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类风湿性血管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存的一种表现,表现多种多样,有紫癜、溃疡和肢端坏死等,多数患者也有类风湿性小结节,同时血清学
类风湿因子多阳性,抗环胍氨酸抗体阳性。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临床症状
紫癜、溃疡、肢端坏死、类风湿性小结节等。
危害
本病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若发生多种血管炎症性闭塞可导致死亡。
检查
类风湿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抗体、抗环胍氨酸抗体,合并其他
结缔组织病时,补充检查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
抗核抗体及ENA抗体谱等。
诊断
依据紫癜、溃疡、肢端坏死、类风湿性小结节等表现,结合类风湿因子检查、补体检查等诊断。
治疗原则
轻者一般不需治疗,重者多采用药物治疗。
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
饮食建议
给予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典型症状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甲皱襞处有小的条状红棕色梗死,指甲和指端有小片出血,伴明显的手指坏疽。2.中、小血管的亚急性炎症可致多数内脏和皮肤损害,有皮肤梗死、下肢溃疡、紫癜或荨麻疹,指(趾)末端偶有大疱,常伴
皮下结节、
心包炎、
巩膜炎或
肾炎等。3.暴发性血管炎较少见。有发热、多脏器和系统受累、心肌梗塞、肠穿孔和脑血管意外等,常致死亡。4.
坏疽性脓皮病严重的坏死性血管炎可引起坏疽性脓皮病。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甲皱襞处有小的条状红棕色梗死,指甲和指端有小片出血,伴明显的手指坏疽。(2)中、小血管的亚急性炎症:可致多数内脏和皮肤损害,有皮肤梗死、下肢溃疡、紫癜或荨麻疹,指(趾)末端偶有大疱,常伴皮下结节、心包炎、巩膜炎或肾炎等。(3)暴发性血管炎:有发热、多脏器和系统受累、心肌梗死、肠穿孔和脑血管意外等,常致死亡。(4)坏疽性脓皮病:严重的坏死性血管炎可引起坏疽性脓皮病。2.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急性期血液中可检出IgG型
类风湿因子、
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尤其是C4、Cl、C2降低和抗补体活性;缓解期均恢复正常。滑膜液中C4、C1、C2降低,并常有7S IgM。
治疗方针
轻者一般不需治疗,重者多采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轻型类风湿性血管炎若有
坏疽发生,可给予血管扩张药物,改善外周循环。其他药物如水杨酸盐、
氯喹和
青霉胺也可应用。2.重型类风湿性血管炎(1)糖皮质激素:对未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可望改善。(2)免疫抑制剂:对严重的活动性类风湿性血管炎患者,如出现
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
低补体血症和高效价
类风湿因子时,常单用
环磷酰胺,可使临床及血清学指标改善。(3)糖皮质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可用糖皮质激素与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合并治疗。(4)其他药物:水杨酸盐、氯喹和青霉胺也有效。
其他治疗
1.轻型类风湿性血管炎治疗类风湿的药物即可缓解轻型。2.重型类风湿性血管炎(1)一般疗法:如有发热、关节肿胀疼痛及全身不适,可卧床休息,并酌情给予支持疗法。(2)少数患者可用
血浆置换疗法。
预后情况
总死亡率为30%。有神经病变和直肠活检示坏死性动脉炎变化者死亡率较高,而皮肤活检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且直肠活检正常者,预后较佳。
日常护理
1.消除自卑和依赖感,在允许的体能范围内,可以继续工作。2.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3.避免各种诱因,如寒冷、潮湿、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4.遵医嘱用药,坚持长期治疗,不可擅自停药、改药、加减药。
饮食调理
给予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