易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
肝、肾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常伴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及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
其他因素
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大面积烧伤、脾切除手术等因素也容易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者,为免疫缺陷病的高危人群。
免疫缺陷家族史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发病和家族史以及基因突变有关。
反复感染的人群
感染可等引起免疫功能缺陷,是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原因。
患有慢性病的人群
患有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等疾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等因素,可引起免疫系统暂时的或持续的损害,导致免疫功能缺陷。
免疫缺陷病中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症状,症状取决于具体的疾病和个体特异性。但作为一类疾病通常可有下列共同症状或共同点。
主要症状
感染频率增多和感染严重程度增加
主要表现为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感染的频率远超出正常人,感染的时间延长。
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加,治疗的难度增加,乃至危及生命。
生长发育迟滞
儿童患者主要表现为体重不增加或生长不正常(生长迟滞)。
原发性免疫缺陷本身和继发性免疫缺陷均可引起儿童生长迟滞,生长曲线落后于同龄人。
易患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炎症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患者往往易患
肿瘤(如
淋巴瘤)、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过敏性疾病(如
特应性皮炎)、炎症性疾病(如
炎症性肠病)。
就医科室
风湿免疫科
成人出现反复、长时间的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38℃),或者反复感染、感染程度和感染频率增加,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
儿科
如果婴儿和儿童出现反复或复杂性细菌感染、持续性口腔假丝酵母菌病(
鹅口疮)、有免疫缺陷或不明原因性早期死亡的家族史或者不明原因的生长迟滞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持续
高热不退(体温≥39℃)、血白细胞降低、严重腹泻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准确、完整记录病情发展变化及特点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前避免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主要是哪里不舒服,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改善,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
是否有反复发热(体温≥38℃)?
是否有生长不正常(生长迟滞)等情况?
是否有营养不良的情况?
病史清单
是否有免疫缺陷病的家族史?
是否有低致病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持续鹅口疮)?
是否有反复感染性疾病(严重
鼻窦炎,难治性肺炎等)?
是否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
甲氨蝶呤、
环孢素)和抗生素(如美罗培南)等药物史?
是否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
是否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
是否曾经有脾切除手术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因免疫缺陷病是一大类疾病,都各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但其作为一类独立的疾病往往通常可有共同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参考。
病史
以下并非疾病诊断必需,但若有以下病史,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家族史,如有免疫缺陷病的家族史。
感染病史,如低致病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持续
鹅口疮),反复感染性疾病(难治性肺炎)。
用药史,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
甲氨蝶呤,
环孢素)和抗生素(如美罗培南)等药物。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感染频率增加、感染严重程度增加、感染时间延长症状表现,儿童往往出现生长迟滞,部分患者合并有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主要用于检测患者体内
淋巴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若检查结果提示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的定义为5岁以上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1500/μL,更年幼儿童的淋巴细胞计数<2500/μL),提示T细胞缺陷。
出现
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减少,可提示贫血。若出现白细胞增多,常提示感染,有助于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血生化
主要用于检测肝功、肾功能、电解质、血沉、
C反应蛋白等。
可用于了解肝肾功能。若出现
血肌酐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钾、钠离子等相应指标异常,可能提示患有肾脏疾病、
肝脏疾病、低白蛋白血症和
电解质紊乱,对疾病病情程度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可了解是否合并炎症。若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自身抗体
可用于了解是否合并自身免疫病。
若检查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性抗体呈阳性,可辅助诊断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检查
主要用于检测IgG、IgM、IgA和IgE等,低免疫球蛋白水平表明存在抗体缺陷或联合免疫缺陷。
对于6月龄以上儿童,若IgG<300mg/dL、总Ig(IgG+IgM+IgA)<500mg/dL或IgA和(或)IgM完全缺失提示抗体缺乏,提示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若IgE水平非常升高(>2000IU/mL)提示特应性单基因疾病或高IgE免疫缺陷综合征可能。
基因检测
主要用于检测是否发生基因突变情况。
若基因检查方法如果能发现免疫缺陷病相关的基因异常,可协助明确是否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主要用于检测胸部脏器结构的情况。
若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胸腺影缺如,通常为重度T细胞缺陷的常见表现,可协助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CT检查
主要用于检测观察是否发生肺部、鼻窦部以及各处脏器病变情况。
若出现肺部和鼻窦等部分的感染,有助于评估是否有免疫缺陷病相关感染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MRI检查
主要用于检测是否发生脑部、关节、脏器受损以及病变情况。
若出现胸腺等相应部位的异常,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原发免疫缺陷病。
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点:两者均可有反复发热,易发感染的表现。
不同点:免疫缺陷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反复的感染,且可能程度较重。自身免疫病患者还可有自身抗体阳性、口干、
眼干、关节痛、
光过敏、
皮疹、红斑等不适。
特应性疾病
相似点:两者均可慢性或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等表现,抗生素治疗好转慢。
不同点:特应性疾病儿童患者常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和喘鸣,表现为反应性气道疾病/哮喘,没有合并细菌感染。 免疫缺陷病患者往往表现为反复的细菌感染,且可能程度较重。
治疗目的:尽量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原则:根据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和免疫替代治疗,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接受药物治疗(如免疫增强剂、使用抗生素等),以增强免疫、抵抗感染。
免疫增强剂
当体液免疫缺陷时,每月输注一次丙种球蛋白;如伴有补体不足时,给予新鲜或冻藏血浆疗法较为适宜。
注意在应用免疫增强剂时必须根据机体的免疫状态及药物本身的功效,决定用药种类,并应选择必要的免疫学指标(如免疫系列等),判断治疗后的免疫状态,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
免疫缺陷病患者的感染往往来势汹汹,需尽早足量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美罗培南等)治疗。
抗生素是切断感染与免疫不足恶性循环的另一重要环节;与上述提高免疫力措施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对肝脏、肾脏偶有严重损害。注意对药物过敏患者禁用,避免长时间大剂量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
确诊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后,如果是属于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纠正的免疫缺陷,应尽早咨询造血干细胞移植。应在出生后立即开始计划这些干预措施。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取患者自身骨髓、异体骨髓或脐血转输给患者,通过移植物中的多能干细胞在体内定居、增殖、分化,使患者机体恢复造血功能、形成免疫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可通过取出患者的白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转入正常基因,再将这些白细胞注入患者体内,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能正常生活,适应于一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腺苷脱氨酶缺乏病),可能获得事实上治愈。
胸腺移植
胸腺移植将供体带血管蒂胸腺以游离,移植到受体的手术。用以治疗受体胸腺素缺乏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疾患。
胸腺移植已成功应用于完全型DiGeorge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是出生时胸腺缺如或发育不全的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婴儿,有望治愈这一类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
免疫增强剂
视情况输注丙种球蛋白、血浆,服用左旋咪唑,注射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可达到免疫功能的作用。
有些中草药如人参、
黄芪、
茯苓等已被证实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应答和增强吞噬细胞功能的效用。
抗生素
如发生感染,在使用免疫增强剂的同时,尽早足量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罗培南等)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其他对因治疗
应优先针对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原因或因素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对合并的糖尿病的进行充分地降血糖治疗。以诱导抗体免疫状态的改善,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引起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原因或因素去除后,部分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可以自行好转。
治愈情况
治疗后通常预后不好,常出现反复感染和慢性迁延趋势。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生在原发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部分可随着原发病的恢复而好转。
预后因素
年龄越大的患者预后越差,年龄越大患者的组织损伤自我修复能力越差,免疫功能差。
合并其他疾病的风险越高,如糖尿病会增加感染风险,同时还影响感染的控制。
危害性
许多发生于婴儿早期的免疫缺陷病可能会危及生命。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活疫苗或未经处理的血液制品,可能导致可怕的并发症。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生在原发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它能影响原发病的病理过程和预后。
该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具有重症化和难治性等特点,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日常饮食要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以及含有锌元素、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猪肉、牛肉、绿叶蔬菜等。均衡饮食,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
运动管理
可以适当的参加户外运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有利于抑制病情的恶化。
心理支持
免疫缺陷病一般病程相对较长,病情缓解相对较慢,频繁生病,需要反复住院和隔离,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家属应该加强陪护,给予开导鼓励。
随诊复查
免疫缺陷病为慢性疾病,定期医疗随访和遵守治疗方案是获得最佳预后的关键。
遵医嘱定期复查,病情稳定者可视情况每3-6个月复诊一次。
复查时可能需要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
C反应蛋白、免疫性检测等检测项目。
预防
免疫缺陷病一般难以有效预防,但是近年来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减少后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鉴于本组疾病中不少为遗传性的,因而做好家系调查、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
对于慢性病患者,应积极针对慢性病进行充分的治疗,诱导抗体免疫状态的改善,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吃水果和绿叶蔬菜;均衡饮食,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能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广场舞等,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