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颜色为粪便常规检查中的一项
大便颜色改变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
指标异常常见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胆道梗阻等
检查发现异常应就诊于消化内科或普通外科,必要时进一步行胃镜、纤维肠镜等检查
定义
大便颜色为检查粪便颜色的常规检查。
正常成人粪便颜色呈黄褐色,婴儿粪便颜色正常呈淡黄色。
大便颜色常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服药、疾病有关,明显的粪便颜色改变具有临床意义。
大便颜色为红色、黑色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见于
消化道出血。
大便颜色正常,不代表粪便没有问题,例如隐匿性出血的大便颜色可基本正常。
健康成人粪便颜色因含粪胆素呈黄褐色。
婴儿粪便因胆绿素未转变为胆红素,导致其颜色呈淡黄色。
久置后由于粪便中的胆素原被氧化可致颜色加深。
温馨提示
大便颜色改变对于
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有
大便习惯改变、不规则形状的大便、大便次数增多等情况,应予重视,及时就医。
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指标异常
在饮食、药物及病理情况下,粪便的颜色会发生改变。
明显的粪便颜色改变,根据观察所见会在粪便常规报告单中报告相应颜色。
明显的粪便颜色改变具有临床意义(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大便颜色改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淡黄色:新生儿粪便或服用某些中药(山道年、
大黄、
番泻叶等)。
白色或灰白色:食用大量含脂肪食物、服用
金霉素、
硫酸钡(钡餐造影)。
绿色:食用大量绿色蔬菜。
红色:食用大量番茄、红辣椒、火龙果、西瓜等。
黑色或柏油色:食用动物血、肝脏、
活性炭、铁剂、铋剂等。
果酱色:食用大量咖啡、可可、樱桃、巧克力等。
病理性原因
深黄色:
溶血性黄疸、痢疾、配错血型的输血、某些化学药物等。
绿色:绿色水样或糊状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绿色脓液便提示急性肠炎或菌痢;绿色腥臭味
水样便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淡红色:洗肉水样淡红色大便,最多见于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必须由临床专业医师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资料,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危害
大便颜色异常本身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若发现大便颜色明显改变,在排除饮食及药物的情况下,则可能是疾病的信号,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诊疗建议
生理性改变
如出现大便颜色改变时,可增加膳食纤维、蔬果的摄入,观察大便颜色的改善情况。
大便常规检查前3天内应限制肉类、动物肝脏、动物血、菠菜等食物。
避免服用含铁、含铋、含钡等药物,以免出现假阳性结果。
留取过程要规范,粪便容器盒要清洁干燥,过多水分会使大便中细胞、血液成分溶解流失,出现假阴性结果。
应按规定量留取样本,通常蚕豆粒大小;若肉眼观察有明显改变,需留取相应标本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所取标本应立即送检,不要超过1小时。
留取粪便标本时,不要被尿液、女性经血等污染,以免影响结果。
病理性改变
大便颜色对了解消化道系统器官有无病变有重要价值,可间接判断胃肠道、胰腺、与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功能状况。
如果体检或偶然自查发现大便颜色改变,可就诊消化内科,以明确病因。
对于有腹痛、消化不良、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医生如果高度怀疑消化系统病变,可能建议进一步做大便潜血、大便细菌培养及
消化内镜检查。
如果怀疑有血液疾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分子生物学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医生可能会采取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
规范治疗有效时,大便颜色会逐渐趋于正常;如果颜色持续未改变,提示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