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

更多功能

流行性乙型脑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本病是由乙脑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
本病是由乙脑病毒感染所致
目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以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等为主
定义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本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夏秋季流行,主要经蚊虫传播。
分型
根据病情轻重,乙脑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轻型
体温多低于39℃,多表现为神志清楚,可有轻度嗜睡,可有头痛、呕吐,但多不严重,病程约1周。
普通型
体温可波动在39~40℃,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睡、昏迷等),有明显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病程约10~14天,多无恢复期症状。
重型
体温持续超过40℃,可有昏迷、反复或持续抽搐,医生查体可发现瞳孔缩小、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征阳性,病程通常超过2周,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极重型(暴发型)
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升至40℃以上,可有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深度昏迷,可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及脑疝,病死率高,常出现严重后遗症。
发病情况
乙脑主要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除东北、青海、新疆外,我国其他地区均有乙脑流行,主要是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我国发生过三次乙脑暴发流行,自从20世纪70年代接种乙脑疫苗以来,未发生全国性大流行。
乙脑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即7、8、9月。
乙脑的病死率在20~30%之间,约30~50%幸存者出现神经或神经后遗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