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肠系膜血管管腔狭窄闭塞的临床综合征,称为慢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缺血,又称肠绞痛或腹绞痛。本病属于外科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主动脉瘤、脑动脉或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等。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而出现症状。
腹部创伤或
腹主动脉瘤累及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也可引发此病。
1.主要症状为进食后出现腹部弥漫性绞痛,常发生在餐后15~30分钟,腹痛发作2~3小时后达到高峰,后逐渐消退,可放射至背部。腹痛程度与进食量一致。
2.腹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也可出现腹胀、便秘或腹泻,粪便多呈泡沫状,含大量气体和脂肪。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体重减轻。
3.发病早期腹软、平坦,压痛较轻微,
肠鸣音活跃。60%~90%的患者上腹部可闻及
收缩期杂音。
1.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含有较多脂质和大量未消化食物。
2.影像学检查
(1)选择性腹主动脉造影侧位像可见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出口处狭窄,甚至闭塞。造影时应摄侧位片,便于观察向前分出的腹内三支主要动脉的硬化与侧支循环情况,如累及两支,且侧支循环偏少,即可产生症状。
(2)腹部X线、超声检查、钡餐造影、CT检查等,可排除
胆囊炎、消化道溃疡性疾病、胰腺炎、腹腔或
腹膜后肿瘤。
有冠心病、
主动脉瘤、脑动脉或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等病史,进食后出现弥漫性腹部绞痛、粪便多呈泡沫状等症状体征,结合粪便检查和选择性腹主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即可诊断。
1.一般治疗
少量多餐,静脉补充部分营养等。
2.药物治疗
给予血管扩张药,静脉滴注低分子
右旋糖酐,可防止血液浓缩,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但是大量使用可引起凝血障碍,使出血时间延长;右旋糖酐分子吸附在细胞、血小板及血管内膜,影响血型鉴定;偶有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每次用量超过1500 ml,易引起低蛋白血症。服用该药的时候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
3.手术治疗
若症状加重,应积极手术治疗,以解除肠绞痛,防止日后发生急性
血运性肠梗阻。手术方式包括:①血管剥脱术;②肠系膜血管狭窄段切除,并将该动脉植入腹主动脉;③应用自体血管搭桥术。后者应用较多,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