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

更多功能

化学治疗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
利用化学药物进行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方法
治疗时间取决于具体化疗方案,一般在3~6个月左右
化疗费用3000~10000元不等,费用与方案、药物价格等多种因素有关
化疗可能会有毒副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生
定义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简称化疗,是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所说化疗通常被认为是指抗肿瘤化疗,是指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说化疗均为抗肿瘤化学治疗。
化疗是经典的肿瘤治疗手段,也是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不仅可以单独化疗,还可以与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联合使用,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进一步杀灭肿瘤细胞。
按照化疗的目的,化疗可以分为根治性化疗、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等。
【提示】广义的化疗包括细胞毒类药物、内分泌药物及靶向药物等。但一般临床上所指的化疗药物是指细胞毒类药物,故本词条主要以细胞毒类药物治疗为主。
药物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的来源、化学结构以及作用机制分类。
烷化剂
抗瘤谱广,干扰DNA复制,半衰期短,毒性较大,常用于大剂量短程疗法或间歇用药。
抗代谢类药物
与核酸合成所需的叶酸、嘧啶、嘌呤在结构上很相似,通过抑制合成DNA、RNA的酶,达到干扰肿瘤增殖的作用。包括叶酸类似物、嘌呤类似物及嘧啶类似物。
植物碱及其他天然产物
此类药物是来源于植物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其有效成分中以生物碱占多数。
抗肿瘤抗生素
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物质,在抗生素基础上研发,通过不同机制影响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使细胞发生变异,影响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死亡。
其他
如甲基肼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作用机制
化疗药物种类繁多,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多数化疗药物为细胞毒类药物,都是通过影响DNA、mRNA、蛋白质的合成或者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发挥作用的,因此主要作用机制如下:
阻碍脱氧核苷酸合成,干扰DNA合成。此类药物主要杀伤S期的肿瘤细胞,包括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氟尿嘧啶羟基脲阿糖胞苷等。
通过烷化作用与DNA交叉联结,破坏DNA结构与功能。此类药物直接损伤DNA,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包括氮芥环磷酰胺、噻替派、苯丁酸氮芥、白消安、丝裂霉素、顺铂奥沙利铂等。
干扰核酸合成中的转录过程,阻碍RNA合成。由于RNA、蛋白质合成有关事件在细胞周期各时相均有发生,故这类药物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包括放线菌素D多柔比星柔红霉素等。
抑制拓扑异构酶,影响DNA合成,引起DNA断裂。此类药物既可抑制DNA合成又可损伤DNA,包括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羟喜树碱、伊立替康、拓扑替康与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等。
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损伤纺锤体,使有丝分裂停滞。此类药物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主要杀伤M期肿瘤细胞,包括长春新碱、长春碱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等。
其他:如门冬酰胺酶可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绝大部分恶性肿瘤,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等,非实体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都可能用到化疗。
治疗效果
根治性效果
有些肿瘤积极化疗后可达到根治性的效果,在临床上一般称为临床治愈。
急性白血病(特别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睾丸癌等。
上述肿瘤一旦确诊,应尽早给予正规化疗,强调足剂量、足疗程的标准化疗,以便完成根治性的全程治疗方案。
提示:治疗不正规或半途而废将会使患者失去宝贵的治愈机会。
术后辅助效果
辅助化疗是在根治性手术放射治疗后给予的辅助性药物治疗,希望在采取有效的局部治疗后,针对潜在转移病灶,防止复发而进行的化疗。
辅助化疗的优势在于,手术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肿瘤负荷,从而可能降低细胞耐药发生率,提高化疗敏感性,减少疾病复发及肿瘤相关死亡。
术前辅助效果
术前辅助效果依赖于新辅助化疗。对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前先进行化疗。新辅助化疗的主要作用在于:
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部分患者可能达到手术的条件。
在不影响治愈性的前提下,提高乳腺癌、骨肉瘤、头颈部鳞癌和直肠癌的器官保全率和生活质量。
可清除或抑制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灶。
作为体内药物敏感试验,为进一步的药物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新辅助化疗策略已应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骨肉瘤、头颈鳞癌、直肠癌和胃癌等瘤种的治疗。
姑息效果
姑息性化疗的主要目的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晚期肿瘤通过药物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肿瘤体积缩小,症状减轻,疾病得以控制,延长生存期。
尽管不能治愈肿瘤,但通过姑息性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肿瘤体积缩小,肿瘤所导致的相关症状得以缓解,肿瘤负荷所导致系统性反应综合征减轻,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安全性
化疗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副作用(不良反应)。
大部分副作用都可以通过对症治疗来改善,患者和家属不必过于担心,但请严格遵医嘱。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多数细胞毒类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剂量限制性毒性,化疗药物可诱导骨髓中分裂旺盛的造血细胞凋亡,主要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的减少。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
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或刺激大脑呕吐中枢可引起恶心、呕吐。
对细胞分裂旺盛的口腔黏膜细胞的直接损伤和继发性感染可导致口腔黏膜炎。
对肠道黏膜的急性损伤导致的肠道吸收和分泌失衡可引起腹泻。
脱发
化疗药物可以损伤产生头发的增殖期毛囊细胞,可以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脱发。脱发可发生于化疗后的数天至数周内。
心脏毒性
心脏毒性包括急性心肌毒性和慢性心肌病变两类。
急性心肌毒性可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一般可在停药后自行恢复。
慢性心肌病变则较为严重,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包炎等。
肝毒性
几乎所有类型的化疗药物都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肝损伤可以是急性、一过性的,如药物性肝炎、静脉闭塞性肝病
少数情况下,也可因长期用药引起慢性肝损伤,如肝纤维化、脂肪变性、肉芽肿形成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等。
肺毒性
多种化疗药物可导致肺、气道、胸膜和肺循环系统的损伤,最常见的药物性肺损伤为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神经毒性
化疗药物可以造成中枢和外周神经毒性。
中枢神经毒性可表现为急性的非细菌性脑膜炎以及慢性进展的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
外周神经毒性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损伤。
感觉神经损伤可表现为四肢末端的感觉异常、感觉迟钝、烧灼感、疼痛和麻木。
运动神经损伤可表现为肌无力和肌萎缩,如影响自主神经,可出现膀胱张力减弱、便秘甚至麻痹性肠梗阻
泌尿系统毒性
化疗药物的泌尿系统毒性包括肾实质损伤及泌尿道刺激反应。
肾实质损伤多由化疗药物直接损伤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或肾的微循环系统所造成。
泌尿道刺激反应主要是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刺激膀胱所致的出血性膀胱炎。
过敏性反应
很多化疗药物可引起过敏反应,但最常见为门冬酰胺酶、紫杉醇和博来霉素
门冬酰胺酶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0%~20%,皮内试验可产生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故每次应用时应做好预防措施,用药后应观察患者一小时。
过敏反应是紫杉醇主要毒性之一,用紫杉醇前给予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可预防或减轻过敏反应发生,已成为常规的治疗前用药。
用博来霉素前应用皮质类固醇类激素可预防其过敏反应。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肿瘤的化疗是经典成熟的治疗手段,对于有化疗适应证且没有禁忌证的患者,一般都可以进行化疗。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患者每个周期的化疗费用可能在2000~10000元之间。但总体化疗费用无法一概而论,具体的费用主要与化疗方案、化疗周期、药物价格因素等有关。
化疗方案:患者的病情不同,所选用的化疗方案也不同,不同的方案包含不同的药物组合,因此费用有差异。
化疗周期:即便是同一个化疗方案,不同患者所进行的化疗周期数也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因此造成化疗费用的不同。
药物价格因素:主要与是否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有关。此外也与药物的生产厂家有关,如进口药物价格一般会高于国产药物。
医院科室选择
肿瘤内科
肿瘤化疗属于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治疗手段,一般需要肿瘤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定化疗方案,并且要及时处理患者所产生的化疗不良反应,因此建议患者选择肿瘤专科医院或大型医院的肿瘤内科或肿瘤科进行化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