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素为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测定血液中催乳素水平用于诊断高催乳素血症、垂体瘤等疾病,并用于观察疗效
主要包括催乳素水平一项指标
指标异常见于下丘脑病变、垂体催乳素瘤等
异常时建议就诊内分泌科、神经外科等科室
定义
催乳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蛋白激素,它可以促进乳腺的发育与泌乳,还参与性腺的发育。
催乳素检查是性激素检查、垂体激素检查的基础项目,同时也可以单独检测。通过测定血液中催乳素水平,辅助诊断垂体肿瘤、闭经-溢乳综合征,并评估
泌乳素瘤的治疗效果。
催乳素分泌具有生物节律性,白天逐渐下降,仅为清晨时一半,睡眠后又逐渐升高,清晨达到最高峰。
检查目的
辅助诊断疾病
如果出现与怀孕或母乳喂养无关的溢乳、月经不调、不孕、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去医院就诊时,催乳素检查有助于鉴别原因,辅助诊断疾病。
监测疗效
被确诊为
催乳素瘤并接受治疗后,催乳素水平可用来判断治疗效果。
适用人群
不孕者,不明原因闭经、溢乳者。
疑似患者泌乳素瘤、下丘脑病变、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者。
泌乳素瘤确诊者。
检查风险
催乳素检查一般对机体没有影响。
采血时会有轻微痛感,采集后如果不正确按压,可能会出血、皮肤淤青等。
参考价格
催乳素检查一般在45元左右。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
采集方法
催乳素检查使用静脉血。将针头插入肘部弯曲处的手臂静脉,抽取血液样本。
注意事项
检查前
采集时间
催乳素检查最好在上午9:00~12:00进行。
是否空腹
需空腹。晚上10点以后禁食,早晨吃药可少量饮水。
着装注意
为方便检测,应穿着容易露出手肘部位的衣服。
饮食及运动建议
高蛋白膳食可影响催乳素结果。检查前一天建议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过量蛋白,忌酒;避免剧烈运动。
检查当天安静静坐30分钟后再采血,避免因运动导致激素水平波动。
复查建议
如用于监测疗效,则建议检查时间、状态相对固定。
其他
女性无需避开月经期。若与其他性激素共同抽血化验时一般在月经的第2~5天。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结果,正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告知医生,必要时需遵医嘱停药。
应激或对乳头的刺激均可导致泌乳素浓度升高到
高泌乳素血症的范围,故标本采集前不做妇科检查。
检查期间
如果晕针,最好有家人陪护,并应提前告知抽血的医护人员。若出现头晕、眼花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怀疑有低血糖者,可饮少量糖水。
如果静脉采血前曾经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需要告知采集人员,避开输液侧,在另一侧采集。
检查后
采血后,需要使用无菌棉球局部按压针孔处几分钟,直到不出血为止。注意不要揉。
采血后保持针孔处的干燥清洁,避免沾水。
催乳素检查一般对机体没有影响,采血后正常生活运动。
报告获取时间
一般情况下门诊当天可以拿到结果。具体报告等待时间以采集时告知或提示为准。
参考范围
检查报告单中,数据在【参考范围】内,通常说明结果正常。
不同仪器、试剂、检测方法不同,参考范围有所差异,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指标名称 | 简称 | 参考范围 |
---|
催乳素 | PRL | 男性:2.64~13.13 ng/ml\n女性\n绝经前:3.34~26.723 ng/ml\n绝经后:2.74~19.643 ng/ml |
异常解读
由于参考值较多,催乳素不会标识“↑”或“↓”,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判断是否高于【参考范围】上限或低于【参考范围】下限。
某些生理情况下,如应激状态、妊娠、哺乳,以及服用药物等会使催乳素升高,需要及时咨询医生,具体分析结果。
催乳素
生理性变化
PRL高见于刺激乳头、进食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后。
应激状态如情绪紧张、寒冷、麻醉、手术、低血糖、性生活、运动时,催乳素分泌也会短暂性升高。
孕妇随孕期而升高,可达400 ng/ml或更高。
病理性情况
就医建议
如果出现与怀孕或母乳喂养无关的溢乳、月经不调、不孕、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妇产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可能需要进一步做CT、MRI、甲状腺功能、肾功能等检查。
催乳素瘤治疗后催乳素水平一般会降至正常。如果催乳素水平持续升高且症状持续存在,提示需要更改治疗方法。在治疗结束后的几年内也需要复查催乳素,监测
肿瘤复发迹象。
不能单凭一次检查结果诊断疾病,需要重复测试以确认诊断。由于催乳素水平会受到高蛋白食物的影响,通常需要禁食再抽血检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