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米-费综合征(MFS)是以双侧眼外肌麻痹、双侧对称性
小脑性共济失调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本征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合并发生。可以累及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不明。预后一般良好。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别名
米勒费雪症候群、米勒费舍尔综合征、Miller-Fisher综合征、变异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
眼肌麻痹-
共济失调-反射消失综合征
临床症状
复视、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改变、站立不稳、
眼球震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危害
MFS发病时易出现运动损伤等。
检查
脑脊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血清GQ1b抗体检测等。
诊断
根据复视、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改变、站立不稳、眼球震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结合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血清GQ1b抗体阳性、神经电生理检查做出诊断。
治疗原则
MFS主要通过适当的支持治疗,疼痛控制,根据需要采取呼吸支持和免疫疗法以及对症治疗。
治愈性
多数患者可治愈。
饮食建议
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均衡。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空肠弯曲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
GBS的全球发病率在100,000分之1-2,MFS变异代表了病例的一小部分(1,000,000分之1-2)。 患病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例约为2:1,疾病发作时的平均年龄为43.6岁。 亚洲人中的发病率较高。
典型症状
1.眼外肌麻痹
主要表现为
复视、斜视、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或缩小、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上睑下垂,可有视物模糊、眩晕、恶心、呕吐、
步态不稳等表现。
2.共济失调
多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时左右摇摆,不能直线前进,又称为“
醉汉步态”,无法完成复杂而精细的动作,如穿衣、书写等。常伴有
眼球震颤、肌张力减低和
构音障碍(吟诗样或暴发样语言)等。
3.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多为一过性,个别患者腱反射可亢进。
诊断依据
1.有复视、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改变、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表现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肌力正常或轻度减退。
2.脑脊液检查可显示蛋白含量增高而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抗GQ1b神经节苷脂的抗体是本综合征的典型血清学发现,但缺乏抗体并不能完全排除疾病。
3.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延迟,髓鞘和轴索同时受损。
治疗方针
MFS主要通过适当的支持治疗,疼痛控制,必要时呼吸支持和免疫疗法治疗。对症治疗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尿潴留、
肺栓塞、疲劳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75%的患者需要口服或肠外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30%的患者需要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 但应特别小心,以防引起
呼吸抑制和尿潴留。常需药物组合缓解疼痛,指示药物包括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卡马西平和
阿米替林。皮质类固醇仅在神经性或神经性疼痛的情况下才推荐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
血浆置换是严重MFS的有效疗法。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的严重Miller Fisher综合征患者应考虑行IVIG。
应立即开始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性治疗,以降低肺栓塞的风险。施用预防剂量的皮下
肝素或依诺肝素。
其他治疗
可采用血浆置换、
免疫吸附等加强支持治疗,恢复期进行运动康复治疗。
预后情况
MFS的预后通常很好,病死率低于5%。平均恢复时间为8至12周。
日常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光线刺激,避免接触烟尘。
2.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用眼过度。
3.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注意防滑。
4.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消除顾虑,避免不良情绪影响。
饮食调理
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均衡。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