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失后使用可摘戴的义齿进行修复的方法
通过特殊材料制作,利用天然牙或黏膜和骨组织支持的义齿
恢复牙列外观及功能
严重的牙体、牙周或黏膜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者不适用
定义
活动义齿又称可摘义齿,是用于修复缺牙的方法。用于修复缺牙的义齿可由患者自行摘戴。
活动义齿包括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两种,用来修复局部缺牙、上颌或下颌牙全部缺失的情况。
原理
可摘局部义齿:利用患者口中存在的天然牙、义齿基托下方的黏膜和骨组织做支持,靠义齿的固位体(如卡环、挂钩)和基托来固定,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形态。
全口义齿:依靠基托和下方的黏膜贴合,产生吸附而固定,从而修复上颌或下颌全部牙齿缺失,起到恢复形态和功能的作用。
优点
相对于固定义齿具有以下优点:
磨损牙体组织少。
使用范围广。
患者可自行摘戴,便于清洁。
制作较简单,便于修理。
费用相对较低。
缺点
体积较大、部件较多,患者可能感觉有明显的异物感,可能影响发音,引起恶心。
稳定性和咀嚼效能不如固定义齿。
口腔卫生习惯差,还可能对基牙(用来固定活动义齿的天然牙)、黏膜造成影响。
患病情况
活动义齿的适用范围很广泛,从个别牙缺失到上颌或下颌全部牙(牙列)缺失,甚至同时伴有软硬组织缺损时均可采用。其适用人群如下:
各种
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指上颌或下颌最后面的一颗牙,但不包括智齿)缺牙者。
牙缺失伴有牙槽骨、颌骨或软组织缺损者。
拔牙创(拔牙以后留下的创口)愈合过程中的过渡性修复。
绝对禁忌
严重牙体、牙周、
口腔黏膜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者。
对义齿材料过敏或义齿异物感明显又无法克服者。
因
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者,对活动义齿不便摘戴、保管、清洁,甚至存在误吞义齿危险的患者。
相对禁忌
某些人会存在金属过敏,要避免使用可引起过敏的金属。
在做活动义齿修复之前,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排除危险因素,请接受治疗者准备就医清单:
近期是否接受过口腔疾病的治疗,如洗牙(龈上洁治)、根管治疗?
是否有口腔影像学资料?
有无金属、塑料过敏?
是否有磨牙症,或有紧咬牙、咬硬物的习惯?
是否曾接受过活动义齿修复,旧义齿戴着是否合适,不合适的原因是什么?
有无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
此外,在准备接受活动义齿之前,应清理口腔卫生。
风险提示
疼痛
基牙疼痛:活动义齿卡环与基牙过敏区产生摩擦可能出现疼痛,这种情况要及时复诊,进行脱敏治疗并调整卡环。
软组织疼痛:义齿基托边缘过长、锐利,可能擦伤黏膜;义齿不稳定或位置不当,可能导致压力集中点,压迫黏膜组织出现疼痛。
牙龈炎
义齿外形和边缘设计不当、制作粗糙、临床操作不规范,以及食物嵌塞等原因,均可造成牙龈损伤。
食物嵌塞
义齿初戴后出现食物嵌塞和滞留,主要由于义齿与软组织不密合、与邻牙之间有间隙等造成。
恶心和唾液增多
义齿基托后缘伸展过多、过厚,可能会引起恶心及唾液增多。
义齿折断
咬硬物、咬合力过大、咬合紧或磨牙症,可能导致义齿折断。
操作步骤
修复前准备
初次就诊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检查缺牙及余留牙(口腔中剩余的天然牙)的位置、数目,余留牙有无牙体或牙周病变,缺牙区牙槽嵴及软组织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修复方案。
修复前需进行必要的治疗,包括口腔洁治(洗牙),龋齿、牙髓治疗(补牙或根管治疗),修整骨隆突等。
椅旁操作
适当调改剩余牙齿及基牙外形,预备支托凹。
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
义齿加工
义齿的制作由技工在工作模型上完成,患者需二次复诊。
义齿试戴、调磨
试戴义齿,调磨至大小、外形、边缘合适。
自行观察
初戴义齿时,患者可能会有异物感、恶心,讲话、咀嚼时轻度不适感,需耐心练习使用,逐渐适应。
先吃较软的食物,待适应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自我护理
摘戴活动义齿不熟练时,需要耐心练习。
尽量不要用义齿咬太硬的食物。
饭后和睡前应取下活动义齿刷洗干净,不戴活动义齿睡觉。
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餐后刷牙的习惯,并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洗牙。
美学效果
活动义齿可以恢复牙齿和牙列的外形,恢复因缺牙导致的面部凹陷。
功能效果
活动义齿可以恢复咀嚼功能,并且可预防邻牙歪斜、对颌牙伸长。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