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冷空气引起的一系列类似过敏性的症状或疾病,如鼻炎、哮喘、荨麻疹等
可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呼吸急促或喘憋;皮肤荨麻疹或风团;眼痒、溢泪等
病因尚不明确,呼吸道症状可能与冷空气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有关
首先应避免接触冷空气,药物治疗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白三烯调节剂等
定义
冷空气过敏是指因接触自然环境、或空调等机器制造的冷空气,引起的一系列类似过敏反应的症状或疾病,如特发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又称
变应性鼻炎)、哮喘、
寒冷性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等。
严格的说,冷空气过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过敏。
临床症状包括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呼吸道症状,如呼吸急促甚至喘憋;皮肤症状如风团和(或)
血管性水肿,伴瘙痒;眼部症状如眼痒、溢泪等。
特发性鼻炎与过敏性鼻炎均有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症状,但前者过敏原检查阴性。鼻部黏膜对冷空气的这种反应状态可被称为非特异性鼻高反应性。
发病情况
本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有研究显示寒冷性荨麻疹的发病率约为0.05%,即每1万人中有1个人患有寒冷性荨麻疹。其在气温寒冷国家高发,多见于青年。
致病原因
冷空气导致机体出现过敏症状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呼吸道症状可能与冷空气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有关。
基本发病过程为物理因素引发的以肥大细胞为核心的多种炎性细胞活化,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包括
组胺、白三烯等,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从而导致皮肤、黏膜、呼吸道的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的过敏症状。
高危因素
过敏体质、免疫力低下者为高危人群。
本病导致的临床症状可在接触冷空气后的数分钟内发生,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经治疗痊愈或自行缓解,但再次接触冷空气后可复发。
主要症状
鼻部症状
鼻塞、流清水样涕、打喷嚏、鼻痒。
查体可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鼻腔大量清亮分泌物。
上气道症状
喘息,即呼吸频率增加;
气促,即呼吸急促,不均匀;
呼吸困难,自觉喘不上气;
皮肤症状
可有皮肤发红,出现荨麻疹,可表现为风团和(或)
血管性水肿,伴瘙痒。
眼部症状
可有眼痒、溢泪、结膜充血。
其他症状
过敏严重者可有口唇、软腭、舌根、
喉水肿,可因呼吸道的机械性阻塞导致憋气,危及生命。
就医科室
变态反应科/鼻科
出现鼻塞、鼻痒、眼痒等过敏症状,可于
变态反应科/鼻科就诊。
呼吸科
出现呼吸急促、喘憋、刺激性咳嗽等症状,可于呼吸科就诊。
皮肤科
皮肤出现荨麻疹、风团、瘙痒等,可于皮肤科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口、唇、舌严重水肿,呼吸困难,休克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刻去急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请避免自行服用抗过敏药、镇咳药等会掩盖症状的药物,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请着易穿脱的衣物,方便抽血或皮肤相关检查。
就医时可能需要影像学检查,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请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鼻塞、流涕,鼻涕是什么颜色性质的?
是否有打喷嚏、鼻痒、眼痒、流眼泪?
是否有咳嗽、憋气?
是否有皮肤痒?
病史清单
发病前是否接触冷空气?
是否为易过敏体质,是否有药物、食物、花粉等过敏史?
家族中是否有人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特异性IgE检查、鼻分泌物细胞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鼻窦CT、肺CT等。
用药清单
发病以来的用药情况,可携带就医。
如抗炎药、抗过敏药、镇咳药、皮肤外用药等。
诊断依据
病史
相关病史可辅助医生诊断,比如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出现临床症状前有明确的冷空气接触史。
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病史,如湿疹、过敏性鼻炎、食物药物过敏史等。
临床表现
症状
鼻塞、流清水样涕、打喷嚏、鼻痒等。
突然出现喘息、憋气、气促、阵发性咳嗽等。
眼痒、溢泪。
体征
鼻腔黏膜苍白水肿,可见清亮分泌物。
哮喘发作者可闻及肺部散在或广泛哮鸣音,病情严重时哮鸣音可消失。
荨麻疹者可有皮肤表面风团、血管性水肿等。
过敏性结膜炎者可见结膜充血。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
血常规
合并炎症者可有白细胞增高。
血清免疫学检测
血清
特异性IgE检测主要可鉴别患者是否有明确的过敏原,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者IgE可升高,特发性鼻炎者一般正常,而单纯冷空气刺激引起的特发性症状,不会发现特异性IgE升高。
生化常规
抽血前需空腹。
动脉血气分析
哮喘发作者可通过此检查判断缺氧的严重程度。
一般选择桡动脉,抽血后按压针眼处5~10分钟。
鼻腔分泌物检查
取患者鼻腔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过程可能存在不适。
痰液检查
痰液检查可测定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浓度,进而辅助医生判断是否处于过敏状态。
建议起床后清水漱口,留取第一口痰,将其放置于洁净干燥容器内尽快将标本送至医院。
过敏原检测
可做皮肤点刺实验或抽血检测。
阳性者证明患者对检测中的特定过敏原过敏,一般结果中会详细记录种类及程度。
过敏原检测需要在有抢救条件的地方进行。
鼻内镜检查
观察鼻腔黏膜、鼻中隔、鼻甲等结构以及鼻腔分泌物性状。
多表现为黏膜水肿,鼻腔清亮分泌物。
其他鼻专科检查
鼻腔通气功能检测:如鼻阻力检测、鼻声反射检测等。
干冷空气鼻激发试验,可协助诊断冷空气过敏导致的特异性鼻炎。
肺功能检查
在诊断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效果方面评估有关键作用。
包括通气功能检测、
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测定等。
通气功能检测
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用力肺活量(FVC)正常或下降。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FEV1%)、1秒率(FEV1/ 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及最高呼气流量(PEF)均下降。
以FEV1/ FVC%<70%或FEV1%<80%为判断气流受限最重要指标及程度。
支气管激发试验
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如下降≥20%,判断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
气道高反应性。
适用于非哮喘发作期、FEV1在正常预计值70%以上患者的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
用以测定气道可逆性。
FEV1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PEF较治疗前增加60L/分,或增加≥20%,判定为阳性。
PEF及其变异率测定
若昼夜PEF波动率≥20%,提示存在气道可逆性改变。
皮肤的寒冷刺激试验
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还可行寒冷刺激试验。让皮肤接触寒冷物体,然后去除刺激,通常受累部位会出现瘙痒和/或伴有烧灼感。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可判断鼻腔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是否存在
鼻窦炎等。
肺部CT,可判断肺部是否存在感染、过度充气,支气管是否存在病变等。
鉴别诊断
急性鼻窦炎
相似点:都可有鼻塞、流涕。
不同点:
急性鼻窦炎发病时多无冷空气接触史,以及打喷嚏、鼻痒等过敏症状,鼻涕多为黄脓涕,并可伴头痛,鼻窦CT可见窦腔内液平面或软组织密度影。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相似点:都可出现气促、喘憋等症状。
不同点:COPD患者多有长期吸烟或接触有害气体病史,且支气管激发试验、舒张试验为阴性。
荨麻疹性血管炎
相似点:都可出现皮肤风团或水肿性红斑。
不同点: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风团通常持续24小时以上,可有灼痛感,可伴发热、关节痛等,皮损消退后留有
色素沉着。化验结果显示血沉升高、补体降低。
治疗目的: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确定一系列临床症状为接触冷空气诱发后,首先要减少或避免接触冷空气,过敏症状较重者,如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大发作等危及生命者,需立即抢救。
抢救措施包括: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如
地塞米松等。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快速补充血容量。
鼻部过敏症状的治疗
减充血剂,如
麻黄碱、羟甲唑啉滴鼻液等,但此类药物需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7~10天,否则易引起
药物性鼻炎,使鼻塞更为严重。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
色甘酸钠滴鼻液,或口服尼多克罗。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
反复发作的严重过敏性鼻炎或特发性鼻炎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须严格遵循手术适应症,并根据患者的解剖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选择合适的术式。
哮喘的治疗
减轻气道炎性反应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白三烯调节剂
孟鲁司特钠、肥大细胞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抗
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等。
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等。
荨麻疹的治疗
部分患者在脱离过敏原后风团可自行消退。
皮肤瘙痒较重时可选择
炉甘石洗剂止痒或糠酸莫米松等激素药膏外用。
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普拉洛芬滴眼液等,可缓解眼痒、结膜充血、流泪等眼部症状。
血管收缩剂:可减轻结膜充血,但不宜长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滴眼剂等。
人工泪液:可润滑眼表,缓解患者症状。
治愈情况
过敏症状相对较轻者,进行对症治疗后一般可痊愈或控制病情,但再次接触冷空气后可复发。
通过对症治疗,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及皮肤荨麻疹多可明显改善。
哮喘的预后因人而异,与治疗方案密切相关。通过规范化治疗,成人临床控制率可达80%,儿童可达95%。
危害性
鼻炎反复发作,可影响嗅觉、鼻腔通气情况、患者的生活质量。
哮喘反复发作会影响心肺功能。
荨麻疹多呈反复发作,发作时皮肤大片风团且伴有瘙痒,会给患者身心造成负面影响。
过敏反应严重影响呼吸道通畅时可引起窒息,或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推荐低脂高优质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
纤维素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
有明确过敏谱者避免接触致敏食物。
生活管理
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寒冷天气出门时佩戴口罩,注意保暖,避免直接接触空调冷气等制冷设备的出风口。
注意维持室内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改善空气质量。
易发生过敏性结膜炎者尽量不佩戴隐形眼镜。
心理支持
正确认识疾病后,充分了解全身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
保持心情舒畅,出现过敏症状时避免情绪紧张、激动。
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鼻炎、哮喘、荨麻疹、
结膜炎等相关症状的缓解情况,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如病情加重,及时就医复诊。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
过敏痊愈或缓解期可定期监测血清IgE水平,以监测机体是否仍处于过敏状态,哮喘患者可定期复查肺功能,以评估病情控制程度及治疗效果。
预防
建议存在本病高危因素或易过敏体质患者,避免直接接触冷空气。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药物预防临床症状的发生。
在医生指导下,平常可有意识地进行耐寒训练,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逐渐提高对寒冷的耐受性,对预防及减轻发作有帮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