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多采取综合治疗,抗感染治疗是关键
部分可自愈,多数需要及时治疗
定义
两肺感染也被称为双肺感染,泛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入侵两侧肺部。
两肺感染最常见于两侧肺炎,但也包括病原体入侵人体但却没有发生肺炎的阶段,所以两肺感染并不等同于两侧肺炎。
鉴于现实中发现两肺感染时,患者多数已经出现明显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者临床症状,所以本文也以两肺感染后发病为阐述重点。
分类
通常可以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将两肺感染进行下列分类。
细菌性两肺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两肺肺炎。
非典型病原体所致两肺感染
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两肺肺炎。
病毒性两肺感染
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引起的两肺肺炎。
肺真菌病所致两肺感染
如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肺孢子菌等引起的两
肺真菌病。
其它病原体所致两肺感染
如立克次体、弓形体(如鼠弓形体)、寄生虫(如肺包虫、肺吸虫、肺血吸虫)等引起的两肺疾病。
两肺感染可由各种病原体侵入两肺引起,具有多种传播途径,发病也受到人群易感性、诱因等因素的影响。
致病原因
两肺感染的病原体
两肺感染可由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
其中,病毒感染造成的两肺感染,近几年以新冠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两肺感染的感染途径
感染途径可能不是单独存在的,有时可经多种途径感染。
呼吸道途径:是两肺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患者等途径进入呼吸道,上呼吸道的定植菌也能被误吸进入肺部。
血液传播途径:有些病原体可以通过血液途径进入两侧肺部,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HIV感染者、
器官移植者等,也可见于慢性感染者。
邻临近感染部位的蔓延:从一侧肺部扩散至另一侧,或者从胸腔扩散至两肺、从支气管扩散至肺部。
直接接触途径:病原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两肺,如手术或医疗器械污染等,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易感人群
肺部感染可以累及单肺或者两肺,有些人群更容易发生两肺感染。
包括老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吸烟者、长期卧床者、患有基础疾病(如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者、有创机械通气者、有侵入性操作者(如双肺灌洗、
支气管镜检查等)、留置胃管等。
诱发因素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
发病机制
生活中会不断有各种病原体尝试入侵呼吸道及肺部,但健全的呼吸系统能够进行有效防御,不会轻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与肺部感染。
当病原体入侵能力显著增强,如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多、毒力强;或者人体防御功能下降,如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就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者肺部感染。
发病时,有可能是病原体直接入侵到两肺,引起两肺感染;也有可能是先出现一侧肺部感染,随着病情加重,感染扩散到双肺,引起两肺感染。
两肺感染后,不同病情与病因的患者症状会有所差别,在感染后至发病前的一段时间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被称为潜伏期。如果是两肺少量感染,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下面介绍的是一些典型两肺感染的症状。
主要症状
两肺感染的症状与病原体种类、感染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咳嗽
有时候两肺感染出现的是干咳,例如肺炎
支原体感染可出现阵发的刺激性干咳。
咳痰
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两肺感染,会咳出不同外观的痰液。
例如,肺炎
链球菌感染常咳出铁锈样痰,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红棕色胶冻状痰,葡萄球菌肺炎咳出黄脓痰,肺炎型
念珠菌病咳白色泡沫黏痰或呈胶冻状,有酵臭味。
呼吸困难
两肺感染程度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
当两肺大面积感染时,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可伴有口唇、指甲青紫,甚至能够导致死亡。可见于新冠感染、
重症肺炎等。
胸痛
其他症状
两肺感染范围较大或者持续时间较长时,常可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寒战、乏力、食欲减退、肌肉酸痛等。
并发症
当两肺感染较严重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下面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胸腔积液
两肺感染严重时,会导致胸膜通透性增加,产生渗出液,形成
胸腔积液。
少量胸腔积液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胸腔积液较多时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发热等症状。
胸膜炎
常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脓胸
化脓性脓胸多由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结核性脓胸多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可出现
高热、胸痛、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脓痰等症状。
肺坏死、空洞
常见于病程较长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结核、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
肺脓肿、多种真菌病,可以破坏肺的正常结构,出现坏死、空洞。
可出现咳嗽、咳痰、
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感染性休克
两肺严重感染的老年人发生
感染性休克的风险高于其他人。
表现为意识丧失、血压降低、四肢冰冷、多汗、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
其他
两肺感染有较高的发展至重症的风险,因此出现可疑症状时应该及时就诊。就诊过程中,医生会对患者提问、检查身体,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医学检查。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成人出现咳嗽、
咳痰、胸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医。
小儿内科
儿童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发热等症状,可以先到小儿内科就医。
急诊科
出现持续
高热、呼吸困难、剧烈胸痛等紧急情况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寻求急诊帮助。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高热者就医前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适当多饮水。若有可能,可记录体温变化。
可疑的两肺感染患者常需拍摄胸部X线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服,已怀孕或备孕者应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
就诊之前是否有发热?体温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咳嗽?咳嗽多久了?
有没有咳痰?痰是什么样的?
有没有能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还有其他的不舒服吗,比如呼吸不顺畅、胸闷、胸痛等?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淋雨、受凉、过度劳累?
发病前是否接触过感冒、其他发热患者?
是否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是否长期卧床?
是否进行过治疗?用了哪些药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血培养、
痰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流感+副流感病毒核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一般根据病史、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或
胸部CT检查,即可做出临床诊断,但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明确具体的病原体。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
发病前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情况。
身体素质差,长期卧床。
临床表现
症状
可伴有发热、畏寒、胸痛、乏力、食欲不佳等其他症状。
体征
严重缺氧者可出现口唇青紫。
两肺感染导致
胸腔积液者,可触及
胸膜摩擦感及闻及胸膜摩擦音。中至大量积液时,患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
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细菌引起两肺感染时,可以导致血白细胞计数升高、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但在年老体弱、酗酒、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增高。
病毒引起两肺感染时,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稍高或偏低,
淋巴细胞比例常升高。
炎性指标
包括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血沉等,常与血常规一同检查。
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血沉加快。
血培养
抽血进行培养,主要用于明确血液中是否存在病原体,常用于可疑的
重症肺炎者、或经血液传播者。
血清学检查
主要用于协助诊断是否存在病原体的感染,包括
冷凝集试验、血清IgM、IgG检查等。
例如,
支原体感染起病2周后,多可出现冷凝集试验阳性,血清支原体IgM抗体≥1:64。
血气分析
两肺感染严重者常有不同程度的
血氧饱和度降低,血气分析可了解缺氧程度、
血液酸碱度的改变。
血生化
如肝功能、血脂、血糖、肾功能、尿酸、
乳酸脱氢酶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痰液检查
常进行痰涂片显微镜检查、
痰培养检查,药敏试验检查常与痰培养同时进行。
主要用于排查是否存在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后续药物的选择。
如肺炎链球菌患者用痰涂片可出现典型的革兰染色阳性,痰培养可培养出相关的病原体。
注意规范取样,防止痰液标本被污染。
胸腔积液检查
如合并胸腔积液,应积极抽取积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主要用于排查是否存在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后续药物的选择。
尿液检查
主要用于肺炎链球菌、军团菌感染的诊断。
对应的抗原呈阳性时,提示感染。
影像学检查
两肺感染的病因不同、严重程度不同,会导致影像学表现有较大差别,但病变典型时基本上都可出现两肺不同程度和形态的灰白色或者白色阴影。
胸片
是排查两肺感染的基本检查方法,能发现较大范围的感染、空洞。
两肺感染明显时,常可在胸片发现两肺出现白色或者灰白色的斑块状阴影。
不同病原体造成的两肺感染,影像特点可不同,必要时进行CT检查。
CT
常作为胸片检查的进一步检查,可发现更为细小的病灶,还能更清楚的观察肺内结构,并帮助进行鉴别诊断。
内镜检查
两肺感染原因不明时,可能还要进行支气管镜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原学诊断,并可用于治疗。
病理检查
有些两肺感染依据症状、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进行确诊或者鉴别诊断。
其他检查
可能还会进行
肺功能检查、血氧饱和度监测、流感及副流感病毒核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等。
诊断标准
两肺感染根据影像学检查以及血常规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是对于不同的具体疾病的诊断,其标准并不相同,具体可以参见各疾病词条。
鉴别诊断
许多疾病的症状与表现与肺部感染相近,常见的有两
肺水肿、两肺肺癌等。
两肺水肿
两肺水肿与两肺感染都可出现胸片或者CT的大面积白影或者灰白影,并且都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肺水肿早期,高分辨率CT(HRCT)即可发现局限的间质水肿,有助于鉴别。
测定肺泡液体蛋白与血浆蛋白比值,>0.7者提示高通透性肺水肿;<0.6时为单纯肺部感染或高压性肺水肿,但高压性肺水肿没有前者的发热、白细胞增高等临床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两肺水肿与两肺感染常可同时存在,互为因果。
两肺肺癌
两肺肺癌与两肺感染都可出现胸片或者CT的团块状白影或者灰白影,并且都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肺癌常发生在长期吸烟、高龄的人群;还可出现胸痛、
咯血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结节、肺门淋巴结肿大等改变;痰液脱落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可明确诊。
需要注意的是,肺癌也可继发感染。
此外,还需要与呼吸窘迫综合征、尘肺等多种疾病鉴别。
治疗目的:治愈疾病,控制或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
治疗原则:两肺感染需要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采取综合治疗,必要时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感染治疗是两肺感染的关键治疗,涉及多种药物,并且对于药物的选择比较复杂。
抗菌药物
经验性用药
病原体种类不明时,可以先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的可以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建议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对于病情较重并在普通病房治疗的患者,目前建议单独使用β-内酰胺(如青霉素、头孢曲松等),或单独用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必要时联合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
有入住ICU指征的
重症肺炎者,应推荐联合治疗,尽早给予抗生素,抗生素方案最好包括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均静脉内给药。
以两肺肺炎患者为例,考虑到
肺炎链球菌肺炎最为常见,在病原体不明确之前,对于非重症患者首选青霉素治疗。若对青霉素过敏,可改用
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用药
当
痰培养明确病原体后,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考虑是否更换药物。
仍以两肺肺炎患者为例,如果为
链球菌感染,但对青霉素耐药,可以使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也可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
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抗病毒药物
若两肺感染为两肺
病毒性肺炎时,原则上不宜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可考虑根据不同病毒选择治疗用药。
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引起的两肺感染。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治疗甲、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两肺感染。
若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型患者出现两肺病毒性肺炎,可考虑使用阿兹夫定、奈玛特韦片/
利托那韦片等药物。
抗真菌药物
其他药物治疗
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药,如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等。
糖皮质激素对于控制两肺感染的进展有一定帮助,但不是常规用药。
手术治疗
胸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脓胸也有较好效果,可以在直视下清除所有脓液及坏死胸膜组织。
慢性脓胸常用手术方法有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胸廓成形术、胸膜全肺切除术等。
其他治疗
痰液较多且不能自主咳出痰液时,可使用吸痰器进行吸痰,或者进行振动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低热时,可能会用温水擦浴、冷毛巾或冰袋冷敷等方式降低体温。
两肺感染导致
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困难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常规氧疗、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不同病情的两肺感染患者预后差别较大,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对患者危害。
治愈情况
未治疗
少部分轻微的两肺感染者可自愈。多数情况可造成感染范围逐步增大,或者反复发生感染,延长病程,甚至有可能造成死亡。
治疗后
大部分两肺感染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有效缓解。
但有些病情严重、高龄、有基础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即使接受治疗,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或预后不佳,有部分患者可能会死亡。
预后因素
酗酒、吸烟、高龄、免疫抑制状态等因素可导致预后变差。
危害性
两肺感染可引起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
两肺感染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某些病原体造成的两肺感染具有传染性,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传染,例如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的肺炎。
两肺感染的治疗,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前述医疗手段。就诊时,患者及其家属应该仔细了解医生提供的相关日常建议,能够更科学、更高效的控制病情。而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发病风险。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具有传染性的两肺感染者,应该避免与他人进行密切接触,防止传播。
病重时卧床休息,长期卧床者定时变更体位。病情好转后避免过长时间卧床,进行适量活动。
房间定期通风,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饮食管理
避免醉酒误吸。
若患者能够进食,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鸡蛋、瘦肉、鱼肉,适当吃些蔬菜、水果。
心理管理
严重的两肺感染患者,症状比较重,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应当加强心理疏导。负面情绪严重时,应该由医生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
病情监测
发热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观察咳嗽等症状有无减轻。
随诊复查
出院两周左右可复查血常规、胸片或者胸部CT,了解恢复情况。
特殊病情者,遵医嘱进行复查。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须及时就诊。
预防
以下措施不能杜绝两肺感染的发生,但可以减少发病的几率。
感染者积极治疗
发生一侧
肺部感染时,及时治疗,能够尽可能避免加重至两肺感染。
对于明确有传染性的患者,根据医院及当地政策要求,符合隔离条件者应该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给他人。
保护易感染人群
避免淋雨、受凉等。
保持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传染病流行期间,正确佩戴口罩,不与其他确诊患者进行密切接触,不共用杯子、餐具等。
长期卧床患者适当翻身,并避免进食
呛咳。若有能力者进行床旁活动,应进行适当活动。身体情况较好时进行适量运动,如慢跑、快走、瑜伽、广场舞等有氧运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