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牙周疾病的常用牙周基础治疗方法
使用超声洁牙机或手工器械刮除龈下牙结石、菌斑及牙面色素
控制牙周炎症,恢复牙周健康
急性传染病、心脏病、凝血功能异常者不宜行龈下刮治
定义
龈下刮治,是指利用精细的龈下刮治器械(手用器械或超声器械)刮除牙根表面的牙结石和菌斑,去除这些局部刺激因素,恢复牙周组织健康。
龈下刮治术是牙周基础治疗的方法之一,用于治疗牙周炎等牙周疾病。
原理
龈下刮治按照治疗器械差异,分为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龈下刮治。
超声龈下刮治是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荡作用震碎龈下牙石,配合水雾冲洗,达到去除龈下牙结石和菌斑的效果。
手工龈下刮治是针对不同的牙位,选用不同的手工龈下刮治器械,去除龈下牙结石和菌斑。
龈下刮治之后,一般还需要通过根面平整术使牙根表面光滑平整,防止牙结石再次沉积。临床上,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通常同时进行。
优点
相对于普通洗牙的优点
洗牙在临床上称为龈上洁治,是去除牙龈以上部分的牙结石和菌斑的常用方法。龈下刮治则是针对牙龈下方的牙根部进行的。
龈下刮治治疗更彻底。龈下刮治主要清理牙龈下方的牙结石和菌斑,是更加深层次的清洁。
超声龈下刮治的优点
操作时间短、效率高。
借助于超声器械的独特优势,对于操作的医生来说更加省时省力,对于不能长时间张口的病人来说更易接受。
手工龈下刮治的优点
操作敏感度高:使用手用刮治器械时,操作医生对于龈下牙石的敏感程度更高,操作更细致,刮除更干净。
操作视野好:没有水雾干扰视线,操作视野更好。
适用范围广:不能采用超声龈下刮治的患者,可以考虑行手工龈下刮治。
缺点
相对于普通洗牙的不足
操作时间久:由于牙龈下方的牙结石不能肉眼直视,需要操作医生探查感知后去除,操作时间久。
复诊次数多:洗牙通常一次就诊即可完成治疗,龈下刮治受限于治疗难度大、操作时间久,常常需要分区域操作,根据刮治区域和牙数通常需要就诊1~4次。
费用高:龈下刮治操作难度大,费用也相对高。
术后牙齿敏感可能性高:龈下刮治在牙根表面进行操作,刮除牙根面结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刮除部分牙体组织,术后牙齿出现冷热敏感的可能性高。
超声龈下刮治的不足
操作敏感度差:超声器械的振动会降低操作医生对于龈下牙石的敏感程度,触觉灵敏度下降,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组织损伤。
操作视野差:超声刮治伴局部水雾的大量冲洗,干扰了操作医生的视野,同时大量的水雾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舒适感。
适用范围窄:超声器械禁用于部分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否则可能会导致心律紊乱;禁用于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以避免增加传染风险;慎用于种植牙,以避免损伤种植牙。
手工龈下刮治的不足
操作时间长、效率低。
使用手用刮治器械时,主要依靠操作医生的手部用力,当龈下牙石数量过多或体积过大时,手工刮治费时费力。
正常情况
正常人群如果口腔卫生好,牙周情况正常,通常不需要行龈下刮治。
患病情况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建议,普通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定期口腔检查能够早期发现
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一旦发现牙周疾病,则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
龈下刮治通常用于治疗
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牙周炎。
牙龈炎
普通牙龈炎患者行龈上洁治后即可恢复。
具有大量龈下牙结石的重度牙龈炎患者,经常规龈上洁治恢复不良者,需行龈下刮治以进一步控制炎症。
牙周炎
牙周炎患者建议首先行龈上洁治以控制牙龈的肿胀,复诊时进一步检查龈下牙结石情况和牙周组织破坏情况,决定龈下刮治的治疗器械、治疗牙位和治疗流程。
轻度牙周炎患者,通常仅仅需要行超声波龈下刮治。
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常常需要行超声波龈下刮治结合手工龈下刮治。
相对禁忌
以下人群不建议接受龈下刮治:
患有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患者,尤其是传染病急性期或活动期,操作医生和其他患者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不宜行龈下刮治。
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宜行超声龈下刮治。超声器械工作时对心脏起搏器存在干扰。如果身体条件允许,且必须接受治疗时,需要在心电监护下做手工龈下刮治。
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如白血病患者、晚期肝硬化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等,不宜行龈下刮治。
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龈下刮治操作的患者,如有未控制的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未控制的糖尿病或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等,不宜行龈下刮治。
呼吸功能异常、吞咽呕吐困难、精神异常的患者,不能配合操作,不宜行龈下刮治。
年纪过小不能配合操作的小朋友,不宜行龈下刮治。
特殊情况
以下人群谨慎接受龈下刮治,必要时需咨询专业口腔医生:
有种植牙的患者,慎行龈下刮治。这类患者需将相关情况提前告知医生,由医生选用特殊的器械(如塑料工作尖),以避免超声器械对种植牙造成损伤。
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抗凝药导致血液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在医生建议下控制血压、血糖、血液功能稳定后,再考虑行龈下刮治,必要时术前术后预防性服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存在口腔急性炎症的患者,如急性
牙周脓肿、
急性冠周炎等,应首先控制急性炎症,待急性炎症期过后再考虑行龈下刮治,避免治疗过程加重炎症扩散。
患有牙龈恶性肿瘤的患者,一般不建议行龈下刮治,避免肿瘤扩散。特殊情况下,如手术前需口腔清洁时,应在专业口腔医生指导下进行。
龈下刮治之前,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完善的口腔检查,以确定患牙适合行龈下刮治,排除危险因素。请即将接受龈下刮治的患者准备就医清单:
是否在外院就诊并处理过?处理完成后症状是否改善?
是否接受过洗牙、龈下刮治或牙周基础治疗?上一次治疗是什么时候?
是否有种植牙?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病史,血糖血压情况如何?
是否安装过心脏起搏器?
是否有心脏病,是否发生过心绞痛、心肌梗死?
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
是否有急慢性传染病史,如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
是否长期服用药物,如抗凝血药、高血压长期服药?
此外,在准备接受龈下刮治之前,患者应该提前清理口腔卫生。
风险提示
牙龈出血:需要行龈下刮治的患牙通常有
牙龈红肿且发炎严重,刮治过程可能会引起轻至中度出血。
牙齿敏感:刮治后可能会出现牙齿遇冷热敏感。应避免辛辣、过热食物刺激,必要时使用抗敏感牙膏或脱敏糊剂。
牙齿疼痛:个别重度牙周炎的牙齿,牙周炎症可能会引起牙髓炎症,出现疼痛症状。疼痛严重时,可能需要在根管治疗后再行龈下刮治。
牙齿松动。
种植体损伤:龈下刮治过程中,超声器械的高频振动可能会损伤种植体。
感染或交叉感染:龈下刮治存在感染的风险,选择正规的口腔医疗机构、规范操作,可降低这些风险。
操作步骤
消毒
治疗器械消毒:超声波工作头、手工刮治器械等需要提前消毒并密封于消毒柜中,超声波治疗机、牙科治疗椅、诊室都需要进行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患者口腔消毒:治疗前,患者需要含漱碘伏消毒水或0.2%
氯己定漱口水30秒到1分钟,以进行口腔消毒,减少治疗过程中的细菌扩散。
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操作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牙周情况,确定行龈下刮治的牙齿位置和牙齿数量。
局部麻醉:龈下刮治过程中,患者会有明显的酸痛感,若不能耐受疼痛,可举手示意医生,必要时选择在局部麻醉下接受龈下刮治。
龈下刮治
患者在口腔治疗椅上呈仰卧位。
口腔医生首先会仔细探查,根据患牙的牙结石情况,选择合适的刮治方式。
超声龈下刮治时,医生会选择中低档功率,将工作尖以一定的角度接触龈下牙石,水平向来回移动并逐渐向牙根方向移动,清除牙结石和菌斑。
手工龈下刮治时,医生会根据牙位选择不同形状不同号数的刮治器械,将器械与根面平行放入牙龈下,与根面呈适当角度刮除牙结石和菌斑,再从水平方向将器械拿出。
龈下刮治完成后,医生会用3%
过氧化氢溶液或0.2%氯己定溶液进行局部冲洗,同时用探针检查牙结石是否已经刮除干净,必要时需重复刮治。
冲洗干净并确认
牙石刮除完毕后,进行局部上药,以帮助消炎止血。
刮治过程中,医生助手使用并调整吸唾管的位置,随时吸干水雾、唾液、血液,以保证医生操作视野清晰,减少患者呛水的风险。
未行麻醉下的龈下刮治,通常会有明显的酸痛不适感,局部麻醉下的龈下刮治通常没有不适感。治疗过程中,患者若有任何不适,均应及时举手示意医生。
特别说明
龈下刮治的操作时间与患牙数量有关。
通常一次就诊可刮治同一区域5~7颗牙齿,用时30~40分钟。完成全口牙齿的龈下刮治常常需就诊1~4次。
1颗牙的龈下刮治费用为100元左右,全口牙齿的刮治费用通常为3000~4000元。但具体价格与地区、医院、刮治器械等因素有关。
自行观察
治疗后,可自行观察是否有出血、酸痛、感染等情况,若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
自我护理
龈下刮治并局部上药后30分钟内,避免漱口、喝水、进食。
治疗后2~4小时,待麻药消退后可以进食。
治疗完成24小时后再刷牙。
治疗后1~2周,牙齿可能会出现酸软和敏感,应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避免过热过硬食物刺激,尽量进食温凉且较软的食物。
治疗后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需要使用
氯己定漱口水漱口1周,坚持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配合使用牙线、冲牙器。
按时复诊完成全口龈下刮治,治疗完成后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需要在术后1、3、6、12个月时到医院复查。
建议控制血压、血糖,戒烟、戒酒,维持健康的饮食起居,避免熬夜、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坚持每年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
治疗后禁忌
避免反复吮吸牙龈。
避免过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过冷过热的食物,避免硬物。
龈下刮治通过去除龈下牙结石和菌斑,清除牙周炎的致病菌,控制牙周炎症,恢复牙周组织健康。
龈下刮治术后,多数患者在一周便可见到明显的效果,表现为牙龈炎症消退,探诊出血减少或消失。2~4周后牙龈组织松软明显改善,牙周袋变浅。
研究结果显示,刮治后龈下细菌的数量减少,致病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