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肺血管介入治疗是指
经皮穿刺外周血管推送导管至肺动脉,明确
肺动脉狭窄部位和形态,并解除狭窄的肺动脉管腔以改善肺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肺动脉狭窄和肺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肺静脉狭窄多为医源性的,病例较少,故主要是针对肺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肺动脉狭窄部位包括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分支及周围肺动脉,单发或多发,若不干预,狭窄程度会逐渐加重,进而引起
心力衰竭。临床介入治疗应用较多的是经导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及经导管支架植入术。
1.麻醉方式
2.手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
(2)术前应完善血、尿常规,血型、出
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及
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并解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顾虑,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术前禁食4小时。
(5)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抢救用药。
(6)手术穿刺部位备皮,并做碘过敏试验。
2.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分支和肺动脉分支以下狭窄,合并右心室高压及肺血流灌注不平衡的肺动脉广泛性发育不良者。
4.超声心动图测得压差为30mmHg者或右
心导管检查狭窄两端压差为20mmHg。
5.纤维性
纵隔炎、
纵隔肿瘤、肺癌等致继发性
肺动脉狭窄。
6.狭窄部位不适合行外科手术治疗或外科手术风险极高者。
7.
单心室合并肺动脉狭窄、发育不良或扭曲需手术前。
2.对造影剂过敏者。
3.出血性倾向性疾病的患者。
4.存在高凝状态的患者。
5.血管入路梗阻,无法将导管置于
肺动脉狭窄远端者。
6.合并其他需要外科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疾病。
1.
局部麻醉,经桡动脉或左股动脉穿刺,行
血气分析。
2.于右股静脉穿刺,将导管经穿刺口逐步推送至右心室,再经右心室流出道推送至肺动脉,测量
右心室压和
肺动脉压。
3.行
肺动脉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和形态,根据狭窄段的长度和狭窄远近段血管的直径选择合适的支架。球囊扩张支架应选非顺应性球囊,球囊应等于支架长度。若
肺动脉狭窄较长应植入多个支架,先植入最远端的支架。
2.术后24小时内给予抗生素,密切观察患者的
生命体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