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更多功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可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点片状皮下出血点等
普通型预后良好,暴发型病死率较高
需要早期积极应用抗菌药物,对症治疗等
定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流脑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点片状皮下出血点等,严重者可有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
分型
根据病情,本病可分为以下四型。
普通型
普通型约占90%,按其发展过程又可分为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脓毒症期、脑膜炎期及恢复期四个阶段,但临床各分期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暴发型
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
轻型
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临床表现轻微,可有头痛、低热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见少数出血点。
慢性败血症型
本型较为少见,多见于不完全免疫缺陷或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成年患者较多。
发病情况
流脑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季,3-4月为发病高峰。
本病流行或散发于世界各国,平均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约有2.5万人患病。
我国曾先后发生5次全国性流脑大流行。但自1985年开展大规模流脑A群疫苗接种之后,我国流脑的发病率持续下降,未再出现全国性大流行。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