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黄囊瘤

更多功能

卵黄囊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类生殖细胞起源且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
症状与肿瘤生长部位和大小相关,常表现为包块、疼痛等
全面分期的手术治疗为首选和最有效治疗手段,常辅以化疗
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但近年来预后已有很大改善
定义
人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其分化特点与胚体外的卵黄囊相似,故命名为卵黄囊瘤。因其病理结构与小鼠胎盘的内胚窦组织非常相似,过去又称为内胚窦瘤
虽然名称中没有“癌”字,但卵黄囊瘤其实是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
卵黄囊瘤大部分发生于女性和男性的性腺,即卵巢及睾丸。也可发生于性腺以外,但相对罕见。
其症状主要与发病部位有关,例如卵巢卵黄囊瘤多表现为慢性腹盆腔疼痛,睾丸卵黄囊瘤则表现为持续增大的睾丸无痛包块。
分类
按照原发部位不同,可分为性腺内卵黄囊瘤和性腺外卵黄囊瘤。不同类型的发病率、症状、预后等均不同。
性腺内卵黄囊瘤
是发生在卵巢或睾丸内、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
卵巢卵黄囊瘤
属于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常混合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成分,以混合无性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组织者多见。
睾丸卵黄囊瘤
是婴幼儿易患的睾丸肿瘤
可以分为仅有生殖细胞肿瘤成分的单纯型,和混有其他肿瘤细胞成分的混合型。
单纯型常见于2岁以下幼儿,成人患病常为混合型。
性腺外卵黄囊瘤
好发于人体大脑和躯干。
相对常见的发生部位是骶尾区、大脑、纵隔和腹膜后,也可发生于肺、甲状腺、胃肠道、阴道等部位。
骶尾区相当于俗称的尾巴骨处。
纵隔位于人体胸腔,是胸骨、胸椎、两侧纵隔胸膜和膈肌之间围成的间隙,内有心脏、食管、气管、大血管等器官。
发病情况
卵黄囊瘤的整体发病情况目前缺乏详细数据,在此以相对常见的4种类型为例来说明。
卵巢卵黄囊瘤
根据国外统计,卵巢卵黄囊瘤约占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的22%,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
国内数据显示,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中,卵黄囊瘤发病率居首位。
主要发生在儿童及年轻女性,中位发病年龄19岁,40岁以后较为罕见。约1/3的患者在初次来月经之前就诊断出。
该疾病多发生于单侧,双侧生长的概率仅为6.0%~8.4%。
睾丸卵黄囊瘤
是罕见的睾丸肿瘤,其数量不足睾丸肿瘤的1%。
常见于小于2岁的幼儿与青少年,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睾丸肿瘤。
多为单侧发病,双侧极少见。
纵隔卵黄囊瘤
在小于15岁的患者中,卵黄囊瘤是仅次于畸胎瘤的第二常见纵隔生殖细胞肿瘤,也是最常见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每200万人中有5人发病。
青春期后,纵隔卵黄囊瘤大多发生于男性,在30岁左右出现高峰,随后下降。患者年龄为15~59岁,每年每1000万人中有3人发病。
颅内卵黄囊瘤
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上者非常罕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