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通过静脉通道用于纠正代谢紊乱、营养支持、治疗疾病、抢救的有创治疗方式
静脉输液治疗可提升给药速度,便于及时进行救治
若操作规范、及时处理并发症,治疗过程相对安全
不宜用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皮肤感染、静脉炎或精神障碍的患者
定义
静脉输液治疗是通过建立静脉通道,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等直接输入静脉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可达到纠正水及
电解质紊乱、增加循环血量、供给营养、治疗疾病等目的。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适用于
营养支持、药物输注、抢救及其他情况(如
酸碱平衡失调或电解质紊乱)等。
治疗效果
静脉输液治疗可辅助维持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增加循环血量、供给营养、治疗疾病等,具有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及时进行救治等特点。
安全性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热、过敏、
静脉炎、急性肺水肿、
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可能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可危及生命。
但若操作规范、及时处理并发症,治疗过程相对安全。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简单的有创性操作,其治疗难度相对较低。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静脉输液治疗的费用约在1~10元左右,具体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治疗费用主要包括药物注射器、输液器以及操作费用等。
但因各地区的医保报销政策差异、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静脉输液治疗的费用也会有所差异。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各级医院和各科室均可以应用静脉输液治疗,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病情,选择正规医院和科室就诊。
适宜情况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对因腹泻、剧烈呕吐、大型手术后等患者,可通过静脉输液治疗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有效预防和纠正机体的脱水、
酸碱平衡失调以及
电解质紊乱情况。
抢救
在抢救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严重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静脉输液治疗可迅速有效地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短时间内补充循环血量和给药,帮助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等,对抢救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支持
对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严重口腔疾病)的患者,静脉输液治疗可有效提供
营养支持,促进组织的修复,增加体重等。
药物输注
对各种需要静脉输注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如感染性疾病、
颅内压增高等,通过静脉输液治疗可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不宜情况
绝对禁忌证
静脉输液治疗没有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尽快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在此之前应尽量减少静脉输液。
穿刺部位皮肤感染的患者。
患
静脉炎的患者应避免静脉输液治疗,必要时应更换穿刺部位进行该操作。
不合作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如躁狂、自虐倾向)。
静脉输液治疗的时间通常与疾病的种类有关,建议由专业医护人员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及相应治疗时间。
治疗前检查
静脉输液治疗前可不进行实验室检查,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治疗前,根据患者的相关病史(如
精神疾病史)、体格检查(如是否有皮肤感染性疾病)等,明确其身体情况是否适合静脉输液治疗,排除禁忌证。
治疗前准备
安排生活工作
由于疾病种类的不同,静脉输液治疗的时间也会有差异,建议根据治疗方式和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及治疗时间。
宣教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告知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并帮助其消除焦虑等情绪,建议患者和家属尽量配合医护人员。
衣着服饰要求
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建议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输液部位的配饰等,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清洁皮肤
对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部位进行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减少感染风险。
药物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准备相应的治疗药物(如
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头孢曲松等头孢类药物)。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指头颈部和四肢静脉等处的输液治疗)一般无需进行麻醉,中心静脉输液(指距离心脏较近的上腔或下腔静脉的输液治疗)一般需进行
局部麻醉。
治疗过程
操作人员准备治疗相关物品,戴好口罩,常规七步洗手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治疗目的选择外周(头颈部和四肢静脉等)或中心静脉(上腔或下腔静脉等),并向患者告知将进行的操作内容、注意事项等。
患者宜在输液前排尿或排便,并取舒适卧位,暴露穿刺部位。
若为外周静脉输液治疗,可将治疗巾置于穿刺部位的肢体下,用碘伏或酒精等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如为中心静脉输液,需用碘伏或酒精对穿刺部位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后,采用
利多卡因等进行局部麻醉。
操作人员通常左手固定穿刺位置皮肤,保证血管位置,右手持针以15~30°的角度进针。
出现回血后,缩小穿刺角度缓慢进针,并用胶带对输液针头或导管进行固定,做好标记。
连接输液导管,松开止血带,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等调节静脉输液滴速,嘱患者不可随意调节。
治疗期间评估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痛、渗出、麻木、痒等异常感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由于不同患者所需的静脉输液治疗时间不同,在输液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会将针头拔出,并按压针孔2分钟左右至局部凝血。
治疗感受
大部分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适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肿胀或疼痛感,一般可以耐受。
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进行对症处理。
治疗时间
静脉输液治疗的时间与患者疾病种类及病情等多因素相关,具体治疗时间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评估。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治疗的穿刺部位应避免剧烈活动或用力过度。
患者在拔除静脉输液针头后的24小时内应保持穿刺点处于干燥状态,避免接触水、污染物,以免造成感染。
监测与检查
监测患者的穿刺输液部位,是否存在出血,或出现敷贴或胶带脱落等现象,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饮食营养
建议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新鲜的蔬菜、水果。
根据所输注的药物特性,如输注头孢曲松等头孢类药物后,还需避免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
并发症及应对
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血管条件、输注的药物类型及剂量有关,主要包括发热、过敏、
静脉炎、急性肺水肿、
空气栓塞等。
发热
是静脉输液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与输入致热物质有关,包括操作过程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注的药物不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速度过快等有关。
对出现发热的患者,首先检测穿刺部位及输液系统有无异常;如排除因病情所致的发热,或无法排除输液反应的情况,则应立即停止输液,进行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应用激素(如泼尼松)或抗
组胺类药物(如
西替利嗪)等治疗。
过敏
常见于首次静脉输注某些药物时,包括抗生素(如青霉素)、抗
肿瘤化疗药物(如
紫杉醇)等。
出现过敏的患者需立即停用当前药物,并更换输液管路,采用生理盐水等维持静脉通路,并采用糖皮质激素(如
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静脉炎
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可表现为静脉穿刺部位的疼痛、红斑、肿胀、硬结等。
出现上述症状后应立即停止输液,将患肢抬高、避免肢体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局部应用50%
硫酸镁湿敷,或采用超短波理疗等。
急性肺水肿
常与输液速度过快、输注液体量过多,或患者自身合并心肺功能不良等情况有关。
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紧急处理,包括取端坐位、双腿下垂,进行高流量吸氧,给予镇静(如地西泮)、平喘(如
氨茶碱)、强心(如
毛花苷丙)、利尿(如
呋塞米)、扩张血管(如
硝普钠)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的发生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穿刺点封闭不严密、输液完成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等有关。
出现空气栓塞的患者应立即取左侧卧位,保持头低足高位,同时给予高流量的吸氧,纠正缺氧状态等。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恢复过程
静脉输液治疗结束后需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出血,若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通常可逐渐愈合,并恢复至正常。
后续治疗
后续治疗主要为冲管护理。
冲管护理可有效维持静脉输液通路的通畅,一般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静脉血管及用药情况等选择适宜的冲管方式,如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日常生活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身体恢复后可进行适量运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经常用手触摸穿刺部位,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调整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和优质蛋白(如鸡肉、牛肉、牛奶),避免饮酒或吸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生冷食物等。
注意避免过大的精神压力,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