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使用球囊导管、支架等器械消除或减轻颈部动脉狭窄与血栓,改善颈部血管供血区域器官血流灌注的介入治疗方法。由于其微创的优势,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尤其在中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的普及较为广泛,甚至超过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1.麻醉方式
2.术前准备
需作碘过敏试验,查血小板计数、出血和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美国心脏病学会2006年发布的指南中对症状性患者血运重建的推荐如下:
1.近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6个月内
缺血性脑卒中,伴同侧严重
颈动脉狭窄(狭窄度达到70%~99%)的患者,若术者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小于6%,推荐CEA。
2.近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伴同侧颈动脉中度狭窄(狭窄度达到50%~69%)的患者,依据年龄、性别、合并症及初发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推荐CEA。
3.若狭窄程度小于50%,无CEA指征。
4.若有CEA指征,建议2周内手术而非延期手术。
5.对于严重狭窄(狭窄度大于70%)的症状患者,若狭窄部位难于手术处理,存在增加手术危险的内科疾病,或其他特殊情况,如放射性狭窄、CEA后再狭窄、CAS效果不差于CEA,可予以考虑CAS。
6.若术者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为4%~6%,同时CEA和CAS实验相似,可以选择CAS。
1.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患者。
2.3个月内有脑出血或4个月内的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3.由于介入路径严重迂曲和(或)附壁血栓、易损斑块等无法通过介入器材患者。
4.颈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1.局部/
全身麻醉下行股穿刺,给予6000u
肝素,首先行主动脉弓造影,之后行超选择性颈动脉造影。
2.明确狭窄病变及颅内Willis环交通情况后,将造影导管置于颈外动脉,交换超滑加硬或Amplatz超硬导丝。
3.沿导丝送入导引导管或颈动脉长鞘至颈总动脉分叉下方2~3cm处。
4.经导引导管或长鞘持续注入肝素盐水,防止
血栓形成。
5.测量狭窄病变长度及靶血管直径,在路图引导下引入脑保护装置,在狭窄上方3~5cm血管平直处释放远端脑保护装置。
6.选择小于颈内动脉直径1~2mm的球囊行预扩张,之前将患者心率提升至70次/分以上,造影后将自膨式支架(支架直径根据测量结果决定)送至狭窄段,再次造影证实位置无误后释放支架。
7.支架置入后常规造影判断疗效,若残余狭窄超过30%,再行后扩张成形术。
颈动脉介入治疗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患者的症状、年龄、主动脉弓与分支血管形态、斑块特点选择方法与器械,尤其是保护装置和支架的选择,采取谨慎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
1.术中并发症
心率、血压下降、急性脑缺血、
血管痉挛、斑块脱落、
血栓形成等。
2.术后并发症
低血压、心率降低、
脑卒中、高灌注综合征、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支架移位、成角和断裂,支架内再狭窄、动脉穿刺并发症等。
术后需要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血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